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能发语音?!
2022/11/17 7:00:00 科学大院

    

     本篇文章正文共1847字

     预计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

     互联网冲浪的时候,常常会看到网友发表“你为什么能发语音”的评论。比如下面这个表情包:

    

     大家脑海里是不是已经有声音了呢?

     渐渐地,“你为什么可以发语音”成为了一个网络热梗,指的是当看到别人发表的某些文字或图片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出其声音和画面,感觉像听到了声音。

    

     为什么我们明明没有真正地“听到”声音,却好像真切地感受到了声音的存在呢?这里就要介绍一个心理学概念: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人们在没有发出声音的情况下,听到脑海里发出声音的现象。当你在阅读这篇推送的时候,听到内心的朗读声了吗?

     阅读中的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在我们的阅读中,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呢?

     大家一起来看下面这段话:

    

     怎么样?是不是看起来觉得十分困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心里默读出来,反正小编已经开始觉得舌头打结了=.=|

     显然,这种朗读起来饶舌的句子,默读起来也是十分困难的。部分原因在于,阅读时内部言语的参与使我们对文字的读音也进行了加工,而文字之间读音的反复重复会降低我们的加工速度,从而造成阅读困难。

    

     心理学家是怎么研究内部言语的?

     眼动追踪的研究发现,读者在阅读绕口令时,所用的阅读时间更长,阅读效率更低,说明在阅读绕口令时存在内部言语。

    

     皮肤电的研究发现,读者即使在默读的时候,负责发音的器官(如喉咙)也会产生更大的皮肤电位,说明默读中也有类似发音的准备。

    

     大脑中的内部言语

     倾听“内心的声音”时,我们的大脑究竟在干什么呢?

     在大脑看来,“内心的声音”与说话并没有什么不同。神经影像研究发现,在进行内部言语时的大脑活动与正常说话时基本一致,比如都会激活大脑中的运动言语中枢:布洛卡区(Broca’s area)。这表明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即说话)之间存在着共性

    

     内部言语的作用

     干扰内部言语会降低阅读效率

     研究发现,在读者阅读时,通过设置干扰内部言语的任务,比如大声说一些无意义的音节(如“bla bla”),读者的阅读效率会大幅降低。

     内部言语是工作记忆的好帮手

     通过在内心复述看到的内容,我们能够更加有效地将这些内容暂时存储在工作记忆系统中,以便随时使用这些信息,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内部言语从何而来

     有研究者提出,阅读中的内部言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孩童时期。儿童往往通过朗读学习阅读,如晨读课上朗读课文。随着我们的长大,这种出声朗读的方式逐渐变得隐蔽,最终成为我们脑海里“小人的声音”。

     也有学者从进化的角度解释内部言语的由来。大脑是亿万年进化的产物,具有加工听觉语言的脑区;然而文字仅有数千年的历史,大部分人能够使用文字仅仅是数百年的事情,因此大脑并没有进化出专门进行阅读加工的脑区。在阅读中,我们需要将文字转化成“声音”,以便听觉语言脑区进一步加工。这个“声音”可能就是内部言语的来源。

    

     如果你没有或者很少出现内部言语,也不必疑惑。这是因为内部言语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人内部言语较丰富,而也有一些人则几乎没有体验过内部言语。

     除了阅读之外,内部言语也可能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其它方面。我们计划事件、回顾反思、审视自我,甚至做数学题时,都可能会出现这样“内心的声音”。这些脑海中的声音对我们认识自我与世界、形成思维也非常重要。正如柏拉图所说,「思维是灵魂的自我对话」。

    

     你在生活中是否有一些内部言语的经历呢?可以留言与我们分享哦~

     参考文献:

     [1] Alderson-Day, B., & Fernyhough, C. (2015). Inner speech: development, cognitive functions, phenomenology, and neurobiology.Psychological Bulletin, 141(5), 931.

     [2] Burgess, N., & Hitch, G. J. (1999). Memory for serial order: A network model of the phonological loop and its timing.Psychological Review, 106(3), 551.

     [3] Cole, R. A., & Young, M. (1975). Effect of subvocalization on memory for speech sound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Learning and Memory, 1(6), 772.

     [4] Dehaene, S. (2009). Reading in the brain: the science and evolution of a human invention: Viking.

     [5] Levy, B. A. (1971). Role of articulation in auditory and visual short-term memory.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10(2), 123-132.

     [6] Rayner, K., Pollatsek, A., Ashby, J., & Clifton Jr, C. (2012).Psychology of reading. Psychology Press.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科学阅读实验室”,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学大院立场。

    

     推荐阅读

     看 到这 样的标 题你是 不是很难受?>>拥有立体嗅觉,其实人类的鼻子也很灵啊>>一焦虑就吃不好睡不好?罪魁祸首竟是它!>>外国人为什么说不好中文?原因只有一个>>

     科学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国科普博览团队运营,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er拍了拍你:不要忘记

     点亮这里的 在看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大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