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了心灵手巧的爸爸,咋办?
2022/12/24 12:00:00 三联生活周刊
有一个动手能力强的爸爸当然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并不是谁都能遇上。
前一阵子,妈妈给我打电话,她想把一个书柜从客厅挪到另一个房间。我自己搬不动,她更是帮不上忙。于是我叫来了小学同学,他们自己带着工具,从拆卸到搬出来再到恢复原状,几乎没让我沾边。他们和我都有三十多年的交情,不止一次来我家帮忙,也习惯了我这副德行。妈妈则又一次感叹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之后顺便奚落我几句,这真的是她的遗憾。以前,我会不以为然,可现在我已经是两个女儿的爸爸,确实到了给她们示范动手能力的时候了。
我妈的遗憾也不是没有由来,她说当年我姥爷自从有了自行车,每个礼拜天都要认真擦洗一遍,过俩月就进行一次“保养”,拆车轴拆链子盒,上机油换钢珠换辐条都是轻车熟路。我姥爷会的不限于此,安铝锅底,修雨伞,腌咸菜,做西瓜酱,糊风筝以及小的泥瓦木器活儿都不在话下。那个时代,无论男女,动手能力都很强,但像我姥爷这么全面的真不多,更难得的是他坐了一辈子办公室,这些手工活儿和职业没有任何关系。我的爸妈都是摆脱了体力劳动的幸运者,动手能力也不差,可家里一旦遇到复杂的电工活儿和水暖活儿,还是得请工友过来帮忙,我爸就在旁边递烟递茶,最后还要再来上一顿酒。
《正阳门下》剧照
心灵手巧方面的基因传到我这里就算是消失殆尽了。我从小就对男孩普遍热爱的机械和运动不感兴趣,属于“文不能测字,武不能卖拳”那种。这种笨拙状态一直延续至今,凡事能简则简,就连汽车也选的自动挡,我从来没想过体会什么换档提速的驾驶乐趣。
可能是老天看出了我的窘迫,所以给我安排了两个女儿。亲友的祝福大意都是俩闺女就像双层小棉袄,将来等着享清福好了。我也是暗地里松了一口气,起码不用亲自上阵示范如何展示“勇猛刚强”的男子汉气质,也无需刻意去补运动和机械这些课了。
《一半,蓝色》剧照
有一个动手能力强的爸爸当然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并不是谁都能遇上。在汪曾祺的笔下,他的家乡有清明吃螺蛳的习俗,“孩子吃了螺蛳,用小竹弓把螺蛳壳射到屋顶上,喀拉喀拉地响”。“螺蛳弓分大、中、小三号,弹力有差,射程远近不同,价钱也不一样……戴车匠每年照例要给他的儿子做一张特号的大弓。孩子们看了都羡慕。”
羡慕归羡慕,很多人依然以摆脱体力工作为荣,戴车匠也给自己的儿子请了塾师。随着社会分工的层层细化,很多工种都有了更高的入门台阶。以前,能在家里自己鼓捣个差不多的活儿,现在真的就得请人过来。动手能力强在家庭生活中也有了更多新的解释:能拆换蛇皮管水龙头当然算,每天捧出喷香的饭菜算,会网络综合布线算,指导孩子电脑编程也算。
《一半,蓝色》剧照
很多父母都身体力行地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掌控,有条不紊地解决每一个细节、难题。这不单单是操作能力的问题,更是一种态度。我见过各式各样的男孩爸爸,都非常努力地给孩子做着示范。他们中间有些人的爱好是职业自带,有些是随着孩子的出生重新唤醒,还有些是现培养出来的。一个陪儿子看电视就看《荒野求生》,每天不是跑步就是骑车,体重骤减二十多斤。另外一个,一直给儿子买乐高积木,作品从几十颗粒的小件,到几百再到上千颗粒。他和儿子还嫌不过瘾,开始玩有轴有销有梁有电机的科技系列。现在,8岁的儿子已经能独立制作出辅助编程的作品了。最神奇的一个,就因为儿子喜欢航天知识,几经联络,把研究卫星发射的专家请到儿子的学校做了一次科普讲座。
虽然,我女儿玩的东西很少和机械相关,但需要动手拼接的玩具也是有的。这仿佛是个不太开心的轮回,小时候不愿接触的那些玩意儿如今都成了现世报,你还得硬着头皮继续摆弄。有一次,妻子买回一套在各种场景下行驶的火车玩具,为了能让各个零件组合完整。我仔细端详了半天图纸,小心翼翼拼接。即便如此,遇到需要反复调整的细节,我还是急出了两层细汗。
《白兔糖》剧照
还好,闺女们的其他要求并不算高,也就是让我画只老虎,折个纸青蛙。我曾认真反复观摩过一个叠纸战斗机的视频,不知道是里面缺少两个必要的步骤还是真的笨到了家,最终也没成功,让旁观的她们大失所望。社交平台曾推送过一个爸爸给女儿编各种辫子的视频,我连尝试的勇气都失去了,直接略过。体力活儿也是如此,顶多让她们骑在我脖子上转两圈,并不需要我表演拿大顶或者翻跟头,没有任何技巧可言。
当然,我也有安抚她们的手段——给她们读书讲故事,其实就是想掩盖自己的无能和慌乱。妻子的教育方式和我恰恰相反,她是四面出击,战线越拉越长,舞蹈、游泳、美术、轮滑……能报的都给她们报上。
我原以为这种课外培训就权当是放学了有个地方玩,仅此而已,可偏偏孩子玩的如鱼得水。要是和自己的童年相比,她们比我强太多了,我十岁才学会骑自行车,大女儿六岁多就会了,小女儿甚至不到六岁。游泳,我顶多憋口气冲出去十几米,勉强挣扎两下。而大女儿各种泳姿都会,还参加过全市的比赛。自豪之余,我很坦诚地对孩子讲爸爸当年不如你。大女儿倒也很谦虚,居然说出了爸爸你现在学还不晚等宽慰人心的熨帖话。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度越高越容易建立亲密的感情。如果你无法参与其中,也起不了什么指导作用,就是单纯地在旁边围观喝彩,确实很有挫败感。现在的我好歹还能见招拆招,引导她们看看书讲讲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好让她们安静会儿。等她们再长大一些,能够独立阅读,眼界也更加宽广,真不知道我到时还能不能糊弄住她们。
王朔在一篇随笔里说朋友教育他不要太自负,所谓作家就是当年留在山洞里给小原始人讲故事的那拨儿,而大部分男人都出去打猎了。我有时候也在想:那些不敢去狩猎,又讲不出故事的男人最后到底怎么着了。
《少年新知》是《三联生活周刊》旗下的原创青少年杂志,我们的自我定位是人文思维启蒙。我们希望这本杂志能够陪伴青少年一起直面真实复杂的世界,让他们意识到,看待世界不是只有一种方法。
自2020年6月创刊,《少年新知》已经推出20期杂志。我们的主题涉及时间、魔法、友谊、家庭、偶像、未知、运动、冬日、海洋、倾听与表达、网络生存、像侦探一样思考、历史、成长的烦恼、微观世界等。
许多愿意为青少年写作和绘画的成年人加入了这本杂志的创作。科学、游戏、哲学、文学、心理学、艺术专栏的创作者不断地输送着前沿的研究和对日常生活的思考,试图回应青少年对现实世界的困惑。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2023年《少年新知》订阅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2023年《少年新知》订阅。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