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很自豪地跟大家说,现在我们中国是世界上第一恐龙大国 | 尤海鲁
2022/12/18 16:45:40 中国科普博览

     本文来自中国科普博览大家族格致论道讲坛(ID:SELFtalks)

     走南闯北寻龙迹

     云里雾里看河山

     忽风忽雨两亿年

     你我情缘还未断

     尤海鲁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格致论道第86期 | 2022年9月24日 北京大家好,我是尤海鲁,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就是《寻踪中国恐龙》。

    大家肯定多多少少都听说过恐龙,根据这些年的研究,我们也知道了现在鸟类就是活着的一支恐龙。其实,我们人跟鸟有一个非常大的、非常特殊的相似性——我们都是两条腿直立行走的。看看我们这个地球上其他门类的生物,还有谁是两条腿直立行走的呢?恐怕很少很少,几乎是没有的。恐龙起源于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我们人类所在的哺乳动物也同时起源,但是在随后的1亿多年,我们的祖先一直生活在恐龙的阴影下。到了6600万年前一次突然的事件,让除了鸟之外的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随后哺乳动物有了一个大的发展,也带来了我们人类今天的存在。古人肯定看到过恐龙化石,但是并没有把它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世界上最早科学发现的恐龙正好距今天是200年。1822年的时候,英国有一个医生发现了一些很奇怪的、从来没有见过的比较大的牙齿。在随后的20年,人们在英国又陆续发现一些很奇怪的动物。

    

     ▲ 理查德·欧文1842年的时候,英国有一位很著名的科学家叫欧文,他就比较这几个龙,主要是禽龙、丛林龙还有巨齿龙这3个,觉得它们跟他所见过的所有的爬行动物又像又不像,跟哺乳动物也像也不像,但是它们又特别的大,于是就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把这几个动物归入到Dinosauria这一类。Dinosauria的意思就是非常大、非常恐怖的一类蜥蜴,翻译成中文就叫“恐龙”。这个名字特别好,因为龙是我们东方很神秘的、很有力量的一类动物。自从恐龙被发现和命名之后,在19世纪的后半叶,欧美就掀起了一股“恐龙热”。

     Part.1

     中国恐龙研究的萌芽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自己的恐龙发现研究的历史晚了有将近100年。最早科学发现的恐龙是1913年在山东的蒙阴,当时就报道给了中国地质调查所。当时地质调查所的所长丁文江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就派了谭锡畴,他是地质调查所的研究人员,还有当时在中国工作的安特生等人到了蒙阴,根据线索进行了调查,在那个点发现了很多恐龙化石。同时他们还到了山东另外一个地方,就是莱阳,也发现了大批的恐龙化石。

    

     ▲ 盘足龙和谭氏龙这些恐龙化石后来运到了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一个叫维曼的教授在1929年发表了一篇专著研究这批材料,命名了我们国家最早的两个恐龙——属于蜥脚类的盘足龙和属于鸭嘴龙类的谭氏龙。

    

     ▲ 中国恐龙之父杨钟健(1897-1979)从1929年中国最早的两个恐龙命名,到1949年这一阶段,我们国家一共发现、研究和命名了14种恐龙。这里边有8种都是我们国家古脊椎动物研究的奠基人、也是我们恐龙研究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恐龙之父”的杨钟健先生研究的。

    

     ▲ 许氏禄丰龙他研究的这8种恐龙里边,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许氏禄丰龙了。它也是我们的“中华第一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许氏禄丰龙从发现到修理、研究、装架、展示,是完完全全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进行的,而且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当时抗战刚刚爆发,杨老他们的团队从当时的北平到了云南,在云南的禄丰偶然发现了一些恐龙化石。当时是在昆明的郊区,还有敌机的轰炸,条件非常艰苦。就在那个环境下,他们1941年就完成了对禄丰龙的研究成果,命名了许氏禄丰龙。这个化石保存很完整,是从头到尾的;而且时代非常早,在恐龙的演化历史上处于很早期的阶段,所以是非常有意义的。

    

     ▲ 保存在中国古动物馆的许氏禄丰龙正模这个恐龙化石在抗战期间从禄丰到昆明,又从昆明到了重庆。在重庆的时候,还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对公众展出,鼓舞了大家的士气。后来又到了南京,解放后又从南京到了北京,现在这个标本就在中国古动物馆装架展出,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一看。

