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老迟到?其实他们是故意的……
2022/11/13 10:48:57 中国科普博览

    

     (图片来源:BBC)

     你在赶飞机或火车时,是否也见过这样的人:

     他们拖着行李箱,飞速奔跑在候机大厅,机场广播里呼喊着他们的姓名,等他们气喘吁吁、脸色潮红地赶到柜台时,刚好在最后一刻赶上了飞机。

     你猜想,这些迟到的人可能是遇到了意外情况,比如说堵车,或者出门忘带身份证等等。

     当然,有一部人迟到确实是因为意外。但是,更多人的迟到其实是习惯性的,甚至可以说是“故意”的。

    

     你试过赶飞机迟到吗?(图片来源:the Atlantic)

     一个经常迟到的人形容他的心理:“我喜欢那种在机场里奔跑的戏剧感。我讨厌排队,也讨厌等待,每次坐飞机,我都是最后一个登机的人。”

     经常迟到的人都会有一种错觉:我能踩点到。

     英国作家 Grace Pacie 写了一本书叫《迟到》,她在 TED 上讲述了自己的例子:每周六早上九点半,她都要去上舞蹈课,她想,如果我九点十五出门,我就能踩点到。

     但实际上,她永远会晚5分钟甚至10分钟出门,并幻想在路上把车开快一点,就能把晚出门的时间补上。

     然而并没有,每一节课,她都迟到了。

    

     共感了。(图片来源:TEDx TALK)

     这种现象被称为“计划谬误(The Planning Fallacy)”

     心理学家 Daniel Kahneman 总结了计划谬误的几个特征:

     一,人在估算自己的任务时,总是过于乐观;二,人不会从过去的估算错误中汲取教训;三,人在估算他人的任务时,总是过于悲观。

     但并非所有人做计划时都是乐观的。

     与之相对的是另一类人,也就是习惯性早到的人,他们做计划时比较悲观,总是提前半小时以上到达约会地点,而且对迟到深恶痛绝。这类人同样会给他人造成压力。

    

     理想与现实。(图片来源:Everydaypsych)

     那么,为什么会有行为模式完全相反的两类人呢?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精神病学家 Jonny Gerkin 认为,早到的人和迟到的人,其实有着同样的焦虑,只是他们管理焦虑的方式不同。

     比如赶飞机。习惯性早到的人,他们用早早收拾好行李,周密地计划好行程,提前两三个小时到达机场来降低焦虑。

     而习惯性迟到的人,他们选择逃避焦虑,迟迟不收拾行李,拖到最后一刻,才肾上腺素爆发,慌慌张张地收好行李赶到机场,把焦虑转化为兴奋感和行动力。

    

     给爱迟到人士一个deadline,他们会爆发出惊人的行动力。(图片来源:memegenerator)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 Jeffrey Conte,则把人群粗略地分为A型和B型。

     A型,也就是习惯性早到的人,他们通常效率高,却有点紧张过度,没有耐心,对他人的过错容忍度很低;而B型人,也就是习惯性迟到的人,更放松,没那么神经质,处理突发事件更灵活,也更喜欢冒险。

     Jeffrey Conte 发现,这两类人的差异,可能来源于他们估算时间的准确度不同。

     他做过一个研究,让A型人和B型人分别估算一分钟的时间。发现A型人的平均估算结果是58秒,而B型人是77秒。

     很明显,A型人更接近一分钟,而他们是更守时的那一批人。

    

     经常迟到的人,桌面更凌乱,也更容易丢东西。(图片来源:BBC)

     另一项来自华盛顿大学2016年的研究,也提出了相似的理论。

     心理学家 Emily Waldun 提出了一个名词,叫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Time-based prospective memory, TBPM),也可以理解为,人对时间流动的认知度。

     每个人感受到的时间流动速度,都会因情况、环境而各有不同。一个常见例子是,你在忙碌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而你在等待的时候,却觉得度日如年。

     而不同人管理时间的方式和能力,也会影响他们对时间流动的认知度。

    

     (图片来源:DTA Innovation)

