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病,和她被“中断”的二十五岁
2022/12/17 21:00:00 三联生活周刊

    

     突袭:温柔降临的“噩耗”

    

     被银屑病选中的人回忆起故事的起点,恐怕都有一种同感,它的降临常常是毫无征兆且不引人重视的:一点皮屑红斑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但后来才懂得,它的杀伤力有多么惊人。

     “你这个是牛皮癣(银屑病),比较麻烦,基本上看不好的。”四十六岁的张也(化名)直到现在,都记得二十一年前在医院皮肤科听到这句话时的冲击,心里瞬间就凉了。本来以为只是头皮瘙痒,因为发展到身上其他地方也出现疙瘩而来就诊的她,怎么也没想到,等待她的,是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牛皮癣。

    

     这对于一个二十五岁,正值花季的女孩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从那之后,她的人生节奏不得不被它改变,跟着它走了。

    

     自救:一场看不到头的战役

    

     战争的号角一旦吹响,战况的发展就控制不住了。

     短短一年时间,病症就已经发展到张也的脸上,本到谈婚论嫁阶段的爱情也随之告吹。因为每天需要面对异样的目光,心理压力巨大的张也辞掉了令人艳羡的工作,一心只想快点治好病。

     一开始,她还觉得有得救,积极地配合治疗。医生开了内用的银屑灵、消银片,外用的尿素霜等,但皮肤总是好一阵,坏一阵,反反复复,胳膊上的疙瘩刚褪下去,腿上的就冒出来了。花了一年跑遍了上海最著名的几家三甲医院,又花了一年时间看中医,仍然不见好。连医生都想让她死了这条心,“只能吃吃药、抹药膏控制一下,根治是没办法的。”

     无法根治和容易复发,是银屑病患者的“痛中之痛”,等于在战役一开始就宣告了失败。所以,患上银屑病的那天,可能就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当传统的治疗方式不奏效后,张也和很多银屑病患者一样,在求医心切的情况下,都不吝于把自己当作“神农”,不论什么偏方,只要听说是能治银屑病的,就要去试一试。

     “我去了山东、河南,那时候网络不发达,靠口口相传,一些病友会推荐吃激素药、用电击的仪器,还有泡澡的药物等,我都尝试过。”

    

     但成果总是惨淡,甚至造成了更严重的伤害。张也当时涂过一种外用药,接触皮肤时会产生刮骨一样的灼痛感。它的原理其实很粗暴,就是让皮肤烂掉,再长出新的皮肤。那段时间她连肾脏都出现了问题,还会尿频尿急,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这些药物引起的。

     从2001年到2002年病情最初发展的阶段,张也投入了巨大的心力财力,不料病情却越发严重。从一开始用西药时皮损面积的50%到60%,到用偏方时,皮损面积已经达到了90%,“身上已经没有一块好的皮肤了”。

     中间也产生过可以治愈的幻觉。2002年时,经网上结识的病友介绍,她跑去湖北咸宁的一个温泉尝试泡浴,每天把松油抹在身上,再用卫生纸和纱布把自己裹起来泡着。50多天后,她奇迹般地被“治愈”了,皮肤回到了正常的状态。回到上海后,她甚至找了新工作,谁知半年后再次复发,从小腿、头顶、四肢一点点冒出来,最后再次达到40%到50%的皮损面积。

    

     之后,她只能每次病情恶化就请假,或干脆辞职跑一趟咸宁,然后再撑一段时间,这样维持到了2007、2008年,中间换了无数工作,心也被熬疲了。

    

     伤痛:被人嫌弃的我们

    

     复杂性,是银屑病棘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它不仅关乎皮肤,还常常发展成系统性的疾病,引发各种共病,比如关节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以及,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心理疾病。

     据国际银屑病协会联盟(IFPA)报告指出,银屑病患者比无银屑病的人更容易焦虑,而焦虑也会加剧银屑病。尤其在新冠期间,数据显示有48%的患者患有焦虑或抑郁、81%的患者人际关系受影响。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一个人的“面子”,再加上人们对银屑病的认知还很有限,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银屑病患者,大多数人可能会在感官上感到不适,接着下意识地想着“离远点,可能会传染”。

     另一个现年60岁的患者徐斌(化名),至今记得二十年前确诊的那刻,他的第一反应是会不会传染给家人,但医生用手摸着他的皮疹说,“要是传染的话,那我不早就满身是皮疹了嘛?”

     这种长期被污名化,觉得自己“见不得人”的情况,深深影响着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不仅被人嫌弃,也容易自我厌恶。张也说,当时如果不是父母,自己可能都不在这个世界上了。“那时我可能是有抑郁症的,整天睡不着觉,偶尔到凌晨一两点钟马路上没有人了,才出去走走,觉得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而徐斌记得病情严重恶化的时候,不管多热的天,他都穿着长袖长裤、戴着帽子,把自己遮得严严实实。后来他越来越少出门,朋友聚会也不去,本就内向的性格愈发严重。

     有临床经验表明,当患者在遭受心理创伤时,皮肤也会出现脱屑、瘙痒甚至炎症等表现。也就是说,心理和皮肤的健康在某种程度上呈正相关,情绪稳定、心情开朗也会有助于银屑病的康复。

     可问题就是,大多数患者看着一身“牛皮疹子”,各种方法都或早或晚地宣告失灵,心里就更着急了,焦虑后皮肤状态也随之恶化,陷入了死循环。这种看不到头的身心双重折磨,可能只有银屑病的病友之间才能懂。

     那银屑病患者的明天究竟在哪呢?

