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对我越好,我越想欺负你?
2018/9/25 12:00:00 心理学

    

     文 | 实用菌

     01

     曾经有过这样一份调查:

     面对爱人、父母和孩子,你对谁发脾气的次数最多?

     结果发现:大部分男人对自己的母亲发火最多,而大部分女人会对老公发火最多。而一些离异的人,则很容易对孩子发火。

     也就说,谁最爱你,你越爱对谁发火。

     这种逻辑很奇怪,但确实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情况。

     02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

     发火是一种情绪的释放,而情绪的释放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有在感到安全的时候,我们才愿意大胆地释放出来。

     宫崎骏的电影《千与千寻》中,小女孩千寻误入鬼怪神灵休息的世界,面对陌生的世界她一直表现的很坚强,但是当遇到一个对她好的小白龙,对方给她东西吃时,她一下子忍不住哭了起来。

     这就是内心情绪的一种释放,千寻在小白龙面前感受到安全,所以才敢表达出内心的委屈和不安。

     发火也是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们往往也是只对让自己安全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范围内,你的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因为你生气就离开你。所以,对方越爱你,你越敢于向对方发火。

     同样的,对方因为爱你,所以很多时候也确实会包容你的坏脾气。比如夫妻之间,男人更会体谅和包容女性。而对于母亲而言,她也可能会包容自己的儿子。

     这种包容,客观上也传递给对方这样一种信号:在某种程度上,我能够接纳你对我的伤害。

     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冲一个人发火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们可以伤害ta。这点看起来有点残酷,但确实是亲密关系背后常有的一种逻辑。

    

     03

     这就导致了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的内心常会产生这样一种冲突:

     在头脑上,我们会认为好的感情就是两个人在一起都能够变的越来越好,比如相互支持和理解,做更好的自己等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更多是受感性的因素驱使,追求的其实不是个人的成长和成熟,而是感觉上的舒服和自在。

     心情好时,就很快乐;但是心情不好时,就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这时我们很容易陷入单级思维的陷阱。

     所谓单级思维就是人在不考虑实际情况的状态下定一个目标,并且不顾一切的要去实现,把自己陷入没实现就不能快乐的死巷子中走不出来。单级思维使我们容易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自己或他人身上。

     比如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中》有一段关于爱的理解:

     “比方说,我现在对你说想吃酥饼,你就什么也不顾地跑去买,气喘吁吁地跑回来递给我,说:喏,绿子,这就是酥饼。可我却说,我又懒得吃这玩意了!说着,呼的一声从窗口扔出。这就是我所追求的。”

     “对女孩来说,这东西有时非常非常珍贵。”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作。曾经风靡一时的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就是这种情感里越作越爱的文化的一种典型展现。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文化,是基于亲密关系中这样一种心理逻辑:我们往往是从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以及对方对这些不合理要求的容忍度中来衡量这个人是否真的爱自己。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愿意让我们某种程度上去“伤害”ta时,我们更容易爱上ta。

     所以,关于爱有时候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痛并快乐着。

     04

     此外,我们很容易对亲近的人发火,也和我们的心理期待有关。

     客观地说,我们对不同的人,内心所抱有的期待是不一样的。

     面对关系普通的人,或者说陌生人,我们对他们的期待会很低,只要对方不伤害我们,我们可能就会很满意。但是面对关系亲密的人时,我们内心的期待是很高的。对方仅仅是不伤害你是远远不够的,你还期望ta能满足你各种各样的需求和愿望。

     比如,你相信ta比一般人更能理解你,甚至认为自己的所思所想对方都应该清楚(透明度错觉)。即使你一句话也没说,对方也应该能够体察入微,自动自觉地发现你的烦恼和需求,而不是一个劲地问:“你怎么了,你倒是说啊?”

     这时,对方可能觉得这样问很正常,“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什么呢?”但你的内心会感到不满意,并想:“别人不理解我也就罢了,怎么你也不了解我呢?”

     这就是高期待在亲密关系中常常引发的矛盾和冲突。

     05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缓解(不是消除)这种情况呢?

     1.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愤怒时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会死盯着负面信息不放。这会让我们的情绪越来越坏。

     所以,当你感觉自己快要情绪失控时,可以试着停下来不说话,或者暂时离开现场,让自己冷静下来。等自己觉得可以心平气和的说话了,或者可以理性的思考了,再来讨论。

     2.清楚的了解对方,并用对方能懂的方式说话。

     要知道,人和人是有很大不同的,你喜欢的对方未必喜欢,你关注的对方未必关注,你习惯的沟通模式对方也未必习惯。我们要时刻意识到这种差异。

     而且,你自己明白的事情并不代表别人就能很轻易地理解。你需要在生活中观察和了解对方的沟通模式,搞清楚什么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是对方听得懂的,更乐于接受的,然后再去表达自己。

     当我们用正确的沟通方式去沟通的时候,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连发脾气的机会都没有了。

     最后想说,爱不仅仅是一种心之所念,是一种动机,它更是一种能力。一时的爱可以靠本能和感觉,而一世的爱需要的是智慧和经营的能力。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心理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