    世界上第一枚恐龙邮票就是禄丰龙,是我国1958年发行的。杨老可能也没想到,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在禄丰有很多很多的恐龙化石陆陆续续地被发现。禄丰人民也非常怀念他,给他建了一个雕像在。在那儿还有一个很有名的世界恐龙谷,就是根据原地发现的恐龙,建了一个恐龙的研究科普娱乐场所,也非常好。说到杨老,就不得不再说一说这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他24岁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曾经填写了终身事业调查表。当时他的立志初心就是要研究古生物学,而且他的兴趣也很广泛,还要从事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同时还要进行科普,还要培养人才,非常非常难得。他的这些愿望在这一生中全部都实现了,学术上的成就我们不用多说了,他还写了好几本游记,好几百首诗,都出版了。

     Part.2

     新中国的恐龙研究

     杨钟健先生还培养了我们国家第二代的恐龙研究人员。这就是在古脊椎所的杨老的两位学生,一位是董枝明老师,还有一位是赵喜进老师。下面的照片是他们正在跟杨老研究永川龙的头骨还有马门溪龙。

    

     ▲ 左:杨钟健和董枝明(永川龙)

     右:杨钟健和赵喜进(马门溪龙)

     在20世纪下半叶这50年,我们中国又陆陆续续发现了有80种恐龙。这80种恐龙里边我们挑几个有名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在1950年刚解放的时候,在山东的莱阳又发现了一批恐龙。杨老在1958年对它进行研究命名,就叫青岛龙。

    

     ▲ 青岛龙(杨钟健,1958,山东莱阳)(赵闯绘制)

     这种非常有名的恐龙属于鸭嘴龙类的一类,它头上很特殊,长了一根棒,复原以后是这样的。这根棒有什么用呢?一方面可以展示自己,另外一方面它还可以发出声音,可以说明鸭嘴龙类这一类的生活方式,它们在种内可以进行一些交流。虽然恐龙属于爬行动物,但是它是跟我们一般想象的爬行动物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的生活是非常复杂的。

    

     ▲ 马门溪龙(杨钟健,1954,四川盆地)大家可能都知道马门溪龙,这是一类四条腿走路的、20多米长的大恐龙。最早的马门溪龙就是杨老1954年命名的,后来又命名了好几种,马门溪龙是一个属的名字。

    

     ▲ 左:中国恐龙先生董枝明

     右:自贡大山铺恐龙发现50周年(2022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到70年代,在四川自贡的大山铺有一项惊人的发现,发现了一个真正的“侏罗纪公园”,保存了非常非常多的一大窝恐龙。今年正好是这个恐龙遗址点发现50周年,董老师前些天也去自贡专门参加了为纪念化石发现5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

    

     ▲ 华阳龙(董枝明等,1982,四川自贡)从50多年前开始,董老师他们就在研究这个地点上的一些恐龙。包括华阳龙,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剑龙类。

    

     ▲ 蜀龙(董枝明等,1983,四川自贡)还有在那里发现的蜀龙,这是最早的真正的蜥脚类恐龙,就是已经可以四条腿走路的也比较大的恐龙。也是董老师带队研究的。改革开放以后,在80年代末,古脊椎所还跟加拿大组织了一次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恐龙考察,也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考察之一,在我们中国境内的新疆和内蒙考察工作发现了大批的恐龙,也命名了10种左右新的恐龙。

    

     ▲ 中华猛龙复原图与头骨(中国-加拿大恐龙计划,1986-1990)这个就是其中的中华猛龙,是吃肉的恐龙。

    

     ▲ 中华龙鸟/中华鸟龙:世界上第一只带毛的恐龙(1996)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上个世纪末的1996年,在辽宁西部发现报道了世界上第一只带毛的恐龙,后续这一带又发现了大批带毛的恐龙。这为我们研究鸟和恐龙的关系,也就是鸟类的起源,包括飞行的起源还有羽毛的起源,揭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Part.3

     我的寻龙之路

     说到我自己,其实我在大学毕业的时候还不知道恐龙。大学毕业那年我考上了古脊椎所的研究生,报的是古人类专业。但当时这个专业已经招收了别的学生了,所里就问我能不能改个方向搞恐龙研究。我说肯定没问题,那时候实际上我才是真正第一次知道恐龙这个事情。

    在古脊椎所读了3年的董老师的硕士之后,1992年的夏天,刚毕业的我就参加了董老师领导的一次中日丝绸之路恐龙考察。那时候我们到了河西走廊最西北的马鬃山那一带工作,那是一个戈壁滩,我在那儿工作了整整两个月。那是我第一次真正参加恐龙科考,也学到了非常非常多的知识,知道了怎么在野外进行恐龙工作。

    