     为了测试这一点,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找来70名受试者,把他们按照年龄分成两组,一组36人,年龄在18~36岁之间,另一组34人,年龄区间为60~87岁。

     测试中,所有受试者需要回答一系列问题,并在完成后估算自己花了多长时间(实际时间是11分钟)。

     整个测试会重复三次,第一次在安静的环境下,第二次在回答问题的同时,给受试者播放两首背景音乐,第三次则播放四首音乐。

     结果发现,在安静的情况下,年轻人对测试时间的认知比较准确,在11分钟左右,而老年人则普遍低估了时间,认为只过去了9分钟。

     而背景音乐对老年人的表现影响不大,相反对年轻人的影响较大。

     播放两首歌,会让年轻人显著低估时间,认为时间只过去了8分多钟,而播放四首歌则让年轻人显著高估时间,认为时间过去了12分钟。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0])

     这说明了,不同的环境,会影响人对时间流动的认知度,而年老的人总的来说比年轻人更迟钝。

     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人习惯性迟到是出于病理性原因。比如,自闭症、抑郁症、多动症等患者,都在生活中难以管理时间,具体表现就是经常迟到,对时间没有概念。

     在社会上,习惯性迟到的人会遭受更多的误解。他们经常会被贴上懒散、冒失、自私、不靠谱的标签。

     但令人意外的是,爱迟到的人,他们并不是每件事都迟到。

     Grace Pacie 就发现,虽然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迟到,但一旦遇到重要的事情,比如赶飞机、工作面试、参加葬礼,她几乎从来不迟到。

     也许在她的潜意识里,已经对事情的重要程度排了序。

    

     Grace 列出了她会早到或迟到的情况。(图片来源:TEDx TALK)

     有心理学家认为,习惯性迟到是一种可矫正的认知缺陷。

     一名心理咨询师举了一个咨询者的例子。

     咨询者的妈妈是一个特别慢条斯理、磨磨蹭蹭的人,洗澡会花很长时间,而且经常很晚才送他上学,导致他上学迟到。于是,他长大后也经常迟到。

     经过心理咨询后,他意识到,他把迟到这个行为跟他对妈妈的情感联系到一起,好像不迟到就是对妈妈的“背叛”。

     认识到这一点后,他从此就改掉了爱迟到的毛病。

    

     (图片来源:Friends)

     不过,不是每个爱迟到的人都可以被矫正,或者说,需要被矫正。

     如果对生活的影响不大,那么习惯性早到或迟到,只是性格差异,没有好坏之分。习惯性迟到的人,也许他们不太守时,但这类人往往思维更发散,擅长创意性工作,他们也同样能在工作上表现出色。

     不用单一的标准去要求不同性格的人,才是一个多样化的社会。

     参考文献:

     [1]Inside the Mind of a Timebender – Why I’m Always Late | Grace Pacie | TEDxBedford

     [2]Why some people are always late - BBC REEL

     [3]There Are Two Types of Airport People - The Atlantic

     [4]"Reasons Why Some People Are Always Late To Work | USC Online". 2016. USC MAPP Online.

     [5]Clarke, Laura. 2022. "Why Some People Are Always Running Late". Bbc.Com.

     [6]"This Is Why Some People Are Always Late". 2022. Psychology Today.

     [7]"These Are The Psychological Reasons Why Some People Are Always Late". 2022. Business Insider.

     [8]We Know Why You’re Always Late: What Researchers Have Learned About Tardiness and How You Can Arrive on Time More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9]MacDonald, Fiona. 2018. "Scientists Have Found Out Why You're Chronically Late". Sciencealert.

     [10]Waldum ER, McDaniel MA. Why are you late?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time management in time-based prospective memory. J Exp Psychol Gen. 2016 Aug;145(8):1049-61.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本文已获转载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立场

    

    

     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联系webmaster@kepu.net.cn

     中国科普博览是中科院科普云平台,由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依托中科院高端科学资源,致力于传播前沿科学知识,提供趣味科教服务。

    

    点这里告诉我你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普博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