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事件留给我们的启示
2022/8/23 11:10:23 明叔杂谈

    

     1)昨天,备受关注的教材事件有了“下文”。据教育部通报:

     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有关规定,对有关单位及27名失职失责人员进行严肃追责问责,具体如下:

     责令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整改,并予以通报批评;给予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党内严重警告、记大过处分;给予总编辑、时任党委书记郭戈党内严重警告、记大过处分,免职处理;给予分管负责人党内严重警告、记大过处分,免职处理;给予小学数学编辑室主要负责人党内严重警告、记过处分,免职处理;给予其他17人相应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责令教育部教材局整改,并予以通报批评;给予局长田慧生党内警告、记过处分;给予分管负责人等5名相关人员相应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

     对插图作者、设计人员作出相应处理,不再聘请吴勇、封面设计吕旻、吕敬人及其工作室从事国家教材设计、插图绘制等相关工作。

     有人说,这个处罚是不是太轻了?算不算罚酒三杯?

     但是,任何一个对党和国家运作机制有所了解的人,看到上述处罚,都知道它“并不轻”:

     第一,所有被处罚的人,至少若干年内升迁无望,多数人仕途就到此为止了;

     第二,当着全国14亿多人的面被处罚,职业尊严荡然无存。

     体制内和体制外有很大的不同,在体制外换一家公司、换一份工作很平常,体制内很多人一份工作干到退休,如果没有发展前途、丢掉了职业尊严,实际上是一种非常严厉的处罚。

     2)还有人问,插图作者吴勇为什么没有被“抓起来”?

     其实,这背后的道理也很简单。

     插画画风诡异、缺乏审美趣味,问题很严重,但吴勇创作的教材插画,究竟是风格问题、品味问题、趣味问题,还是法律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吴勇没有被抓起来,说明此事主要是创作风格、审美偏好的问题,并不是违法、犯罪问题。

     这种定性在当前中国社会环境下是适当的。一个人的文艺作品,不管多令人反感、厌恶,但归根结底,这不是一个违法、犯罪问题。

     换一个角度,如果一个人在写文章、画画、作曲、填词时,在风格、审美上引发了全社会的不满,我们就把他抓起来,判刑,这个示范效果肯定不好。

     有人说,这种低级趣味的插画,影响了下一代,问题很严重。

     确实如此。

     但是,吴勇作为插画作者,只要他没有明显的违法、犯罪活动,怎么画画是他的个人追求和自由,而要不要把他的画选入教材,则是出版社、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研判、审慎决策的事情。吴勇怎么画画,是个人创作自由,教材选什么画,是涉及教育、涉及千家万户的重大决策。

     这就是为什么,此次通报对人教社、教育部教材局有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但并未过多涉及对吴勇等人处理的根本原因。当然,吴勇作为社会人员,本身也不在教育部监管、处罚的范围内,但教育部通过把吴勇等人纳入“黑名单”,实际上也是一种在职权范围内的处罚。

     3)教材事件爆发后,网上有一种说法,很偏激,认为中国的教育领域已经被敌对分子占领了,我一直反对这种说法。

     教育领域全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千家万户,稍有差错就被骂,这是正常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因此承受了很多的压力。

     但是,对于教育领域内出现的具体问题,我们要具体分析,千万不要上纲上线。

     今天的中国,不仅仅是教育部,任何一个中央部委,都不可能被敌对分子渗透、掌控,这对一个正常人来说,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但是,网上有一些人喜欢煽动大众情绪,挑动社会对立,是很不应该的。

     我一直强调,理性与民粹是有根本区别的。什么是理性的观点?那就是有理有据。什么是民粹?那就是极具煽动性,但却从不提供实实在在的证据。

     任何不提供证据、不符合逻辑的指控,都是耍流氓,这是当前中国网络舆论最应该自省的地方。

     据我所知,今天,任何一个部门,可能实际工作的效果有差别、有好坏,但民众可以放一万个心,没有一个部门存在被敌对势力控制、被渗透的问题。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纪、国法是严肃的,各种监督机制是有效的,哪个敌对势力有这样的本事?

     如果有人在网上散布这样的言论,第一,他要么极度缺乏常识;第二,要么他居心不良。如果他有扎实的证据,他完全可以去举报、去投诉、去诉讼。只图嘴巴上过瘾的人,很多都是“流量骗子”,大家要警惕。

     4)通过教材事件的爆发和处理,我们可以再次确认,今天的中国,不怕出现问题,关键是如何通过对问题的处理,惩前毖后,举一反三,最终改进和完善一个领域的工作,实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从这个角度来说,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能解决问题,能建立防范和处理问题的长效机制,这就是中国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自我完善。

     从这个角度,我们甚至可以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善莫大焉”。

     5)今天,当我们谈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时候,很多带节奏的人就开始发力,他们的惯常逻辑就是“反问”:

     ——“教材的事情解决了吗?”

