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你立的读书flag还在吗?
2022/12/23 12:00:00 三联生活周刊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读者:杨树
时间总是过得太快,早上出门看到去年春节贴在门上的鲜红的福字还没完全褪色,今年新买的福字已经在路上了。进度条即将到头,那些年初信誓旦旦立下的flag,这时候往往也倒得四仰八叉了,比如说我的读书flag。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剧照
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看到微信一个读书群的朋友们又在争先恐后地打卡了,类似“某某书,12月阅读的第5本书,全年阅读的第100本书”这样的格式。看到这样喜人的数字,我只能望洋兴叹,心中默默衡量了一下自己与别人之间难以填平的巨大沟壑,继续心安理得地躺平。
今年做新年计划的时候,我曾经充满信心地给自己订下过全年读50本书的计划,写下一个个具体书名的时候自己头上都会冒出三条黑线:大前年就计划补课的四大名著,前年就打算横扫的毛姆系列……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今年的清单中陪跑。但从年初到现在,我真正从头到尾看完的书,依然离目标很远。
毕竟,在完成读书flag的路上,容易踩的坑实在太多。
《不求上进的玉子》剧照
作为一个早九晚六的上班族,在没有加班的幸运情况下,通勤路上的时间,工作日的晚上以及周末,再扣除掉做家务,处理日常琐事,陪伴家人和社交的部分,剩下的才是可以纯粹用于阅读的宝贵时光。
年初的时候,打印出来的读书计划还带着油墨香,自然是执行力爆表。虽然恰逢春节前夕,家里单位都有忙不完的活,我仍然见缝插针地把读书这件事落实到碎片时间中。包里随时放着纸质书或者电子阅读器,手机上下载了读书相关的应用,床头放着几本小说,连马桶边的洗衣机上都会搁上一本李娟的散文集,为的是随时随地可以进入阅读状态。
《请回答1988》剧照
加班到很晚的时候,就在末班车的地铁座位上看几页。一个月下来进展缓慢,拉拉杂杂只读了不到一本书的1/4。我心中郁郁不平,觉得是被工作拖了后腿,心想如果能够拥有整块的时间,准时下班坐在书桌前,效率一定会突飞猛进。
但事实恰恰相反,繁忙的时段过去之后,我有了一段奢侈的端坐在书房夜灯下安静读书的日子,却一次次被自己溃不成军的注意力打败。不断闪烁发出提示音的手机诱惑着我放下书本转而浏览电子屏幕,添加完购物车,刷几段短视频,再把朋友圈的小红点一次次歼灭后,时针已经指向了上床睡觉的时间。
痛定思痛,再次开始阅读前,我首先要对周围环境进行严格的整肃:手机,平板电脑一概断网静音,水果零食也放得远远的,宠物暂时关在门外,不许任何分散精力的对象闯入我阅读的“结界”。外来的干扰被屏蔽后,困难就只源于自身。一直很羡慕那些每年读上百本书的大咖们,砖头厚的大部头竟然不到一周就能翻完,各类速读跳读技巧信手拈来。说来惭愧,读书这么多年,我竟然连默读都做不到,总喜欢在心中念出声,看到怦然心动的句子更要停下来,倒车回去一字一句反复揣摩好几遍,直到它们缓缓落实,完完全全与心底的缺口吻合成为自身的一部分,才心满意足地继续下去。有天看王小波,看到他说:文字是用来读,用来听,不是用来看的——要看不如去看小人书。顿觉扬眉吐气,为自己多年的短板找到了名人背书,从此理直气壮地坚持着这个习惯,就此与一目十行彻底绝缘。
《死亡诗社》剧照
另外一个严重影响读书进度的是我糟糕的记忆力,人名尤其是我的软肋。头一天才勉力记住几个名字,转天再打开书又会一脸懵,“马什么梅,什么冬梅,马冬什么”这样的尴尬三连问总会如约而至。中文作品还好,遇到四个字的日本名字就堪堪够用。俄国作品里面各种花样翻新的“斯基”和“夫”,一眼扫过去脑子里已经警铃大作。至于像《百年孤独》中整整七代人,每代新生儿都重复起名为奥雷里亚诺或阿尔卡蒂奥的这种神作,基本每次都是满怀希望地打开,再绝望而肃穆地合上,最后这本书成为了我书柜里的一个不再轻易触碰的镇宅摆件。每逢月底复盘,发现本月读书KPI还差得很远的时候,偶尔也会偷偷懒,鸡贼地选一些篇幅不长的书来充数。亦舒的小说是我的首选,看的顺利的话半天就能翻完一本。连读几本后,心里徒增许多慰藉:甭管长短总算读了几本书,这个月难看的数字得到了拯救。
