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脑的自我救赎
2022/12/17 21:00:00 三联生活周刊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文 | 桂圆儿

     有一个笑话说:“和分享欲不强的人谈恋爱,对方会知道你一天中的每个细节,而你只知道他今天活着。”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我也曾因为对方没有快速回复微信和电话,没有在我身体或心理上不舒服的时候及时嘘寒问暖而吵架。后来他问我:“为什么我随时都要能接你的电话呢?”易地而处,这样的要求我也做不到。而理所当然地认为对方应该做到,确实有些恋爱脑——沉浸在幻想的恋爱剧本里,为之感动并期待现实与之重合。

    

    《爱情是什么》剧照

     年轻人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可能会不由自主受到一些影视剧、小说、短视频甚至照片、海报的影响,将自己现实中的恋爱与之比照。或因为有差距而对爱情感到失望,或因为对号入座而自我感动。但需要认清的是,上述事物本质上都是用来吸引和取悦目标群体的商品,一定程度上模板化和脱离现实。它们有欺骗性和粗制劣造的嫌疑,是为“媚俗艺术”。

     美国艺术评论家格林伯格在《先锋派与媚俗》一文中提及“媚俗艺术是机械的或通过配方制作的。媚俗艺术是一种替代性的经验和伪造的感觉”。老观众大概都有此体会。例如前段时间有网友将近几年古装剧的海报放在一起,从人物妆造、姿势到字体和配色都十分雷同,不禁调侃道:“都是义乌批发来的。”

     此外,网上分享恋爱烦恼的文字帖也很多,结构大多是先讲述对方做了什么“恶劣”的事情或者说了什么“过分”的话,然后表达自己的心情,最后对是否应该分手等问题征求网友的意见。评论区的观众们常常与帖主共情,为其鸣不平,劝分不劝和。然而此时容易发生戏剧化的反转,帖主开始细数恋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问题,最后没有分手。说到底,亲密关系中的要素过于复杂,前因后果当事人都未必看清,不能一概而论,亦不能断章取义。

    

    《追忆潸然》剧照

     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美国政客看见草地上奔跑的孩子,留下了两滴感动的泪水,第一滴是因为这个场景很美,第二滴则是感动于生活在美国的幸福——她认为共产党国家“草不生长,孩子们也不奔跑”。这种幸福感无疑是狭隘和虚假的。讽刺的是,这本花了很大篇幅为大家解构媚俗的小说最后被拍成了情色电影《布拉格之恋》,1988年在美国上映并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影片提名。现实再次为我们讲解了何为媚俗。

     借用昆德拉的话说:“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可能正因如此,人们才总想要找到一个参考,寻求证明自己爱情处于良好状态的蛛丝马迹。可是好的爱情必须是无条件满足恋人的所有需要吗?必须是想见面的时候跨越山海从天而降吗?必须是事无巨细的体贴和照顾吗?我想大多数人都跟书中的画家萨比娜一样,在人际关系中的所求是让独一无二的灵魂冲出千篇一律的肉体,被人看见和欣赏,那么好的爱情也应该是千变万化的模样,不要紧紧抓住假的,把真的东西稀释掉。

    

     《Nice Flight !》剧照

     排版:树树 /审核:同同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生活圆桌”栏目读者投稿文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三联生活周刊》投稿邮箱

     个人问题投稿

     yourproblem@lifeweek.com.cn

     微信公号投稿

     zhuangao@lifeweek.com.cn;zhuangao2@lifeweek.com.cn

     读者来信投稿

     letter@lifeweek.com.cn

     生活圆桌投稿

     roundtable@lifeweek.com.cn

     头条号“粉丝信箱”

     toutiaoxinxiang@lifeweek.com.cn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