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一万年,这么好的伴侣动物,究竟是谁?
2019/5/14 7:00:00韩飞 科学大院

     说到那些上古时期的动物,似乎都和“凶猛”二字脱不开干系。

     无论是造型摇滚的猛犸象,

    

     猛犸象复原图 (图片来源:化石网)

     还是“肌肉型男”剑齿虎,

    

     剑齿虎复原图 (图片来源:搜狗百科)

     或者披毛犀,都给人以强悍和凶猛的印象。

    

     同一化石坑埋藏的两具披毛犀全身骨骼化石 (图片来源:内蒙古博物院)

     但你能想象吗?

     有一种上古物种,跟已经灭绝的猛犸象、剑齿虎与霸王龙不同,它们深深融入早期人类生活,经过3万年的进化活到了现在,而且分化成了350多个品种[1]。

     它们就是狗。

     万年情谊的起源

     很多人把狗当成亲人,真正同吃同住甚至同葬的那种亲人,这是完全正常的。请先不要笑话这些人太感情用事,实际上他们有复古之风。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墓葬中就出现了狗的骨骸[2]。1万年前的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以及稍晚一些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都看到了人狗同葬的情况[2]。

     狗有狼貌,却近人心,它们深深融入早期人类的生活,共同组建了命运共同体。人类学家怎么解释亲属关系(kinship)的?最经典的建构理论说,在同一片土地上同吃同住同呼吸共命运,那就有“亲情”[3]

     举个例子:新几内亚人相信,同一片土地上出生的人,身上带有大地赐予的“kopong”,彼此之间有天然的“亲属关系”。即使是移民的后代,因为从一出生就分享了大地的“kopong”,所以跟当地人的后代也有天然的“亲属关系”[3]。可以想象,那些徘徊在人类营地的灰狼就是进入人类社会的“第一代移民”,它们的后代在人类搭帐篷支锅埋葬祖先的土地上出生,当然是人类大家庭的一员!

    

     人类学教授Grovef Krantz和他的爱犬(图片来源:文献来源[6])

     时至今日,这种规律依然存在。

     跟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阿拉斯加小镇忽然来了一头野狼,跟着一条拉布拉多犬来的,它到来后就不走了,而是像狗一样跟小镇居民愉快相处起来。当地人Nick给这头狼拍照,并给它取名为Romeo,它在小镇上整整生活了6年。死后,小镇为它建了纪念馆,深深怀念它[4,5]。

     第二个故事,人类学教授Grovef Krantz患胰腺癌死前,安排人把自己的骨架和已死去29年的爱尔兰狼犬的骨架一起拥抱着,放在华盛顿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展览[6]。

     人类与狗,死了都要在一起!

     活着就要一起快乐

     350多种狗,跟人类的关系都颇为亲密。在这张狗家族进化树上,160多种狗在遗传上分得清清楚楚,有可以看家护院的斗牛獒犬,有可以拉雪橇的阿拉斯加雪撬犬,有可以为人类放羊的苏格兰牧羊犬,还有非常非常适合陪伴病人或孩子的德国牧羊犬等等[1]。

    

     狗狗的遗传进化树。(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看壁画!古生物学家在1.5万年前的两个沙特岩洞里发现两组画面,居然分别画了156、193条狗!其中一个品种神似现如今的迦南犬[7]。有意思的是,这些狗好像在跟着主人一起狩猎,很多狗的脖子上还描绘有狗绳,这应该是人类发现的“史上最早的狗绳”了[7]!

    

     “有狗同行,今天的猎获应该会很丰厚吧!”(图片来源:参考文献[7])

     当然,现代人类大多数不会牵狗打猎了,而是遛狗散步。

     最近,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养狗的人身体比普通人更健康,体型也更好看。原来,既然养狗就要遛狗,于是养狗的人每周运动时间是推荐值的4倍之多[8]!

