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一些感悟(附推荐书单)
2022/11/13 9:45:26 明叔杂谈

很多朋友一直希望我能推荐一些书。
过去几年,我一直在系统地“读史”,同时读一些兼顾现实需要的书。
今天正好是周日,我就把自己读书的一些小感悟分享给大家,然后推荐一些我自己认为不错的书,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1)读书是“最高尚”的偷窃行为。很多人把自己一生的认知、感悟和体会都写在了几本书里,我们今天只需要花费很小的代价,把书买过来,花点时间认认真真读一下,就可以把别人一生的知识“积蓄”拿过来为自己所用,这实在是一种太划算的事情了。
2)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差距会越来越大。读书是人在思想、认知和眼界上精进的“捷径”,不读书的人要么领悟力极强,无师自通,否则靠自己摸索,效率非常低。读书还可以让人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很多人认识粗浅、鄙薄,一张口全是错误,主要原因还是读书太少,或者读一两本书,就照抄、照搬书中的结论,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
3)今天,一个人不管干什么工作,都应该读一些基本的历史、地理、哲学、经济学、国际关系等方面的书。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幼年和童年的记忆”,就如同我们如果不了解一个人小时候的情况,就很难理解他现在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一样,如果我们不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就很难理解它现在的选择、困境和希望。
4)哲学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思维模式,一个民族的集体思维模式是由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的,而生产和生活方式又是由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的。西方今天的“代议制”“三权分立”的治理模式,可以从古希腊城邦中找到源头。中国的中央集权传统,可以从中华民族早期在黄河流域面临治水、战争两个基本任务中找到源头。读的书越多,就越知道为什么不能走“全盘西化”的道路,否则就是“南橘北枳”。
5)每个人的脑子里都应该装一本简明的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书,每个人的脑子里也应该装一幅简单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中国的中小教育不太涉及历史地理,这让很多人错过了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现实的机会。历史上那么多的战争,为什么总是发生在那些固定的地方?所谓“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什么?为什么“安史之乱”前期,即便安禄山拿下了洛阳和长安,但由于拿不下太原,就注定会失败?为什么“儿皇帝”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卖了,整个北宋和南宋虽然是全球最繁荣的经济体,但却因为无险可守,被北方游牧民族虐得死去活来?
6)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都太简单了,即便你跟我一样,把高中历史书背到可以指出哪一页、哪一段、哪一行有什么内容,但也会缺失大量的常识,所以,不管你是大学生,还是已经参加工作了,都应该继续大量阅读,才能填补常识体系中的漏洞。很多大学生都不知道,武则天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亲奶奶。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为什么明朝有16个皇帝,但北京却只有“明十三陵”。绝大多数北京人也不知道,范阳、幽州跟今天的北京息息相关。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陈胜、吴广去渔阳戍边,因为大雨无法按期抵达,最后不得不选择造反,而渔阳就在今天的北京怀柔。你可能会问,我不知道又怎么了?我知道了又有什么用?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
7)开卷有益,但并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读,更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细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多读经典,多读真正专家的书。同时,“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迷信任何一本书,即便是最好的书,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的同时,也有自己的局限。要破除局限,只有多读书,相互参照。
8)带着目的去读书。很多人让我推荐书单,我首先会问,“你为什么而读书”?如果是出于娱乐和消遣,读读历史小说、仙侠小说、玄幻小说、爱情小说都可以,如果是出于求知的目的读书,就应该读比较严肃的专业著作。读书的第一目的是建立基本的常识框架体系,所以还是要首先读历史、地理、经济学、国际关系方面的书。
9)书跟人一样,是分段位的。但是,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即便是跟一个低段位的人聊天,也可以有很大的收获,但随着你自己的段位提升,你可以跟更高段位的人聊天,去获得更大的收获。所以,不要因为有人说某本书不好,你就不去读,对别人无益不见得对你无益。也不要因为别人推崇某本书你就去读,因为别人读得懂,你不见得读得懂。
10)今天,市面上绝大多数的书都不值得读,包括我自己即将出版的书。很多书,你看看作者自序就可以了。还有很多书,你看看导读,再看看篇章目录就可以了。我再一次强调,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浪费在刷手机和读价值不大的书上。经典、名家的书,流传越久,价值就越有保障。最新的书,有时候视角会很独特,或者写作方式很活泼,也可以读读,但不要只读这类书。
接下来,我列一下我自己近年来阅读和关注的书吧:
1)了解今日之中国,推荐黄奇帆、温铁军、翟东升、张维为、范勇鹏、金灿荣、金一南的书,《置身事内》也很好。
2)了解中国历史,明史首推《重写晚明史》,《明朝那些事儿》可以作为入门读物。宋史推荐游彪的《赵宋》《追宋》《问宋》,有时间可以再看看范仲淹、王安石等人的传记。唐史是我目前主攻的方向,去年看过《大唐兴亡三百年》,比较浅显。这两天看完了郭建龙的《盛世的崩塌》,接下来准备看孟宪实的《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和《唐高宗的真相》,还有蒙曼的《唐玄宗》《武则天》。吕思勉的《唐朝大历史》肯定是经典,但需要很好的文言文基础。
3)中国通史系列,我推荐葛剑雄主编的《拿起就放不下的中国通史私教课》系列(《爱上历史掌上丛书》),比较简单、明了,可以作为断代史的入门读物。
4)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我推荐新儒家的一些书,包括辜鸿铭、梁簌溟、钱穆、余英时的书,尤其是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简单明了,很有洞见。基本上四书五经、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都有很好的解读。还有一套《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也很好。
5)世界历史,首推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杨白劳的《世界历史有一套》是入门书。《企鹅欧洲史》是大部头的书,需要耐心。《牛津中世纪欧洲史》也很好。一战、二战的书很多。关于前苏联,我推荐《苏联的最后一天》,还有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三十年的一些书和纪录片。
其他的就先不推荐了,一个人读完上面这些书,至少也需要三五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明叔杂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