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姑娘”,如何回娘家?
2021/2/13 7:00:00 科学大院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是要带着礼品回娘家的。

     而在去年12月17日凌晨,历经23天的奔波劳碌,嫦娥五号从月球上带回了“土特产”顺利回了“娘家”。

    

     (图片来源:微博 @涡轮喷气蛋)

     那么,嫦娥五号是怎样回到娘家的?这里只谈谈返回器在距离地球5000公里处和轨道器分离后,返回着陆的冲刺之举

    

     “嫦娥五号”从月面返回地面的轨迹示意图

     归心似箭,但也不可太快

     嫦娥五号从月球返回时,进入地球大气层的初速度是10.9公里/秒,和飞离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只相差300米/秒。要想在到达地面时毫发无损,则它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应当大体为零。所以,航天工程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千方百计把返回器再入地球大气层的飞行速度减下来

     如果是在弹道式轨道上完成这个减速过程,那么最大过载会有8-10倍重力加速度。在这样的过载下,如果航天器载有航天员,人的身体便会受到很大的损伤、甚至死亡;如果带有精密仪表或珍贵样品,它们的性能也可能会遭到影响或破坏。因此,不能采用弹道式的抛物线再入轨道,要设法增加轨道的长度,使过载减小到5倍重力加速度以下。出于这样的考虑,“跳跃式进入”模式便成为嫦娥五号返回方案的首选。

    

     “跳跃式进入”模式示意(图片来源:新华社)

     蹦蹦跳跳回娘家

     这种“跳跃式”进入的学名是“弹道-升力式”进入,也有人称之为“半弹道跳跃式”。具体到嫦娥五号的返回过程,返回器先在距离地面约120公里的大气层边缘处以小再入角第一次再入,然后就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沿着抛物线弹道下落,并受到大气的阻力而不断减速。

     在实施初次气动减速后,返回器在距离地面约60公里处向上跃起而跳出大气层,到达最高点之后,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开始逐渐下降并再次进入大气层。这时,返回器的再入速度已降为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

     之后,返回器在大气层中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降至距地面大约10公里高度时,降落伞顺利开伞,嫦娥五号终于在预定的区域——四子王旗顺利着陆。

    

     “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安全着陆

     (图片来源:新华社)

     问题来了:在没有发动机推动的情况下,返回器为何能在距离地面约60公里处“自动”跃起呢?这是因为,返回器在大气中飞行时会产生一定的升力。

     尽管嫦娥五号返回器的形状不具备像飞机那样好的流线型,升阻比(飞行器在同一迎角下升力与阻力的比值,比值越大,飞行器爬升性能越高)在0.1到0.5之间。但就是凭借这一点点的升力,返回器开始爬升并“跃”出大气层。升阻比和返回器飞行攻角有一定的关系,只要调整返回器的姿态,就能够获得“跃起”所需的升力

     不难理解,这个“跳跃”动作是生死攸关的一跳——如果跳不起来,“嫦娥”就会一头栽下摔个粉身碎骨;如果跳过了,“嫦娥”就会逃离大气层而在太空里游荡,既回不了“娘家”,也去不了“夫家”。不少人把“半弹道跳跃式”再入称为“打水漂”。但是严格地说,“嫦娥”是在“打气漂”!

    

     打水漂(图片来源:veer图库)

     凡人“打水漂”,仙女“打气漂”

     “打水漂”和“打气漂”在尺度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目前世界上打水漂游戏的最高纪录是122米,而嫦娥五号打一个气漂就跳了大约2万公里。它首次再入大气层的位置是在南大西洋上空,然后划过印度洋的上空,飞跃4万里的路程,才到达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娘家”地。

     此外,从力学机制来讲,二者也是风马牛不相及:打水漂的石片是扁平形状,它的理想弹道角(入水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如图6的β)是20°左右,并且只能在水面上跳动,驱动力是石片和水的撞击力。而打气漂的“嫦娥”是钝头圆锥体,它的再入角在10°以内,它要在大气层内运动,其驱动力是大气对返回器产生的气动升力。

    

     碟形鹅卵石打水漂的力学模型及分析

     那么,返回器在“打气漂”过程中是如何制动减速的呢?高速空气动力学知识告诉我们,以超声速运动的飞行器前方都会形成激波(强压缩波),激波强度越大,波后的速度越低,压力和温度越高

    

    

    

     滑动查看照片

    

     脱体激波(左)和附体激波(右)

     (图片来源:科技日报)

