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高的人,还没开口就赢了
2018/10/27 心理学

    

     文 | 实用菌

     01

     刚入社会的时候,我曾为自己的不善言谈而苦恼。

     为了提升自己,也会暗暗地留意和观察那些善于人际交往的人,想看看人家是怎样说话的。但是让我失望的时候,似乎他们在言语上也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技巧。

     但是有一件事很奇怪,就是同样一句话,自己说了没什么作用,而人家说了后就很有效。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过来,其实人际交往中真正起作用的并不在表面的言语,而是在言语之外那些看不见的地方。

     比如最重要的,懂得影响别人的感受。

     我们之前讨论过,人际间的沟通是通过两个途径同时进行的:一个是我们的大脑,通过大脑的思考,来传递和交流信息;另一个是我们的感受,通过感受来交流情感,维护和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多数人更关注信息的层面,因而把精力都放在说什么上来。但其实,感受层面的交流更重要。

     生活中这种例子很多,如果和一个人在一起时你感觉很舒服,那么面对对方说的话,你会更愿意从好的积极的角度去解读,从而建立一种良性沟通的循环。

     也就是说,能否给别人一种好的感受,决定了别人会用什么态度看待你说的话,是觉得你说什么都对,还是觉得你说什么都是别有用心。

     这种差别,就导致了同样一句话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02

     那么,怎样做才能影响别人的感受呢?

     这里我们分享3个常用的方式。

     1. 寒暄

     寒暄就是刚开始沟通的时候,讲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客套话。

     有些人不太喜欢过多的寒暄,我之前也是如此,总觉得说那些无关紧要的话是在浪费时间,而且显得自己虚伪,不真诚。

     其实,寒暄是一种破冰的方式,有利于营造轻松的沟通氛围。

     寒暄的时候,如果能找一些彼此都认同,或者感兴趣的话题,就很容易拉近两个人心理上的距离,让对方慢慢放下防御心态。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当有一个人要和我们沟通时,最开始的那几分钟我们一般都是比较谨慎,有很多顾虑和防卫。所以,这个时候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交流一下情感,就可以缓解对方的防御心理。

     所以,刚开始的客套话看似是无关紧要的话,甚至是废话,但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影响别人感受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寒暄做的好,两个人很容易热聊;寒暄做的不好,则很容易尬聊。

    

     03

     2. 身体语言

     非言语沟通在人们日常交往中有时可以起到语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一个人的手势、动作、表情、眼神等等都可以表达某种涵义。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要尽量避免防御式的身体语言,多使用开放式的身体语言。

     比如,面无表情地把双臂交叉抱在胸前就是一种防御式的身体语言。

     这个动作传递的是一种疏远和拒绝的信号,它在告诉别人我防卫的心态很重,不要来靠近我。这会在潜意识里影响别人的感受。

     所以,把双臂放下来,尽可能摆出一种放松的姿态,不仅自己舒服,也会让别人也变的放松一些。

     相反,微笑就是一种开放式的身体语言。

     微笑能迅速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彼此的信任和安全感。对方只有有了安全感的时候,才能放松下来,也才愿意打开自己,进入后面的交谈。

     有一句人们常说的话: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其实背后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这个逻辑,你传递的是亲和的信息,那么收获亲近的可能性就会高一些。

     04

     3. 学会关注人,交流情感,而不仅仅是就事论情

     在沟通的时候,有的人过于看重道理,把注意力局限在事情的逻辑和是非当中,认为只要我讲的在理,别人反驳不了我,就能够影响和说服对方。

     其实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一点,如果有一个人和你说话时总是在讲各种道理,那么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的感觉恐怕就是和看到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一样,会觉得对方唠唠叨叨的很烦。

     所以,过于理性是有代价的,它的代价就是让人感觉冷漠和厌烦,说教这个词就是基于这样一个感受而创造出来的。喜欢说教的人他讲的道理未必是错的,但是他忽略了情感的交流,所以会让别人厌烦。

     所以,更好的交流方式是在相处的时候,多关注对方本人。用同理心多体会对方的感受,交流一下情感。这会让别人觉得在你的眼中,自己本人是比事情更重要的。这是很容易激发对方好感的。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把握到对方话语背后的情感,然后交流这种情感,就可以说你把握住了沟通的真谛。

     以上三点看似都是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其实经历的越多你越会发现,这些最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其实最重要。

     很多时候,感觉对了,一切就都对了。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心理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