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证明地球在自转?
2019/6/8 7:00:00鹿跳跳啊 科学大院

     文章来源: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我们不借助“高科技”并只在近地表的情况下,如何证明地球在自转呢?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同志,有一句诗云: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的意思是,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于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

    

     地球直径约一万二千五百公里,以圆周率三点一四一六乘之,得约四万公里,即八万华里,这是地球的自转(即一天时间)里程。

     地球在宇宙的天际运行,人坐在地球上放眼天外,等于巡视宇宙,可以看到无数像银河那样的星系。真是霸气外露而又充满科学道理。

    

     那么,古人是如何知道地球在自转呢?

     古人认为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是太阳、月亮、星星都在围绕地球转动,即“地心说”。

    

     16世纪时,“太阳中心说”的创始人哥白尼曾依据相对运动原理提出了地球自转的理论。可从他提出这一理论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一理论只能停留在让人们从主观上接受的水平。

    

     直到19世纪才被法国的一位名叫傅科的物理学家,用他自己设计的一项实验所证实。

    

     傅科:让我的大铁球来证明!

     傅科摆

     1851年的某一天,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邀请各界名流来到法国巴黎先贤祠,他要在这里进行一次公开的科学实验。

    

     先贤祠建成于1790年,里面供奉着法国历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先贤祠顶部有个中空的穹顶,穹顶距地面将近70米,傅科的实验就在穹顶底下的大厅里进行。

     傅科先让人在穹顶上安装了一个钟摆装置,钟摆长67米,垂在下面的摆锤是一个重达28公斤的圆铁球,铁球的下方嵌入了一根尖针,尖针深入到地面上摆放的直径6米的沙盘里。

    

     傅科在法国巴黎万神庙的圆顶上将他亲手制作的傅科摆吊上,让摆在广场上悠然自得地摆动着。这时,成千上万人前来观看这一奇妙的实验。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他们发现了奇迹,那就是摆在悄悄地发生着“移动”,并且是沿顺时针方向发生旋转。

    

     有的人在摆动开始时,明明看到摆球运动到自己眼前,又荡了回去,可经过一段时间后,摆球竟离自己越来越远。这对于围观的人们来讲,他们通过对现象的观测都得出这样的结论,眼看着自己没有移动,那一定是摆平面发生了“移动”。

    

     所以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往下看?

     傅科摆的奥秘

     其实摆动的平面是不会发生移动的。我们知道作为一种物质运动形式,摆是无法摆脱地球自转的。

     傅科选用较长的金属丝,是为了让摆动的时间达到足够的长度,这样便于观察摆动的变化,同时选用较重的摆球,是为了增加摆本身的惯性和动量,以克服空气的阻力,一旦它摆动起来,作为一种运动状态,有滞后于地球自转的惯性,即能够减少地球自转的影响。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分析,由于地球的自转,每一个观测者都被地球带着运动,尽管观测者站在原地没有动,可脚下的地面是动了,也就等于把观测者悄悄地带离了原地。

     因此,真正没有移动的是摆动平面。

    

     傅科摆的摆动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为世界所公认。我国北京天文馆的大厅里就有一个傅科摆,一个金属球在一根系在圆穹顶上的长长细线下来回摆动着。下面是一个刻着度数的像铁锅似的大圆盘,人们可以由此读取摆动平面旋转的度数。

     观星

     古代人计算时间都是看星星,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大多是遥远的恒星散发的光芒,由于距离遥远恒星的位置几乎都是固定的,但是我们在晚上不同时段看同一颗星星,会发现星星的位置有所移动,既然星星位置恒定,那么在运动的只能是地球本身。

    

     另外,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星体的移动痕迹。在晴朗的时候,可以找到一个空旷的地方,晚上拿着手机打开摄像头慢慢旋转,可以观察到行星在向西偏移。其实这并不是行星在偏移,而是地球在自西向东的运转,我们在地球上是不动的,但地球是动的,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星图轨迹。

     炮弹法

     地球时刻不停地在自转,地面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必然相对地发生持续的右偏(北半球)或左偏(南半球)。因此我们只需要在大于等于两次地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方向(这样是为了避免与地球转动方向重合而观测不到偏移的现象)抛射炮弹,假设炮弹能飞的足够远,我们就能很明显看到炮弹的水平轨迹与炮筒不在同一个方向。