     ——“村镇银行的事情解决了吗?”

     ——“唐山打人事件解决了吗?”

     ……

     今天的中国,所有热点舆论事件,都会解决。

     教材问题,我们不仅仅要看到是如何处罚当事人的,更要看到,通过这件事情,新版教材在画风、审美趣味上有了明显改进。很多人看到新教材插图示例都说,“好多了,美多了。”这才是教材事件的最大意义,它以舆论热点的方式,揭开了一个领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它、改进它。

     村镇银行的事情同样没有“烂尾”,对于储户的垫付工作正在进行,已经开展了多轮。对于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和官员存在的腐败问题,也在查处。根本不存在“没有下文”的事情。

     唐山打人事件,凭借常识也知道,公安部、河北省和唐山市一直在处理。对于这样引起全国广泛关注的重大刑事案件,不可能“烂尾”,但是,它一定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如果有人在这个过程中疯狂带节奏,说它烂尾了、说它没有下文了,要么他极度无知,要么他非常坏。

     6)教材事件终于告一段落了,但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这件事情也有不小的遗憾。

     从民众的朴素情绪来说,“惩恶扬善”,才舒服,但从国家层面来说,处理人从来不是目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把一个领域的工作做好,让老百姓满意。

     教材问题存在了很多年,也有很多一线教师、家长不断反馈,但都没有得到重视,这才是最令人遗憾的地方。

     如果被处理的27个当事人,多听听老百姓的声音,对工作再负责一点,这些问题早就应该解决了,也不用上升到对他们进行处理的地步。

     实际上,所有部门、所有领域,都有这个道理,事后亡羊补牢,也不错,但更关键的是在平时要把工作做好,要把问题解决好,要把矛盾化解好。

     这次教育部也公布了涉及教材问题的投诉、建议邮箱,这很好,关键是负责邮箱的部门和人员,要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建立从问题反馈到问题解决的机制和流程。

     用舆论倒逼问题解决,有意义,但代价毕竟太大了。

     7)虽然吴勇及其团队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但这件事对于所有文艺工作者都是一个教训。

     文艺创作可以追求个人风格,但要有底线、有原则,不要把恶趣味当成高级追求,不要为了“反叛而反叛”。

     真正有生命力的文艺创作,一定是让大众觉得美、觉得好、觉得善,个人主义、精英主义、自娱自乐式的文艺创作,是窄路,也是死路。

     一味追捧西方、崇拜外国,数典忘祖式文艺创作,更是绝路。

     8)通过教材事件,我们再次发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舆论和舆论背后的民意,在改进和完善国家治理中有着重要作用。

     这是中国跟美国最大的不同。

     美国的舆论看似“自由”,但实际上,舆论和国家决策之间的关系很不明显,民意对国家决策的影响更是如此。

     美国斯坦佛大学201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国民众对于一项政策的支持度,跟这项政策最终成为法律的可能性之间,没有很强的相关性,反倒是有钱人的偏好,对美国的国家决策影响很大。

     美国的政治制度,早就从建国时的“资产阶级民主”,堕落成了被金钱、权贵控制的“寡头政治”。

     9)网络时代,对于层出不穷的舆论热点,我们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一些人说,热点太多了,为什么问题层出不穷,感到很失望,甚至是“绝望”。

     我觉得,大不可必。

     矛盾和问题是永恒存在的,中国社会也不是一个“完美的真空世界”。

     还是那句话,发现问题不是坏事,甚至是好事,关键看中国社会能否从问题中举一反三,最终做到长治久安。

     目前来看,中国社会从上到下,都有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意愿,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国际和国内舆论场是相通的,我们只有解决好国内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才能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让老百姓更加团结地站在一起,支持党和国家在国际上开展各种斗争。

     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要冲破美国的遏制、围堵、打压和污蔑,这不仅仅依靠外交、军事领域内的努力,更要靠国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完善。

     国内问题解决好了,中国在国际上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都有底气,有实力。

     对于国内有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来说,这也是一种“讲政治、顾大局”。

     大家把各自领域内的工作做好、问题解决好,让民众更理解、更信任党和政府,这就是我们在中美博弈中最终能获胜的最大底气!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明叔杂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