《玻璃玫瑰》剧照“花心”也是完成既有阅读计划的一大障碍,有阅读经验的人一定遇到过这样甜蜜的烦恼:一本好书会呼朋引伴带出一大串其他的好书,循着线索欲罢不能地读下去,最后发现真正读到的书和计划要读的完全是南辕北撤。原本要读川端康成,最后掉进了三岛由纪夫的大坑爬不出来;原计划多读历史社科类,结果一头扎进小说里出不来。这时我会宽容地告诉自己,兴趣才是阅读最重要的方向标,至于flag,倒就倒吧。
《是我们做的》剧照最近年底,工作又忙了起来,我的阅读阵地从正襟危坐的书房转到了上下班通勤的地铁上。早晚各一个小时车程,来回加起来有足足两个小时。遇到运气好上车就有座位,挑的书也合胃口,坐下来可以沉浸式阅读直到下车,到了目的地恋恋不舍地合上,期待着下班路上再相逢。读累了的时候,抬头四下望望,总能发现零星的“同类”,他们有的斜倚在车厢交接处捧着书旁若无人地阅读,有的一手费力拉着吊环另外一只手还能熟练地翻着巴掌大的文库本。人们彼此之间不说话的时候,手中的书就是一道无声的密码,同款的封面和书脊一望即知,那一瞬间,仿佛顺利登录了对方的精神wifi,惊喜又欣慰。周围喧闹的环境对地铁上的读书人来说似乎并不存在,只要阅读的渴望足够纯粹,任何地方都是书房。一卷在手,最普通的人也可以瞬间化身为可以招魂的巫师,把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和故事都“拘”到眼前给自己解闷,哪怕身处在地铁这条冰冷金属铸成的巨龙体内。
《达奇与莉莉》剧照以前,我只选择轻便的书带上地铁,近来因为疫情的难以预测,公司又开始要求我们每天带电脑上下班,扛着这么个沉甸甸的大铁块,实在没地方再放厚书。某天,无意中刷到一个心灵手巧的博主分享了关于大部头书籍拆分的手工教程,震撼的同时大受启发,立刻用锋利的美工刀把书柜里吃灰好多年的线装书裁成几十本薄薄的小册子,再分别贴上自己喜欢的古雅的封皮。令人生畏的上百回的煌煌巨著瞬间瘦身成了可以分而破之的便携本,虽然破坏了原有精美的装帧有点心疼,但我相信一本书真正的价值在于被反复阅读,而不是束之高阁。
《一页台北》剧照快要到年底了,我依然距离年度目标还很遥远,大概明年的读书清单上也还会有今年的“未完成”,但这并不影响我继续享受阅读这件事。那些和我一样屡战屡败,却依然孜孜不倦为自己立读书flag的人们,或许就像双手叉腰立在田埂上的农民,在乍暖还寒的早春,对着满目荒芜的大地抛洒下一片种子,至于能收获多少,收获什么样的作物都不在掌控之中。唯一能够把握的,只是那一扬手的憧憬和快乐,以及一种所有人站在岁末年初时,都容易滋生出的一份毫无根据的希望和乐观:今年的自己,总归会比去年更好吧?
《在森崎书店的日子》剧照
排版:田甜/ 审核:小风
三联人物故事征稿投稿要求故事须真实可靠,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身边看到或听到的故事,要求故事性强,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以第一人称叙事为佳,有相关图片更佳。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征稿说明】
投稿方式稿件字数5000字以内为佳。稿件请同时发送至:zhuangao@lifeweek.com.cn;zhuangao2@lifeweek.com.cn
稿件示例
从北京回到老家“躺平”的七年
被骗七万后,我再也不说电信诈骗“雨我无瓜”了
痔疮手术和生娃,哪个更疼?
毕业后,我经历的传销
甲状腺癌,留给我的不只是一道疤
30岁+女人的复工路
中国家庭缩影之一:以爱之名喂胖你
“那个”,我经历的月经羞耻
来稿请注明联系电话,方便沟通。一经采用,我们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酬。期待你的文字。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