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这7个念头,你会更幸福
2022/11/19 22:00:00 心理学

    

    

    文 | 吴大大

     01

     佛教文化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

     执着是苦。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过于执着一样东西时,就会感到烦恼和痛苦。

     因此,要想获得快乐,就要拥有一种放下的能力。

     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会被负面的情绪困住,是因为头脑中的一些扭曲的想法。

     如果我们能够放下这些扭曲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就可以从问题带来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那么,有哪些想法是需要我们觉察和放下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02

     放下争论对错

     很多时候,我们眼中的正确,只是自以为的正确。

     在家庭当中,80%的争吵都是源于纠结谁对谁错,但这种争论除了伤害彼此,破坏感情,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好处。

     绝对的正确是不存在的,很多时候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的问题。

     所以,当发现自己因为纠结于对错而给自己或别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痛苦时,不妨从中跳出来,看看有没有其它的视角。

     多换位思考,多用理性而全面的思维,或许眼前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放下你的控制欲

     人人需要掌控欲,这是自信的源泉。

     但掌控过度的话,就会变成控制欲,这又是自恋的源泉。

     那些总是想把一切都掌控在自己计划中的人,虽然表面上很自信,但内心充满了恐惧。

     他们害怕事情出差错,一旦出差错,就会有一种强烈的被否定的感觉。

     所以,他们才极度地害怕不确定性,害怕失控。

     如果能够懂得,问题也好,出错也罢,这并不是失败,而是生活的常态的话,那么问题就不再是恐惧,而是促使我们变得更优秀的动力了。

     03

     放下虚荣心

     被人称赞和夸奖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它让我们处于一种极度的被认同的快感中。

     这种东西就像酒精,甚至是迷幻药一样,让我们处于一种对自己过于乐观的想象中。

     为了不断体验这种感受,我们会在意别人的看法,过度追求别人的认同。

     但这些更多是一种想象中的真实,而非事实的真实。

     只有当你放下伪装,摘下自己的面具时,你才能接受和拥抱真实,这时别人也才能被你长久的吸引,而非一时的注目。

     放下随意判断的心

     不要给那些你不了解的人和事轻易下定义,贴标签。

     有时它们看起来很特别,就像花朵有不一样的芬芳。

     网络上的喷子和键盘侠们之所以被人所不齿,就是因为他们在对人和事一无所知的事情,就肆意地按照自己的推测和想象去评判他人,去给别人贴标签。

     人最大的愚蠢就是轻易否定那些你一点也不了解的事。

     而偏偏,那些不懂的人喊得最大声。

     04

     放下恐惧

     生活中有很多危险的事情发生,对此保持警惕是应当的。

     但也要注意的是,生活中还有很多恐惧并不是基于事实,而是因为自己的想象。

     你所害怕的事情,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发生。

     所以,真正让我们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恐惧产生于我们进化出的伟大脑组织结构,我们当然就不能让自己脑中的一团小肉肉牵着走。当你发现思想是怎样的助长了恐惧,并对它保持警醒的时候,恐惧就会停下来。

     放下过去,不再执着

     这确实很难,尤其是过去十分美好,而未来令人迷茫的时候。

     过去虽然是你渴望的,但那只是你的一个妄想。不要令自己迷惑,活在当下,享受当下,毕竟人生是场不能回头的旅程。

     放下执着不代表你可以放弃爱。

     执着更多的来源于对失去的恐惧。而爱是宽容不自私的。当你有爱的时候,你不会恐惧失去。因此爱与执着不能共存。

     05

     放下别人的看法,自己过自己的生活

     别人认为、父母认为、朋友认为、老师认为……但我们忽视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以为应当活在朋友圈里,恨不得将生活罩上十八层滤镜。

     请记住,你拥有自己的人生,清楚地明白自己的需要,然后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走,你才能掌控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当我们能深切地洞悉自己心灵深处的渴望、敏锐地体察他人的欲念和要求,与自己和他人在沟通中达到和解;

     当我们能迅速地提升自己感官的运用能力,自如地驾驶情绪之舟,理性的看待生活中的那些小波澜;

     当我们拥有更积极的建设性思维,帮助他人的时候又帮助了自己,我们的内心就会少一些纠结,多一些平和

     此时,我们离成熟和快乐也就是近在咫尺的距离。

     互动话题:

     你是放下哪一件事后,感到快乐和幸福的?

     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你的体验吧。

     快在留言区分享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心理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