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聪明的人,不和自己的短板较劲
2019/6/22 22:00:00哈叔 心理学

    

     心理学

     让你更加了解自己,读懂他人。

    

     文/哈叔(若客文化签约作者)

     来源:哈叔的职场微课堂(lD:haerg7)

     昨晚,有读者找我聊天,说自己想离职。

     问他离职的原因,他解释说,前段时间看了一篇关于舒适区的文章,认为说的太对了,不能再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想想自己现在这份工作比较安逸,所以决定跳出舒适区,换个环境,挑战一下自己。

     既然提到了挑战自己,我便又问他,那你离职后想做什么?

     他说自己的性格比较内敛,也不太擅长与人打交道,所以接下来打算从事销售或服务类的工作。

     最后,我建议他再考虑考虑,想清楚自己真正需要做什么,有没有必要去做。

     不想混日子,可以认真对待目前的工作,甚至可以从事第二职业,或者学习,提升自己,没必要非得离职,即使想换个环境,也没必要去干自己不擅长的事。

     说实话,我现在挺害怕听到「挑战自己」这样的豪言壮语,那些看似豪情万丈的决定,往往都只是华丽丽地送人头罢了。

     人是固然不能混日子的,但如果不能做到聪明的折腾,有时候真的不如不折腾。

     什么叫聪明的折腾呢?

     真正聪明的人,往往不会和自己的短板较劲,他们更懂得放大优势,也更懂得借力。

     这样去折腾,往往更容易得到想要的,更容易成功。

     01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熟悉我的读者应该知道,我很喜欢打篮球,也是一个看了十几年NBA的老球迷。

     能在NBA打球的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全世界最好的篮球运动员都在这里,当然竞争也很激烈。

     在NBA中,什么样的球员最不容易失业,教练永远会给他留有一席之地呢?

     有人会认为是那些什么都能做的人,能抢篮板、能得分、能助攻、能盖帽的全能型球员。

     其实并非如此!

     什么都能干,还能干得很好的人,那才真正受欢迎,而能达到这种级别的为数不多,基本都是一流球星了。

     大多数所谓的全能型球员,反而更容易失业,因为什么都会,往往意味着没有特长,没有特长就不容易被人惦记,也容易被有特长的人取代。

     真正吃香的,反而是那种功能较为单一的球员,因为功能单一意味着优点明显,战术地位往往也更重要。

     讲这个,倒不是说全能就不好,也不是让大家不要完善自己。

     我想说的是,什么都能干得,并且达到精通的级别,真的太难了,如果能做到,固然很好,但不太现实,什么都想抓,最后容易什么都抓不住,倒不如专攻一项,在一个领域里做到极致,反而更有市场。

     老话说得好,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有别人做不到,但你能做到的本事,你就不容易被饿死,被人遗忘。

     那么问题也来了:如何拥有一技之长呢?

     付出努力,刻意练习,这是必须的,你想要在某个领域达到精通,比大多数人都优秀的级别,不苦练是不行的。

     但是,也别忽视了「天赋」,或者说是资质吧。

     一米六的身高,技术再好,也很难吃到打篮球这碗饭,但如果两米多的身高,即使技术不是很好,也会比一米六的人更受到青睐。

     这就是天赋的重要性,而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

     真正称得上聪明的人,总是能够做到精准的自我剖析,自己的短板是什么,长板是什么,心知肚明。

     而这也是一个人是否能向上走的前提之一。

     02

     做擅长的事,走适合自己的路

     之所以说,对自己的长板和短板,做到心知肚明,是一个人能向上走的前提之一。

     是因为很多人的成功,往往都是建立在精准自我认知的基础之上。

     作家韩寒为什么会成功?

     在学生时代,韩寒的语文成绩很好,写作是他的长项,但数学成绩却差强人意,总是不及格,他不是没有努力过,补习了半年数学,仍是不能及格。

     韩寒退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成绩跟不上,先是因期末考试有七科不及格而留级,留级后,再次挂科七门,最终才选择退学。

     但是,他有自己擅长的技能,那就是写作。

     上高一的韩寒就获得了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发表的首部小说《三重门》,让他一举成名。

     所以,在退学前,当韩寒被学校老师们问道,你退学了,以后拿什么养活自己。

     韩寒的回答很干脆,稿费啊。

     他知道自己擅长干什么,要干什么。

     在退学后的几年里,韩寒每年都有作品问世,而且每一部作品的销量都很好,长期霸占当年全国图书畅销排行榜榜首的位置。

     做自己擅长的事,在擅长的领域里全力以赴,做到极致出色,往往更容易成功。

     这也是我为什么比较害怕听到一些人总嚷着要「挑战自己」的原因,很多人所谓的自我挑战,其实是用战术上的勇来掩饰战略上的怂,意义不大。

     比如,要过一条大河,明明河上有桥,你还非要游过去,这种挑战的意义在哪?想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越是成熟的人,往往越不会意气用事,越懂得“偷懒”,越知道借力和顺势而为。

     小说《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为什么能成功?

     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点是不能被忽视的,那就是刘备善于借力来弥补自身的短板。

     以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例,刘备之所以会态度如此诚恳地对待一个比自己小20岁的年轻后生,那是因为他深知诸葛亮的重要性,知道自己不擅长运筹帷幄,想要走得更远,必须要有这样的人才辅佐。

     真正聪明的人,并不是什么都会,什么都能做好,但他懂得如何让自己省力。

     这一点很重要!

     今天这篇文章的观点,其实之前就已经写过文章聊过,之所以老话重提,是因为这年头光努力是不行的,光有勇是不行的,你还得有谋,有思考,做真正适合自己的决定。

     一个人如果能将自己擅长的事做到极致,结局往往都是很美好的。

     希望你能努力地再聪明一点,再合理一点,切记!

     作者:哈叔,喜欢用历史解构职场,文字很接地气,通俗易懂,简练精辟。微博号哈叔微职场。新书《决定你成功的不是情商,是逆商》目前已在当当网、天猫、京东等各大平台热卖!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心理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