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态度把动态清零政策落实好,争取抗疫的最终胜利
2022/11/1 21:44:21 明叔杂谈

1)疫情马上就满三年了,这三年,大家都不容易。如果说“疫情是和平年代的战争”,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见证者,也不可避免受到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我们国家人口多,人均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保增长和防疫情的矛盾长期存在。这三年来,我们避免了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出现的那种“民众在疫情中大面积死亡”的最糟糕局面,这是一种很大的成功。但与此同时,由于疫情短时间内还很难彻底结束,防疫和稳增长、保民生的矛盾会日益突出,防疫带来的种种限制和民众希望更多自由行动空间之间的矛盾也会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各方面都需要用科学态度把动态清零政策落实好,争取抗疫的最终胜利。
2)从各地的经验来看,出现疫情的地区,一定要速战速决,千万不能拖拖拉拉。一旦时间拖得太久,不仅社会经济成本会太大,民众的心理承受力也会减弱,防疫措施遇到的社会阻力也会增大。有读者反馈,国内一些地方的小区,有的已经封闭管理了两个月、三个月,甚至是更长时间,但时不时依然有阳性病例出现,导致居民无法出小区,还有不少外地民众滞留在当地。这种“持久战”很容易变成“疲劳战”,对基层防疫工作人员和居民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般情况下,一旦开启静默、静态管理、封闭管理,应该在4-6周内尽快结束“战斗”。如果一直不能“解封”,就应该改进防疫和管控措施。长期的“封控”会在民众心理层面产生非常大的压力和紧张感,容易滋生新的矛盾和问题,甚至诱发极端恶性事件。
3)郑州疫情这几天受到外界广泛关注,当地政府积极行动,媒体报道也多了,富士康的问题看起来也在解决当中,这是好事。与此同时,还有郑州网民反馈,自己所在的小区,按条件可以解封,但小区保安依然禁止居民外出,这让居民很不理解。防疫政策必须令行禁止,绝对不能出现市里面已经决定的事情,区里面拒不执行,街道、小区再搞一些土办法。这种制度和政策的内耗,不仅影响防疫政策的严肃性和专业性,也会影响当地政府的公信力。
4)中国防疫的成功,跟全体民众的支持、理解和配合密切相关。出现疫情的地区,一定要做好沟通工作,高频次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最新情况,发布最新管控措施,这对于稳定、安抚民心,争取民众对防疫政策的支持和配合,非常关键。地方政府发布的防疫政策、通知、通告,要严谨、科学、严肃,一旦发出,就得坚决执行。沟通工作做不好的地方,往往也是涉疫信息混乱、各种谣言满天飞的地方,有些地方的教训很深刻。
5)长期管控的小区,民众极容易出现焦躁、不满心理,直接面向居民的一线工作人员,需要得到更多的培训、支持和指导,让他们在接受民众问询时,可以给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必要时还可以提供一定的心理安抚。如果一线工作人员得不到支持,他们在面对居民的问询时“一问三不知”,对双方都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6)出现疫情的地区,要通过专业、善意的沟通,让权威、准确的信息,跑在各种虚假、不实信息的前面。与此同时,对于民众实事求是地反馈问题、发出求助信息,甚至是一些抱怨等,地方政府要有一定的承受度和包容度。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宜扩大打击面,否则容易激化矛盾。
7)出现疫情的地区,防疫工作任务繁重,各级政府工作人员非常不容易,但一定要守住“不能瞒报疫情信息、不能弄虚作假”的底线。
8)媒体在防疫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对于媒体来说,要秉持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把自己作为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而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更不能煽动情绪、激化矛盾。地方政府对媒体也需要多一分信任、多一分包容。媒体有自己的职责,记者报道的一线情况,往往可以成为改进防疫工作的重要输入。媒体报道带来的压力,也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动力。
9)中国太大了,各地政府的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千差万别,自上而下的督查、督导,依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目的,还是压实地方政府的防疫责任,更快、更好地做好防疫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地方防疫工作没做好,影响的不仅是当地政府的口碑和形象,也会影响到民众对党和政府的整体认知。任何一个地方的防疫工作做得好坏,都有一定的全局影响。
10)做好防疫工作,需要科学的态度。真正终结疫情,需要科学。期待我国的医疗、卫生、防疫等方面的专家,继续加强对病毒和疫情的跟踪研究,特别是要关注病毒变异后在传染性、致病性等方面带来的新情况,用科学知识不断让防疫政策更加精准、有效。同时,也期待我国的科学家在新一代疫苗、特效药物研发上早日出成果,这依然是终结疫情的最有效武器。
P.S. 任何一场疫情,终究都会结束的。我们每一个人遇到这样的事情,躲是躲不过的,抱怨也是没用的。还是要调整好心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家人照顾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作为普通人,有情绪、有压力也是正常的,但也不要让情绪控制了自己。防疫之路,还需要我们一起“走”一段时间,人不能垮了,心理不能出问题。如果有条件,多陪陪家人,多锻炼锻炼身体,多看看书,多学习学习,也是好事。
让我们一起期待疫情结束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吧!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加我微信,munirming,我拉您进“明叔杂谈”读者交流群,大家相互鼓励,锻炼锻炼身体,交流交流读书心得,一起静待疫情早点过去。)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明叔杂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