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专业搞相亲的我,依然单身
2023/4/10 12:00:00 三联生活周刊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口述|小刘

     文|宁瑜

     编辑 | 王海燕

     如今都说,体制内是香饽饽,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但要我说,真的上了岸,人生大事也不是那么好解决的。以我为证。

     一

     我就是在体制内专业搞相亲的,地点是某一线城市。我们单位是区属事业单位,原本也没这项业务,后来大概是响应国家号召,提高结婚率和生育率,就专门成立了个工作小组,策划联谊活动,纯公益的。

     有小组就有团队,一共四人,有70后、80后,还有我,唯一的90后。我是三年前接手这工作的,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大型相亲吗,真有人参加?后来才发现,我还是太天真了,我们的活动每次报名都超额,火爆得远超想象。

    

     《爱很美味》剧照

     后来我也理解了,现在要认识一个靠谱的对象,难啊。在政府单位,工作高度稳定,认识的同龄人,来来回回就那几个,优秀的异性大多早就婚了,领导同事搭桥牵线倒积极,但工作又忙,约个饭都不容易,效率还低。

     相比之下,联谊活动是个好选择。我们主要服务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报名时,年龄、性别、工作单位、职务、籍贯是必填项,后台还会筛选,保证男女比例1:1。看报名信息,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比如报名的,女性总比男性多,年龄也比男性大,连学历也比男性高。当然,是说整体情况。具体来说,参加相亲的女生,80后、90后多,00后少;男生则集中在90后,00后也少,但比女生多。

    

     《非自然死亡》剧照

     联谊活动嘛,年龄真是个绕不开的问题。比较尴尬的是,来报名的女生,年龄如果在23、24岁以下,一般都是领导推着,不情不愿来的,到25、26岁,自愿程度就高一些。男生的情况又不一样,35岁以上的有,30岁多点比较少,95后的反而又多了。所以跟男生一比起来,在我们的活动里,女生超过26岁,就有点属于“年龄偏高”。

     记得有场活动,有个航空公司,打包报名了很多飞行员,女生则来自不同的政府单位。问题就来了,男嘉宾年龄基本在1995~2000年间,女嘉宾年龄则在1992年~1998年。后来不少女嘉宾了解到这个情况,直接放弃不参加了,我赶紧临时找人补缺。后面来的人,现场留下联系方式的也不多,看来现实中,大家对“姐弟恋”的接受度还是不高。起码体制内是这样。

    

     《爱情而已》剧照

     二

     说起来,联谊也不是那么好搞的。为了策划活动,我们真是费尽心思,除了室内游戏,还会组织徒步、露营烧烤、剧本杀。后来疫情限制,迫不得已改到线上。为此,我还特意去婚恋公司“卧底”,学习先进经验,甚至还研发了一个小程序。结果做了半年,相比线下,效果相当不明显,小程序也停用了。

     要说活动效果显著的,还属户外活动。在运动场景里,大家就比较放得开。比如我们组织过一次滑雪,比起在茶馆里,现场表白的人数就多一些。一到室内,大家就内敛害羞。

     遵循行规,我们活动也有表白和牵手环节,一般程序是,男生把手里的花送给女生,女生答应,就视为表白成功了。不可避免,美女收到的表白花朵总是最多的,帅哥的微信号也总是最多女生问的。

    

     《爱很美味》剧照

     这个环节其实挺残酷,会有女生收到很多花朵,可以反选,甚至可以不选任何人,也有人总收不到花朵。我印象很深的是几名老师,常来参加活动,现场表现踊跃,但从来没被选择过。她们自己分析原因,可能是年龄偏大,也没有那么漂亮。

     但外貌只是先决条件,相亲总要考虑现实。在我观察来看,体制内的人,更看重对方的工作、家庭,诸如工作是否稳定、在政府还是在企业、是编制内还是合同工、是否本地人、房车情况、婚后能不能照顾家庭,都在考虑之内。

     这么综合一考虑,成功率就大大降低。所以我们虽然是体制内,但一场活动200人,也就牵手成功10来对,成功率10%左右。至于真正走入婚姻殿堂的,那更是寥寥无几。三年下来,我只知道有一对,去年结婚还给我们发了喜糖,算是感谢月老。这一对也是突破了常规的,女方比男方大五岁。

    

     《你的婚礼》剧照

     三

     能在联谊活动上看对眼,是有些“玄学”在的。我观察了这么几年,没总结出什么规律,可能参加联谊的人,对自己的标准也不清楚。

     比如我认识的一位A先生,是个公务员,今年30岁,有车有房。来参加活动时,他告诉我,希望另一半是有编制的本地人。在我们的活动上,他没有相亲成功,但最近我听说他有了女朋友,是大学朋友介绍的。女方既不是本地人,也不在体制内。我去跟他请教这是为何,想获得一些办活动的经验,结果他解释,先谈着,下一步再说。

     相比“明码标价”的公园相亲角,我一直认为,我们的活动还是很有人情味,至少没有“讨价还价”,现场硬匹配。但本质可能也一样,外貌、工作、学历、家庭等,都被纳入考虑范畴。或许这些条件,也是组成爱情的一部分?

     说来有意思,这份工作做了三年,我自己也从参加活动的“黄金年龄”,变成了甩开女嘉宾平均年龄好几岁。工作小组四个人,只有我单身未婚,另外三个同事看我近水楼台不得月,难免着急,常给我介绍相亲。

    

     《流金岁月》剧照

     但其实,我以前是坚定的“排斥相亲党”,觉得爱情至上,想“更自然”地认识新朋友。后来见多了相亲中的“现实”,心态多少受到影响,加上年龄渐长,家里催婚,身边姐妹相继结婚,确实也焦虑。我自己也开始参加联谊活动,去领导介绍的相亲局,态度是不主动、不承诺、不拒绝。

     如果不是客观环境,对我来说,虽然不排斥谈恋爱,但结婚生子,倒也不是什么人生必经之路。毕竟结婚就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头疼事儿也太多了,比如是否和公婆住,逢年过节去谁家、婆媳关系处理不好怎么办。而结婚了大概率又要生孩子,生孩子多痛啊,况且还要养,费人费钱费时间。我资源有限,望而却步。

     相比自己相亲,我在组织相亲上卖力得多,毕竟工作态度还是要端正。比如为了避免尴尬,我会绞尽脑汁把活动设计得自然一点。活动中,我一般是气氛组,嘉宾没话聊,我负责在旁边引话题,没有合适的人选时,还会上台客串主持人。所以每每有嘉宾表白成功,我都由衷地为他们高兴。不过努力归努力,和其他同事相比,我又缺少了一点热忱,不是非要完成什么KPI。

    

    《心动讯号》剧照

     不少来参加活动的嘉宾,心态恐怕跟我如出一辙。疫情政策放开后,参加我们活动的嘉宾有增无减,但也不只是为了婚恋,还为了拓展交际圈。不管相亲成功不成功,各种微信群先拉起来,爱好羽毛球的,爱好爬山的,爱好滑雪的,都能定期组团。有的女生同大楼不同单位工作,还变成了饭友,日常相约去食堂,吐槽工作,也吐槽相亲。

     从这个角度看,是否真能脱单,可能也不是那么重要了?作为一个组织者,我当然真心希望每个人参加活动后,都能获得幸福、享受生活,或者至少在活动上玩得开心吧,这也是我工作的价值之一。

     排版:小映 / 审核:然宁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