    

     深井法

     与炮弹法类似的道理,假设有一口足够深的垂直井,从洞口垂直向下抛射一个物体(避免碰到洞壁),地球时刻不停自转,由于自转速度随高度而增加,物体自高处下落的过程中,必然具有较高的向东的自转速度,而必然坠落在偏东的地点。为了证实这一点,有人曾在很深的矿井中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是:自井口中心下落的物体,总在一定的深度同矿井东壁相撞,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运动。当然,这种现象在地理两极观测不到。

    

     重力测量法

     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由于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地面的重力加速度是赤道最小,两极最大;地球不是正球体,而是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旋转椭球体。重力测量和弧度测量的结果,证实了这些观点的正确性,也就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牙签法

     先用一只脸盆装满水,放在水平且不易振动的地方,待水静止后,轻轻放下一根木质细牙签,并在牙签的一端做一个记号,记住牙签的位置,过几个小时后,再去看时你就会发现,牙签已经转动了一定角度,看起来好像是牙签在转动,其实它并没有转动,而是地球在转动。在北半球,牙签作顺时针转动,因为地球自转在北半球看起来是逆时针方向的,南半球则与北半球相反。

    

     旋涡法

     不管是浴室还是水库放水的时候,水涡是会旋转出现的。这其实就是因为地球自转形成了偏向力,也就是向心力,一般情况下北半球为逆时针旋转,南半球为顺时针旋转。

    

     台风和飓风的旋转方向也是一样的,从卫星云图上,会发现这些台风和飓风也是呈现旋转现象。通常在南半球为顺时针旋转,北半球为逆时针旋转,这其实就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对大气环流的作用导致的。

    

     昼夜交替

     黑天白天轮流转换。在我们千万年的文明之中,祖先们将地球自转周期定为了365天,分出来二十四个节气,还制定了春耕,芒种,寒露,霜降等气候,而这一切也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旋转而成。在我们的书中,都可以看到地球在转,周围还有其他星球,而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受空间引力的影响,一直都在围绕北极星运转。

    

     由此,人们将地球的南北极中间有一根自转轴想象了出来。当地球的北半球靠近太阳时,北半球是白天,南半球是黑夜,当南半球靠近太阳时,南半球是白天,北半球是黑夜。当阳光射在北半球较多的时候,北半球就是夏季,另一边就是冬季;逐渐移动到南半球的过程就是秋天;当阳光射移动到南回归线较多的时候,南半球就是夏天,另一边就是冬天。

     铁轨\河床

     在北半球路面一般是左边磨损的比较严重,南半球则是右边磨损的严重;东西向的铁路,北半球一般都是南面的磨损比较严重,南半球则是北边。

    

     同样地,北半球河边一般都是南边的岸边冲积比较严重,南半球则是北边比较严重。如果河面上有垃圾漂浮物的话一般也会聚集在南岸(北半球),这些都是由于地球的旋转方向形成的。

    

     怎么样~

     有没有学到证明地球在自转的方法鸭?

     还不赶紧去亲手实践一下?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注意啦!微信又更新啦!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为了不错过大院每天的精彩文章,请按下列操作“星标”我们吧:

     进入“科学大院”公众号——点击右上角的…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文章转载自“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公众号(ID:dizhidiqiusuo)

    

     大院热门文章top榜

     点击文章标题,可直接阅读哦~

     1. 我为“科”狂| 科学大院征文启事

     2. 我被拉进了一个群,群友们都不是人 | 原来你是这样的中科院

     3. 因为人类的猎杀 这种曾席卷全球的瘟疫如今再入人间

     4. What?这块琥珀里有40余个生物,竟集齐了“海陆空”!

     5. 孔融为何让梨?原来是“多走了一步”!

     6. 为什么科学家要从死鲸身上挖耳屎?

     7. 没有艺术细胞的科学家不是好搬砖工 | 原来你是这样的中科院

     8. 趁年轻干大事,这些中科院的青年真是一点都不含糊

     9. 12人、7间房、50台机器,他们竟缔造了“润滑”传奇 | 科学人

     10. 你在的城市有没有“中科院之最”?| 原来你是这样的中科院

    

     科学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国科普博览团队运营,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我知道你在看我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大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