     更重要的是,养狗的家庭成员会集体受益,毕竟一狗在家,人人都可以遛它嘛!这很有意思!一万多年前的人类,牵着狗绳一起狩猎,给身上增加肌肉,现代人类牵着狗绳一起运动,去掉腰间的赘肉。

     千年万年,始终有狗陪伴。

    

     和狗子来一个林间狂奔吧 (图片来源:pixabay)

     其实,人们早就发现养狗与降低心血管患病与死亡风险相关[9]

     涉及343万瑞典人的数据表明,独居但是养狗的老人比独居但没养狗的死亡风险低33%、心脏病风险低11%[9]。养了狗,让老人每天比对照组多走2760步,折合多运动了23分钟[10]!然而,这还不止保证运动量那么简单,养狗的人精神健康也有保障。

     狗能让我们快乐。

     数万年间,人类与狗的催产素分泌系统是协同演化的,所以当你跟狗狗脉脉含情的对视一会后,你们的体内都会大量合成催产素,这是一种让人感觉温暖的激素哦!而且在对视后的狗狗尿液里,可以检测到高水平的催产素[11]

     养狗让人收获幸福,那些一开始反对养狗,但真养了又抱着不撒手的例子不罕见吧!不敢爱,爱上了又完全停不下来。呵呵,人类……

    

     和狗狗对视,让快乐的催产素分泌得更澎湃一些吧! (图片来源:pixabay)

     一天好心情,从遛狗开始

     不开心与炎症反应相关,开心与免疫系统健康相关[12]。“丧”是精神上的炎症反应,快乐就是比较好的“消炎药”。

     但如何保持愉悦的心情?生存环境很重要。

     人类在狩猎-采集社会就面临融入集体的问题,我们需要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谨言慎行,好辛苦。在演化中,我们的身体学会了这一切,一项研究发现6-8个月大的婴儿就能从声音中辨别他人的情绪、关系亲疏远近[13]。再大一点,我们就学会了假笑,在眼轮匝肌不动的情况下,强行调动面部肌肉,挤出“社交性微笑”[13]。

     但是,如果这些进化而来的融入集体的“适应器”都失灵了会怎样呢?

     那么,虽然身处人群之中,人也会感到“一个人的孤单”,这是不利于健康的。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遗传变异可以解释神经质人群中35%的“孤独症”,后者与心血管病、肥胖、糖尿病、早死相关[14]。幸运的是,要想摆脱这种极端的社交恐惧症,一来可以要慢慢练习融入式社交技能,二来可以自我选择环境,既不是一个圈的,何必硬融!

    

     假笑男孩(图片来源:soogif)

     但跟狗相处就不太会有这类“社交难题”,你不需要假笑,也不需要故作坚强,更无需心理设防。

     有一句话说,跟人相处的时间越久,我就越喜欢狗,这也是有道理的。

     一方面,狗习惯了以人类为中心,你高兴它就高兴,你难过它就难过,不管这些情绪是通过声音还是通过表情甚至气味呈现出来的[15]。比如,仅仅看到人类的笑脸照片,边境牧羊犬的大脑就有强烈反应,而闻到刚看完恐怖片主人的衣服,狗的心跳加快,同时更多的去寻求主人抚慰,好像它感知到了主人汗液中的“恐惧与压力”[15,16]。

     另一方面,狗的6号染色体发生了2个基因变异(GTF2I、GTF2IRD1),让狗变得乐于亲近人类,一见你就“笑”。不过,如果人类儿童携带了GTF2I的变异,就会患威廉综合征,他们过分热情,会冷不丁拥抱其他人,给他人带去困扰,同时因为很容易受到冷落(这是肯定的)而倍感孤独、伤心[17]。

     此外,人类喜欢狗还因为狗的表情很丰富,它们在与人对视时通过表情与人类沟通,能唤起人类的移情效应,俘获敏感而脆弱的心灵[16]。可以说,在它们这里,你收获的不止是跨物种的友谊或亲情,更是一种健康和自由。

    

    

     人类与狗对悲伤、积极情绪强烈响应的区域是类似的。数万年的相处,这两个物种太熟悉彼此的喜怒哀乐了。(图片来源: Voice-Sensitive Regions in the Dog and Human Brain Are Revealed by Comparative FMRI.)

     狗狗的启发:选择诗意的栖居

     今时不同往日,我们比狩猎-采集社会的人类在物质上更充足,比农业文明社会的人类在人身上更自由,比工业社会兴起之初的人类在头脑上更清醒。我们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居住环境、工作、朋友,甚至亲人。这对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很重要。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社区灯光污染、交通主干道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对健康是很不友好的[18,19]。比如即使进入睡眠,噪声也会让大脑处于不断的应激状态,最终心血管负荷较大[19]。比如,长期精神压力可反复激活心脏上的糖皮质激素受体,与心脏病风险上升显著相关[20]。再比如,生活在美国芝加哥暴力街区的孩子,第二天清晨尿液中的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较高,这和PTSD患者一样,对身心健康很不好(心脏病、癌症风险都相对较高)[21]。

     与人交往方面,人类的策略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最最本质的心理诉求有两条,一是与人为善,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2]。一旦遇到背叛,人类倾向于牺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来惩罚对方。然而,“牺牲”总是让人不快的。很多时候,如果选择的环境不好,黑暗策略被迫太多了,人就会感觉到重重的负担感,即“情感疲劳”[22,23]。这时候,早点结束应酬回家,跟等待你回家的狗狗抱抱,应该会很暖暖的吧!

