【净化朋友圈】被猫抓伤不会得狂犬病?假的!
2017/10/16 16:58:20 中国科普博览

     等你点蓝字关注都等出蜘蛛网了

    

     近日,一则“猫抓后未处理,疑似狂犬病死亡”的新闻一出,立刻吸引了各路人马的关注。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声音说“被猫抓伤了没事,不会得狂犬病”,猫主子们那么萌,怎么会携带狂犬病病毒呢?“狂犬”,一听就跟猫咪们没关系。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一方面,圈养猫的家庭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流浪猫的数目也随之激增。面对这些可爱的猫咪,不少人都忍不住去饲养、投喂它们。那么在与猫主子嬉戏过程中的抓伤与咬伤,到底会不会传播狂犬病毒?疫苗该不该打?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关于狂犬病,你要了解这些基本常识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由狂犬病病毒感染所致。几乎全部的哺乳类动物都有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可能。

     狂犬病以嗜神经性、有潜伏期和发作时似疯狗的表现而广为人知。

     处于传染期的患病动物唾液中存在大量有感染性的狂犬病毒,通过咬伤,病毒进入患者体内。

     它在人体内病毒的传播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暴露的局部组织的繁殖期---侵入中枢神经期---病毒向各器官扩散期。

    

     图片来源:《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经过翻译并修改

     暴露病毒之后到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人狂犬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20-90天,极少会几天之内或一年之后发病。其发病时间的快慢被认为由病毒暴露的位置与感染的病毒量决定。

     中国狂犬病流行病学现状

     在世界范围内,狂犬病的流行区域相当广。美洲大陆,欧亚大陆各国,狂犬病均时有发现。目前仅有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夏威夷、关岛、中国台湾、英国、冰岛、斐济、瑞典、挪威等国家或地区多年来未有新增病例发生。以上国家或地区多为岛屿,地理上的天然封闭性成为阻挡狂犬病毒流行的绝佳屏障。

     以日本为例,1950年代以后,日本国内已经再无狂犬病病例出现,官方以及民间都认为,日本已经是消灭了狂犬病的国家。目前,日本临床上对猫狗以及野生动物咬伤抓伤的处置仅仅是伤口的消毒包扎,伤口创伤严重还需注射破伤风疫苗,但狂犬疫苗的注射则可以免除。

     不过,日本的家养犬类还是必须要注射狂犬病疫苗的,家养猫则无需注射。只有在宠物猫要离境、入境等情形下,提前注射疫苗才是必须的义务。这是因为家猫的活动范围可能更大,在狂犬病流行的国度旅居期间,与各种野生动物的接触可能性较宠物犬更高。

     与日本这样地理环境特殊的国家不同,我国狂犬病流行趋势可以说是非常严峻。20世纪50 年代以来,我国狂犬病先后出现了3 次流行高峰(图),分别是出现在20 世纪50 年代中期的1900例,20 世纪80年代初期1981年的7037 例和21 世纪初期2007年的3300 例。

     自2008 年起,我国狂犬病疫情出现持续回落,至2014年报告发病数已降至1000 例以下,这都可以归功于近年来开始实行的一系列遏制狂犬病的公共卫生政策。

    

     1950-2014 年中国狂犬病报告发病数流行高峰。图片来源:《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根据中国CDC发布的《中国狂犬病防治现状》,从发病的人群分布上看,可概括为“三多”:农村地区病例较多、男性病例较多、15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多。病例主要由犬伤所致,约占90%左右;其次为猫,占5%左右,其他致伤动物包括马、松鼠、猪、蝙蝠、猴和獾等,但较为少见,仅占不到5%。约50%伤人动物为家养,其中绝大多数家养动物未接种动物狂犬病疫苗,流浪动物约占伤人动物总数的25%。

     备受争议的“十日观察法”

     狂犬病因为其接近100%的死亡率而闻名。在狂犬病防治知识普及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极端。一方面,在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科普知识的可及性和卫生意识薄弱,被狗咬伤后的暴露后处置率不高或者不当。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对于狂犬病过于恐惧,从而导致过度接种疫苗,甚至出现狂犬病恐惧症(恐狂症)。

     同时,对于家中圈养猫狗的家庭,对于常见猫狗的抓伤或者咬伤是否需要(狂犬病)暴露后处置,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之下,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十日观察法”开始广为流传,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发了各种争议。

     “十日观察法”是指:“如果动物(主要指狗和猫)在10天的观察期内,仍然保持健康,或经可靠的实验室使用正确的诊断技术证实动物为狂犬病阴性,则可以终止处治(接种疫苗)。

     (Stop treatment if animal remains healthy throughout an observation period of 10 days or is proven to be negative for rabies by a reliable laboratory using appropriate diagnostic techniques.)”