     激波可以分为脱体激波与附体激波。脱体激波只出现在钝头的超声速飞行器前方,且强度比附体激波大得多,“制动”能力也更强。采用球冠倒锥形设计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前方会出现脱体激波,其“波阻”很大,在脱体的弓形激波后方,气流的速度已经降为亚声速,甚至还存在一个“驻点”,那里的气流完全迟滞下来了速度变为零。在空气动力学中,这种在飞行器前方的脱体激波也称作“头激波”。

     除了承受波阻以外,返回器还承受边界层(紧贴飞行器表面的薄薄一层流动区域)的“摩阻”。在波阻和摩阻的共同作用下,返回器的再入飞行速度便能够显著减小

    

     球冠倒锥形钝头返回器的再入流谱

     然而,这种“制动”机制的副作用也很显著:因为气体的动能都变成了内能(热),头激波后方气流的温度大大增加。这导致球冠迎风面处的温度高达数千度。目前,没有一种金属结构材料能够承受这个温度,也即是所谓的“热障”问题。观看航天返回器再入实况转播时,我们都会看到在稠密大气层中,它像一团火球急促地下落着,“热障”问题的严重性可见一斑。

    

     再入大气层期间返回器像一团火球

     (图片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回家心急如焚?平平安安才是真

     为了让嫦娥五号安全回娘家,攻克“热障”问题便成为航天专家的一项使命。经过长期研究,他们制定出一种“以毒攻毒”的策略——烧蚀防热。

     “烧蚀防热”是指,利用某种耐烧的材料(例如,炭化烧蚀材料)做成蒙在返回器外面的防热层,它在高温下会烧蚀掉一部分,但与此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气体热量,返回器内部结构也就不再承受巨大的加热,便可以安全回到娘家。

    

     (图片来源:微博 @涡轮喷气蛋)

     嫦娥五号回娘家返回的另一难关是“黑障”。它和“热障”是一对难兄难弟,主要是指发生在35-80公里高程处较为稠密的大气层中,飞行器与地面通信联络严重失效,甚至完全中断的现象

     这是由于,在高温的作用下,返回器周围空气中的分子发生了电离形成了“等离子体”(自由电子和正离子集合体,其中电子和正离子的数量相等),也即是包围飞行器的“等离子体鞘套”。其中的自由电子会和测控无线电波发生相互作用,使得穿过等离子体鞘套的电波大大衰减,当无线电波被完全被等离子体鞘套截止时,就会产生所谓的“通讯中断”或“黑障”现象。而嫦娥五号需要在“黑障”区内,调整返回器姿态产生升力完成跳跃。看似只有短暂的3分钟,测控的难度却超乎想象。怎么办?为了保证这次探月活动成功,我们派出“远望3号”停泊在印度洋深处,为嫦娥五号保驾护航。

    

     “远望3号”装备了多种测控设备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远望3号”船上装备了S频段测控设备,在返回器进入“黑障”前短暂的100秒窗口内,提前发出了调姿指令。此外,船上的光电经纬仪承担能够对返回器进行光学跟踪,单脉冲雷达则接受“等离子体鞘套”的反射信号,它们共同负责返回器的目标搜索、捕获及跟踪任务。通过这些“神器”,“远望3号”像在黑暗中放风筝一样,紧紧牵着嫦娥五号回到了娘家

     嫦娥五号回娘家的路上可谓充满艰难险阻。即便如此,航天专家们还是克服重重技术难关,让“可上九天揽月”的梦想成为现实,也为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的接续实施铺垫基石。大年初二的这一天,也许你选择了不回家。但没有关系,无论身处星辰大海,还是迢遥远方,这个春节在外的游子们,终究能如嫦娥五姑娘一样,回到她心心念念的家

     参考文献:

     [1] 王希季(主编),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宇航出版社,北京,1991.

     [2] 赵梦熊,载人飞船空气动力学,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2000.

     [3] 戚发轫(主编),载人航天器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

     [4] Clanet C, Hersen F, Bocquet L. Secrets of successful stone-skipping. Nature, 2004, 427(6969):29-29.

     [5] Rosellini L, Hersen F, Clanet C, et al. Skipping stones.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2005, 543:137-146.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学大院立场。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推荐阅读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探月之路>>

     盘它!嫦娥五号上的“中科院出品” >>

     带着地球去“流浪”,需要多少“燃料”?>>

     太空里没有水,航天器也会“生锈”? >>

    

     科学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国科普博览团队运营,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er拍了拍你:不要忘记

     点亮这里的 在看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大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