    

     人类需要情感支持,大部分时候来自于人类同伴。但狗同样给予我们这些,我们也是狗狗们最大的精神支柱。(图片来源:Kennan Harvey Aurora Photos.)

     参考文献:

     1,Heidi G. Parker et al., Genomic Analyses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 Origin, Migration, and Hybridization on Modern Dog Breed Development, Cell Reports,2017.

     2,武庄,李志鹏,先秦时期与礼仪活动相关的家犬遗存识别、分类及相关问题探讨,文化遗产与公众考古(第三辑),2016.

     3,刘宏涛,亲属关系是什么——萨林斯与蔡华的分歧,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

     4, Simon Worrall,How a Wolf Named Romeo Won Hearts in an Alaska Suburb,NATIONAL GEOGRAPHIC,2015.

     5,Nick Jans website,https://nickjans.com/.

     6,Smithsonian website,https://naturalhistory.si.edu/education.

     7,Maria Guagnin,Pre-Neolithic evidence for dog-assisted hunting strategies in Arabia,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2018.

     8,Carri Westgarth et al.,Dog owners are more likely to meet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than people without a dog: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og ownership and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in a UK community,Scientific Reports,2019.

     9,Philippa et al.,The influence of dog ownership on objective measures of free-livi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a longitudinal case-controlled study,BMC Public Health,2017.

     10,Mwenya et al.,Dog ownership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eath –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Scientific Reports,2017.

     11,Marlin BJ et al.,Oxytocin enables maternal behaviour by balancing cortical inhibition.Nature,2015.

     12,Tamar L Ben-Shaanan et al.,Activation of the reward system boosts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Nature Medicine,2016.

     13,Magdalena Rychlowska et al.,Functional Smiles: Tools for Love,Sympathy and War,Psychological Science,2017.

     14,Schermer et al.,A Behavior Genetic Analysis of Personality and Loneliness,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19.

     15,Juliane Kaminski et al.,Human attention affects facial expressions in domestic dogs,Scientific Reports,2017.

     16,Biagio D’Aniello et al.,Interspecies transmission of emotional information via chemosignals: from humans to dogs (Canis lupus familiaris),Animal Cognition,2018.

     17,Bridgett M.vonHoldt et al.,Structural variants in genes associated with human Williams-Beuren syndrome underlie stereotypical hypersociability in domestic dogs,Science Advances,2017.

     18,Sleep Disruption due to Hospital Noises,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Air pollution is now the world’s largest single environmental health risk.”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Oakley RH et al., Cardiomyocyte glucocorticoid and 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s directly and antagonistically regulate heart disease in mice,Science Signaling,2019.

     21,Heissel JA et al.,Violence and vigilance: The acute effects of community violent crime on sleep and cortisol.Child Development,2018.

     22,David Buss,Evolutionary psychology.

     23,Sarah Schoenmakers et al.,Sanctions as honest signals – The evolution of pool punishment by public sanctioning institutions,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2014.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韩飞制作,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监制,“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注意啦!微信又更新啦!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为了不错过大院每天的精彩文章,请按下列操作“星标”我们吧:

     进入“科学大院”公众号——点击右上角的…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热门文章top榜

     点击文章标题,可直接阅读哦~

     1. 我为“科”狂| 科学大院征文启事

     2. 人类首张黑洞照片深度解读:连光都无法逃脱的黑洞,是怎么拍的?

     3. 吞金自杀、服鹤顶红、水俣病……其实都是死于一种毒药

     4. 外国人为什么说不好中文?原因只有一个……

     5. 越南制造,即将取代中国? | 遥感看世界

     6. 万万没想到,生物入侵的黑名单里居然还有它

     7. 建好2年多了 FAST干了啥?

     8. “超级真菌”肆虐全球 到底是谁的锅?

     9. “哎呀,疼!”

     10. 作为农业大国,我们在植物学领域实现了一个重大突破

    

     科学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国科普博览团队运营,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我知道你在看我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大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