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梦天”起航,30年“天梦”成真
2022/10/31 15:56:00 科学大院

    

     正文共2358字,预计阅读时间约为6分钟

     也可点击本篇推文音频,用耳朵聆听知识~

     在祖国的南海之滨,东方的巨龙再次迸发出怒吼。随着烈焰划过长空, “梦天”实验舱也航向了它的目的地:“天宫”空间站。

     作为“天宫”空间站的第二个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和三个月前发射的“问天”实验舱在结构上近似,都呈现了“大头尖、下部圆”的特点,最大直径均为4.2米,高度均为17.9米,质量均超过了23吨,从上往下也都是资源舱、气闸舱和工作舱的布置。

    

     “天宫”空间站三个主要舱段的结构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梦天”:更大型的气闸舱,更专业的实验室

     “梦天”的资源舱大体和“问天”实验舱类似,其上也布置了大尺寸的柔性太阳翼和通信天线。而“梦天”和“问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间的气闸舱

     尽管“问天”气闸舱的出舱舱门直径大了“天和”核心舱的出舱舱门一圈,然而“梦天”货物气闸舱的出舱舱门面积比“问天”的还要大,能够进出更大尺寸的载荷(表1)。

     表1 “天宫”空间站气闸舱基本情况

    

     “问天”和“天和”的气闸舱舱门便于航天员出入,但航天员只能携带较小尺寸的物品出入,不便于大量部署舱外载荷。而“梦天”的货物气闸舱不仅具有巨大的舱门,让大尺寸、大质量的载荷的进出舱成为了可能,而且货物气闸舱内还具有一个自动转移机构,可以自动将载荷转移到舱外,再配合空间站的大小机械臂,无需航天员出舱即可完成载荷的部署,极大提升了效率。

     不过,正如货梯一般不用来运输人员一样,“梦天”的货物气闸舱一般也用于进出货物,航天员进出舱仍然主要通过“问天”气闸舱实施。即便“问天”的气闸舱出现了无法工作的现象,航天员需要应急返回,也主要前往更近的“天和”气闸舱避险。

     “梦天”的气闸舱不仅可以实现大质量货物的进出,还自带可展开的舱外暴露实验平台,它也将在“问天”暴露实验平台基础上更进一步,再次拓展人们在太空开展暴露实验的可能,能够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来研究外太空的辐射环境对材料、生物、设备等影响,进一步了解空间环境产生的各种效应。

    

     “问天”和“梦天”的舱外暴露实验平台也有一定的区别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和“问天”实验舱相比,“梦天”实验舱的实验功能得到了特化,它没有位于“问天”实验舱的3个睡眠区和1个卫生区,因此多出来的空间可以部署更多的大型实验机柜。这让“梦天”实验舱在轨开展实验的能力更加强悍,也将进一步提升“天宫”空间站的整体科学产出。

     空间站常态化运行:让这一中国人的太空家园行稳致远

     “梦天”实验舱已然起航,它将在未来几个小时内,和“天和”核心舱的前向对接口对接。而对接完毕的“梦天”实验舱也将和“问天”实验舱一样,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在天地协同作用下实现转位,最终部署在“天宫”空间站的第二个停泊口,让“天宫”空间站的整体呈现“T字”的基本构型。此时,“天宫”空间站的总重量将达90吨(以空间站三舱+一载人飞船+一货运飞船计),达到我国空间站的第一个建设里程碑。

    

     “天宫”空间站的“T字”布局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即便是建成了“T字”的空间站,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问天”和“梦天”实验舱体积庞大,有阻挡“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的可能。为了避免实验舱舱段对“天和”太阳翼的阻挡,“问天”和“梦天”的太阳翼桁架顶端预留了“天和”太阳翼的挂点。未来,航天员将通过执行两次出舱任务,拆下“天和”核心舱的太阳翼,随后安装在实验舱上。在太空中拆装大尺寸、大质量的载荷,将是航天员们未来面临的重要挑战。

    

     “天和”核心舱的太阳翼将安装到两个实验舱上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不只是空间站舱外,来自空间站舱内的挑战也同样巨大。“梦天”实验舱带来了更多的科学实验机柜,这些实验机柜不仅数量繁多,种类也各不相同,航天员的工作量将变得十分繁重。因此,未来飞行乘组的组员也将增加载荷专家和工程师,他们将基于自身丰富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经验,更高效地使用空间站的各类实验机柜,为我们进一步揭示太空环境给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带来的影响。

     在“梦天”核心舱发射之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也将启程,和“神舟十四号”的乘组在太空会师。届时,太空中也将出现6名中国人的身影。而这也将宣告着空间站实现常态化运行。每6个月一次的乘组轮换,每8个月一次的货物上行,都将源源不断地助力着“天宫”空间站,让这一中国人的太空家园行稳致远。

     “天宫”空间站的建设也远远没有结束。随着“天和二号”核心舱的披露,空间站的扩建工程也将提上议事日程。“天和二号”的核心舱的构型与“天和”核心舱完全一致,也将具备停泊两个实验舱的能力,或许在几年后,一个具有6个主要舱段,重逾180吨的完全体“天宫”空间站将在太空中驰骋,为全球的科研人员提供服务,拓展全人类的知识边界。

     自1992年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至今,已然过去了30年。进入而立之间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正值当时。从更长远的未来回望今天,或许空间站也仅仅是个开始。从地球出发,我们也终将走向更辽阔而壮丽的星辰之中。

    

     本文由科普中国出品,冰结向日葵制作,中国科普博览监制,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学大院立场。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推荐阅读

     中国空间站首个实验舱最全解密!掌控重力、研究生命起源…>>从“神七”到“神十二”,中国人的太空漫步...>>中国火神踏上火星!祝融号火星车着陆火星十大问题详解>>拿捏重力?解密变重力科学实验柜>>

     科学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国科普博览团队运营,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er拍了拍你:不要忘记

     点亮这里的 在看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大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