    

     疗愈:看见希望,穿越苦难

    

     2008年,张也看到了转机。她从一起泡温泉的病友那得知香港引进了一种新型的疗法:生物制剂。区别于传统的外用药局部治疗、光疗、口服药,这是一种新型治疗方式。

     安徽医科大学原校长张学军教授介绍,银屑病是一种与免疫系统相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其中,炎症性的发生机制是人体内包含白细胞介素-17A在内的细胞因子在发现“外物”(如致病细菌)入侵时激发免疫应答(即炎症反应)来保护人体,导致皮肤异常增殖,最终出现皮屑、斑块、红肿、发痒等症状,而生物制剂则可以针对这些特定的致病因子发挥作用。

    

     2018年,在张学军教授的呼吁下,某生物制剂通过先行先试被引入中国内地。如今,该生物制剂已进入中国内地四年,且多种生物制剂已经进入医保。徐斌也在今年年初第一次接触了生物制剂。

     目前,我国有超650万名银屑病患者。这些年,随着银屑病的知识和创新疗法被更多地普及,银屑病患者的生活现状有了很大变化。

     国际银屑病协会联盟发布的《2017年世界银屑病患者幸福感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银屑病患者的平均幸福指数仅有4.28,在参与调查的19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而在2021年11月,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发起的《中国银屑病患者幸福感调研》中,银屑病患者幸福指数平均得分为5.90,相比2017年上涨近38%,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当然,仍然有很多人对银屑病的认知还十分有限,这需要社会多重力量的推动。

     今年7月,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慢性皮肤病关爱公益基金主办的“健康中国行——银屑病患者至净新生公益行”首场活动在海南三亚举办,而海南也是治疗银屑病生物制剂被提前引入之地。

     项目走过辽宁兴城以及湖北咸宁,最后一场借“中国银屑病大会”的契机在安徽合肥收官。活动旨在创建一个公开友爱的医患交流平台,让银友们可以面对面交流自己的故事,了解前沿治疗方式,激励自己和他人勇敢对抗疾病。

    

    

    

    

    

     滑动查看更多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慢性皮肤病关爱公益基金主办、诺华支持的“健康中国行——银屑病患者至净新生公益行”

     这种互相连接、互相被看见的过程,对于银屑病患者而言尤为重要。今年,收官站的“至净新生”活动虽然因为疫情只能在线上举办,但主办方也提供了其他“连接方式”,提前发布了以银屑病患者故事为主题的公益影片《你好,我的银色恋人》的先导片,讲述了年轻的银屑病患者在治病过程中努力寻爱的过程——这对患者们来说,也是一种“看见”和“尊重”。

    

     公益影片《你好,我的银色恋人》海报

     张学军教授也以本色身份参与了影片拍摄,希望能尽一己之力,助力银屑病的科普工作。他还在活动上分享了对中国银屑病科普工作的担忧和期望,表示除了要向患者、大众科普银屑病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加强基层的诊疗水平,尤其是县域地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县域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张学军教授参与编写、并在今年发布的《银屑病基层诊疗指南》便是希望能够为基层医生及卫生机构带来这样有价值的指导。张学军教授表示,“我本人还有一个终极目标,希望在多方努力之下,五年内全国银屑病患者幸福指数达到90%,甚至超越90%。”

     而这些,也是“健康中国行——银屑病患者至净新生公益行”活动未来想要继续努力促进的方向。

    

     尾声:与爱重逢,与自己和解

    

     如今,六十岁的徐斌已经实现了“穿衣自由”,不再把自己裹起来。过去,因为病耻感而不敢去洗浴中心可把他一个东北人憋得够呛,如今他也可以自在地和朋友去浴室汗蒸、洗浴。甚至,他偶尔还会放纵下自己,喝点酒和吃点海鲜。

     而四十六岁的张也早已收获新的爱情和事业,她回忆自己这二十年的疗愈之路,“过去我觉得生活完全没有希望,甚至想着早死早解脱也挺好的,但是慢慢地,我整个人‘活’过来了,我现在很热爱生活,想着快乐的生活能再长久一点。”

    

     恢复健康后,张也更加热爱生活

     每个银屑病患者都在打一场漫长的身心战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渐渐懂得这不仅是关于身体的疗愈,也是心灵的,那些受伤的皮肤也是他们的一部分。银屑病也许是无法被彻底消灭的敌人,但他们可以有更好的方式与之共生。

     这需要医生和患者的成长和努力,也需要我们每个陌生人的善意和尊重。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微信编辑丨林翠羽

     作者丨Feathers

     设计排版丨王婧

     图片来源丨 视觉中国 诺华 采访对象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