     ▲ 1993年,《侏罗纪公园》上映在1993年那个时候,第一部《侏罗纪公园》刚刚上映,很快我们国家第一个带毛恐龙被发现,这就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恐龙热”。我真是特别有幸赶上了这个“恐龙热”。

    

     ▲ 我与两位老师董枝明和彼得·道森在1996年的时候,我到美国去读博士。这张照片就是在董老师2000年去美国的时候,在彼得·道森老师的办公室里我们的合影。因为我的博士论文做的就是丝绸之路马鬃山那个地方的恐龙,所以在十年里面,我每年基本上都会到那儿去开展野外工作,发现新的恐龙。我的博士论文的题目就是《马鬃山的恐龙动物群》。2002年我毕业回国以后,就开始组织我自己的恐龙考察了,选择的地点还是在马鬃山那一带,但选的是一个不同的盆地。那是很大的一片地方,有不同的盆地。

    

     ▲ 左:安营扎寨

     右:搭建厨房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做恐龙古生物学研究的地方,我们的实验室就在野外。这里是找恐龙最理想的地方,它没有树,如果都是植被覆盖就很难找到恐龙。但是,这个地方也是无人区,离最近的城市得100多公里,交通也不方便,不可能住在城市里每天往返,什么东西都得自己带过去安营扎寨。除了住帐篷,当然肯定还要搭一个厨房,民以食为天,吃是很重要的。那个地方你只能夏季到那儿工作,其他季节都太冷了。夏季中午特别热,所以我们就早晚工作,中午大概休息4个小时。在那里最好的东西就是西瓜了,因为在戈壁滩里边,水是最重要的,西瓜是最好的。我们最想吃的就是西瓜。

    

     离我们驻地不远的地方就是这座山。这是傍晚拍的,实际上山是白的。当地人传说这叫白城子,当年唐僧取经的时候曾经路过这个地方。我们怎么找恐龙呢?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地方岩石的时代就是恐龙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真正找的时候实际上还是靠我们两条腿、两只眼,当然还要靠运气。

    这个是我们找到了一个恐龙的大腿骨。因为很高兴,我们在前面合了一张影。

    这是当时发现的一个地点,开始的时候只能在表面看到一些碎的骨头,都被风化掉了。我们看到这些碎的、暴露出来的风化的骨头之后,就要往里搜一搜,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这个点很好,正好有。有了之后要挖的话,得先把上边这些岩石清掉。有的时候岩石很厚,有的时候薄一些也就容易一些。但是如果太厚的话,就要用电镐把它打掉,甚至还要放炮把它给揭掉。

    到化石层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得小心了,当看到化石,基本上就不动了。因为在野外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你来细修这些化石。把化石暴露出来之后,就要做好一些原始的记录。

    但是要怎么把它运回来呢?这一大块不可能直接运回来,也不可能一小块一小块地取回来。我们一般惯用的方法就是用石膏把它包起来,就像我们人骨折以后用石膏把骨折部位包起来一样,这样很容易固定。我们把它分段以后,打成不同的石膏包,这样在运输的过程中就不怕晃来晃去的造成损坏。回到实验室之后再重新把它打开,进行精修。这是2002年我们去的场景,随后的十多年,我基本上每年都去这个点继续工作,在那儿发现了很多很多的恐龙。

     Part.4

     回答关于恐龙的问题

     这是其中一个,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黎明角龙。

    

     ▲ 黎明角龙:很重要的新角龙类早期成员

     这个龙的头只有我手掌这么大,复原以后大概长得是这样,有一米多长,还是两条腿走路的。

    

     ▲ 三角龙黎明角龙它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大家可能都熟悉恐龙灭绝前的很多有名的恐龙,像这个就是三角龙。三角龙的头有两米多长。它不是突然就蹦出来的,而是一步步演化过来的。我们通过黎明角龙的研究就可以知道,在1亿年前左右的时候,有一类头还很小,就是跟黎明角龙很像的恐龙,其中有一支经过了三四千万年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像三角龙这样的巨大的恐龙。

    

     ▲ 马鬃龙:最古老的鸭嘴龙超科成员在马鬃山我们还研究了很多其他的恐龙,比如说这个叫马鬃龙,属于鸭嘴龙那一类。但是它不像我们之前说的青岛龙那样那么进步,出现得那么晚。你看它头上就没有那种装饰,说明它还是比较原始的。