     需要指出来的是,对于发达国家,例如像美国这样的国家,猫狗的防疫状态是需要登记的,与中国目前的自觉免疫现状不同。所以,“十日观察法”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也历经曲折。

     根据中国目前的狂犬病的流行情况与动物管制的现状,在WHO与美国CDC推荐的10日观察法的基础上,我国CDC增补了几条前提:

     1,10日观察法的使用范围为明确免疫状态的家养的猫、狗与雪貂。

     2,考虑因素增加,需要根据病例情况而定。

     3,暴露后处置应该立即开始,“十日观察法”决定的是后续免疫接种的继续还是终止。

     4,确定可实施“十日观察法”的前提又有三个月内的预防或免疫治疗史,在确保恰当的伤口处理的前提下,可推迟接种。

     猫抓到底该怎么处理?

     因此,说了这么多,暴露后处置是暴露后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目前,我们只能够通过与狂犬病毒“抢”时间来预防狂犬病的发生。疑似狂犬病病毒暴露后的处置原则是目前对于疾病本身的发生发展的原理来制定的。

     首要,确定暴露处皮肤的完整性。理论上,病毒不会通过完整的皮肤进入到我们的体内,也不会通过分泌物或者排泄物传播。

     然后,皮肤出现无出血的抓伤或者擦伤,只要有伤口,意味着病毒有进入到人体的可能性。一方面,狂病病毒可以被1:500 稀释的季胺类消毒剂、45%-70%乙醇、1%肥皂水以及5%-7%碘溶液在1分钟内灭活病毒,但不易被来苏水溶液灭活。所以正常处理伤口是阻断病毒感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

     此外,猫狗的唾液中带有细菌,细菌也会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伤口,导致伤口感染,处理伤口也是防止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接种狂犬病疫苗可以有效促进机体产生中和性抗体,帮助机体清除病毒。

     最后,严重的皮肤贯穿伤和咬伤及开放性伤口,狂犬病毒的感染的病毒量增加,感染几率也会增加。特别是在神经丰富处,会加速病毒进入神经系统。理论上,通过接种疫苗(主动免疫)靠机体产生中和性抗体需要的一周左右的时间,而注射狂犬病血清可以很快中和掉暴露处的病毒,而后残存的病毒再通过狂犬疫苗产生的中和性抗体清除掉。

    

     图片来源:《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综上所述,结合新闻中的病例,猫虽然不是传播狂犬病的主力,但仍是狂犬病毒的感染源,也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此外,新闻中的该名男子被抓伤后,属于II级暴露,却没有实施任何应急处置,在数月的潜伏期之后,狂犬病发作,实属不幸。

     对于各位读者,笔者衷心希望,如果有家养的喵咪,请务必定期给“猫主子”接种狂犬病疫苗,而“铲屎官”为了自身安全,也推荐预防性接种狂犬病疫苗。

     最后,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权威意见,在人与猫均处于疫苗的免疫保护状态下,被家养的猫抓伤后,需确保伤口处理得当,酌情使用“十日观察法”,无需太过担忧。若是被接种免疫状态不明的猫抓伤,且自身也无预防性接种史,为了确保安全,请立即执行暴露后处理方案,马上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狂犬病预防现状》

     3.科学大院微信:狂犬病与“绳”,人命关天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微生物调查局 无心妹子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净化朋友圈

     【净化朋友圈】是中国科普博览推出的全新栏目,由各领域科学家从最专业的角度破除谣言。总之,这里就是一支拆谣言小部队!

     如果你是一丝清流,想在爸妈长辈的朋友圈里练就一双慧眼,那就快把群魔乱舞的谣言交给我们的后台,我们会找到最适合的科学家进行辟谣,每周一集中推送答案。

     听说如果你分享了这篇辟谣文章,朋友圈就会自动净化3.14%哦,不信可以试试~

    

     近期热点

     【科妞有答案】肚子为什么会咕咕叫?

     动物择偶:高富帅不一定吃香 朝三暮四正常

     八旬爷爷成主播,其实他有阿尔茨海默症

     中国第一次用自己的望远镜找到新脉冲星

     贪食蛇钻井技术是一种怎样的神奇技术?

     化学奖又双叒颁给了非化学领域的科学家!

     嫦娥的4000多个忧郁中秋节——遥寄地球人

     昼夜节律都得诺奖了,你还在为了工作熬夜

     我们是谁?中国科学家!

     电影《空天猎》中为什么每次只派两架战机?

     87岁的袁隆平院士再一次给世界惊喜

     诺奖季前,引力波再出大动作!

    

     —

     独家珍藏

     《中国科普博览》

     ¥科学无价

     扫描购买

     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联系webmaster@kepu.net.cn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普博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