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教你常用的5个家庭小药方
2017/1/24 漯河中医管理

    

     孩子得了小感冒,别急着吃抗生素、挂水,试试熬个“小柴胡汤”!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黄煌教授说,经方来源于古代老百姓的厨房,炖汤的时候放几位中药进去,是典型的生活医学。经方安全有效的特性为历代医家所公认,其科学性和实用性都非常突出,方小价廉的优势也相当明显。经方一般只有几味中药,非常廉价。可以说不花钱能治病,花小钱治大病。

     黄煌教授提醒说,经方虽源于厨房,但它介于食物与药物间,不能当做食物来吃。有人冬天怕冷,天天炖当归生姜羊肉汤喝?这显然不合适。黄煌教授建议,身体出现不适,显现出症状时再用经方,身体复原后要停用。使用的剂量、次数要听从医生的建议。

     黄煌推荐的5个家庭经方

     (注:请在医生的建议下食用,切勿滥用!)

     一、桂枝汤

     【组成】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15g、红枣10枚

     【煎服法】以水12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450毫升,分3次温服。药后喝一碗热稀粥,并注意避风保暖。

     【功效】御寒健胃、增强体质、恢复体力。

     【适用人群】体质虚弱,消瘦、食欲不振等。各种大病以后,如肿瘤、手术化疗以后、出血、严寒、饥饿、产后等。

     【解说】桂枝汤,所用药物不过五种,绝大多数都是大家熟悉的食材或烹饪用料,如桂皮、生姜、大枣等。桂枝汤加上饴糖,就变成了小建中汤。很多孩子面黄肌瘦,没有胃口,挑食严重,且大便干结不畅,服用后往往胃口开,大便畅,面色也红润起来。

     二、当归生姜羊肉汤

     【组成】羊肉一斤,当归10克,生姜半斤

     【做法】羊肉洗净,剁成小块,砂锅中放入足量的清水,放入羊肉后大火烧开后撇掉浮沫,放入当归及葱姜料酒,大火烧开后改小火慢慢煨,肉烂后加入食盐等调料,喝汤吃肉。

     【功效】温胃祛寒,养血活血。

     【适用人群】对于体瘦肤枯,面色黄暗憔悴,毛发稀疏易脱落折断,大便干结、痛经闭经的女性尤为适合。

     【解说】不少青中年女性常常出现面色黄暗憔悴、皮肤干燥、头发也干燥、易脱发、易折断,精力不济,体重下降,月经量也越来越少,仿佛一朵快要枯萎了的玫瑰,这时可以用当归生姜羊肉汤。

     三、甘麦大枣汤

     【组成】生甘草5片,大枣15枚,小麦一把

     【煎服法】先煮甘草20-30分钟,放入小麦、大枣,中小火慢慢熬30分钟左右。候温喝汤吃红枣麦仁。

     【功效】疏肝解郁,安神助眠。

     【适用人群】对于体瘦,紧张,焦虑,忧郁而失眠,头痛,胸闷的女性尤为适合。

     【解说】经方的用药经验早期来源于日常饮食的烹调中。如甘麦大枣汤,即甘草、小麦、大枣三种,煎汤饮用甘甜可口,可以疏肝解郁、令心情怡然,常用于调理气郁不舒的胸闷、头痛、失眠、健忘、抑郁、小儿夜啼、年轻女性的痛经、癫痫等等,安全无毒,男女老幼咸宜。

     四、五苓茶

     【组成】肉桂,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用法】(1)煎汤代茶:将上方加水300ml煎煮,去渣后当茶水饮用。(2)将上方帖配方请中药房加工成袋泡剂,沸水直接冲泡饮用。

     【功效】化气利水,健脾祛湿。

     【适用人群】对于体胖肉松软、经常口渴、大便容易稀溏、舌苔白润而有齿痕,体检有脂肪肝、痛风的中年男子尤为适宜。

     【解说】如今的中青年人,尤其是男性,集腹型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痛风于一身者特别多见,他们大多身体易感到疲倦、汗出多、头晕、身体困重感、经常口渴、大便不成形或易腹泻,肉多而松软,五苓散具有很好的健脾、保肝、降脂、利尿、降尿酸、减肥的功效。可以加工成袋泡剂,每天开水泡服,调理数月,转氨酶、血脂、尿酸、体重等指标指数常常能逐渐下降,头不晕、口不渴、便不溏、体不乏,精力恢复,身心俱佳。

     五、当归芍药散

     【组成】当归1份、白芍4份、川芎2份、泽泻2份、白术1份、茯苓1份

     【煎服法】按以上比例粉碎,每次3-5g,每天1-2次,用酒或米汤、酸奶调服。

     【功效】养血调经、美白祛斑

     【适用人群】中年女性为多,面色黄,或有眼袋,或有黄褐斑,缺乏光泽;体型中等或偏瘦或偏胖。皮肤干燥。经常容易腹痛,大便不成形或便秘。常痛经、月经量少、周期紊乱;容易头痛头晕等。

     (转自《扬子晚报》)

    

     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传播中医政策

     普及中医知识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漯河中医管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