    为了研究马鬃龙,我们还用了一些交叉学科的方法。我们想知道马鬃龙到底吃什么,于是从马鬃龙牙缝里边的特殊结构提取了一些物质。所里的同事就想看看它的牙缝里边有没有比孢粉更小的植硅体,可以分析判断它到底吃了什么。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从来没有人用植硅体来研究过恐龙想吃什么。结果没想到效果很好,而且不光发现了植硅体,还发现了这个植硅体代表的是哪一类植物。它代表的就是禾本科,也就是我们说的真正的草。之前禾本科是在恐龙灭绝的时候才有最早记录的,这样我们就把禾本科的记录又往前推早了几千万年,推到了马鬃龙生活的这个时代,距今1亿年前左右了,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就可以说,马鬃龙它的食谱里边就有草。这种草像什么呢?很可能就像竹子一样,因为竹子属于最早演化出来的禾本科的一类。

    在马鬃山这个地区,我们还发现了很多其他的恐龙,比如重新变成吃植物的肃州龙,还有跟马鬃龙很像的叙五龙,还有四条腿走路的蜥脚类的戈壁巨龙等。

    我们研究马鬃山恐龙动物群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为了追寻白垩纪末期大家都知道的这些恐龙,像三角龙、鸭嘴龙、霸王龙它们是怎么起源的。在马鬃山这个时代的恐龙就能代表后面这些恐龙起源的一个初始的阶段。

    这十几年来,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又往前推了将近1亿年,推到了约2亿年前的侏罗纪的早期。为什么要推到那儿,我们想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知道有的恐龙变得很小,慢慢地变成鸟类就可以飞了。但实际上恐龙最吸引人的就是它包括了地球陆地上曾经生活过的最大的动物——蜥脚类。蜥脚类恐龙的巨型化是怎么发生的呢?就是发生在我们要研究的侏罗纪的早期这个阶段,我们要到那儿去找化石来填补这个空白,了解它的巨型化是怎么一步步演变的。

    

     ▲ 左:早侏罗世蜥脚型类(禄丰龙动物群,约1.9亿年)

     右:中侏罗世大型蜥脚类(蜀龙动物群,约1.7亿年)比如禄丰龙,它是两条腿走路的,只有5米左右长,它肯定不是巨型化的。但是过了两三千万年之后,在四川自贡那边就有了将近20米长的巨型化恐龙了。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通过寻找化石,既要了解它身体结构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还要研究相应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就是前年我们在云南发现的一个化石点,有三条龙的化石在一起,我们非常高兴。

     Part.5

     看河山,找恐龙

     在过去的30年,我觉得自己特别有幸,正好赶上恐龙的一个热潮,正好赶上我们国家恐龙研究蓬勃发展的一个阶段,我自己就参加研究过20多种恐龙。当然大家知道,研究恐龙是一个团队的成果,在野外不可能一个人去挖恐龙化石的,研究也是大家合作的成果。

    

     ▲ 中国恐龙发现统计图大家看这个统计,在本世纪,到去年2021年底,这22年当中我们国家已经新发现命名了整整200种恐龙了,占了我们国家所有已发现恐龙的2/3。这个曲线我觉得跟咱们国家这些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吻合。那到现在我们国家有多少种恐龙呢?到去年年底一共有298种恐龙,占了全球1/5,其中有4个是蒙古发现的,在我们国家也有。可以很自豪地跟大家说,现在我们中国是世界上第一恐龙大国。

    我们中国这些恐龙分布在21个省市区,还有一些地方没有。有6个地方像湖南、湖北包括我们北京,这些地方有一些恐龙蛋或者恐龙脚印又或者恐龙骨骼的线索,但是没有根据这个地方的恐龙发现来命名恐龙的新属种。北京有恐龙足迹,实际上也有恐龙骨骼的发现,只是还没有研究命名它。还有6个地方像现在还没有报道,但不代表它一定没有,像青海肯定会有恐龙。而上海、天津、港澳台可能真的就没有,因为它没有保存恐龙生活时代那些岩石。

    我们研究恐龙一直在进行当中。这就是去年我们组织的一次中国恐龙考察,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在中国的东南走了8个省市,其中重点就到福建去找恐龙。我们在福建工作了一个月,因为福建应该有恐龙,但是还没有真正被发现和被研究报道过。

    在这次恐龙考察结束、我们翻越秦岭的时候正好下着雨。那天我也特别感慨,觉得干我们这个职业很特殊,也很好很自豪。我们是走南闯北寻龙迹,可以在云里雾里看祖国大好河山,跟恐龙忽风忽雨有两亿年的关系,但是我们的情缘依然还没断。谢谢大家!来源:格致论道讲坛本文已获转载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立场

    

    

     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联系webmaster@kepu.net.cn

     中国科普博览是中科院科普云平台,依托中科院高端科学资源,致力于传播前沿科学知识,提供趣味科教服务。

    

    点这里告诉我你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普博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