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的自驾,怎么才能在路上“少受苦”?
2023/4/16 12:00:00 三联生活周刊
在中国古代,辇是现实中最“顶配”的座驾,是古代帝王或王妃乘坐的车。在唐代画家阎立本所作的《步辇图》中,描绘了禄东赞朝见坐步辇的唐太宗时的场景。
(唐)阎立本 《步辇图》(来源:故宫博物院)
不过,辇虽然尊贵,可用现在的眼光看,似乎不一定真的舒适。比如步辇就是标准的“11路”,由人力控制,难免摇晃。更多的时候,辇是可以被拉行的车。相比步辇,车辇更适合长途,但因为缺少现代的悬架系统,加之古代也没有柏油马路,坐起来想必也不会太舒服,和我们坐着轮椅压过搓板路的感受应该差不多。
除了辇,古人对交通工具的美好想象便是孙悟空的筋斗云,踏着它飞过山河湖海如履平地。不过,想象终归只是想象,这种如云的交通工具在古代始终没有出现。
车轮的“孤独史”
古代之所以没有出现如云般舒适的交通工具,完全是因为技术的瓶颈,且这样的瓶颈期漫长而孤寂。
据当下的考古研究显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轮子,出现在大约公元前6500年苏美尔人生活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车轮出现的时间之早令人震惊。遗憾的是,在轮子被发明之后的8000余年的时间里,让行驶更为舒适的悬架系统始终没有出现。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位于两河流域。这里大片坚硬、平坦的地面,成为开发车轮的隐藏先决条件之一。
我们之所以需要悬架系统,是因为古代的车轮与车轴之间是硬连接,地面所有起伏与颠簸都会通过车轮毫无保留地传递到车身上,用俗话说就是屁股直接“坐在地上”,非常颠。
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车轮都在孤独地等待它的伙伴“悬架系统”出现,独自承受着颠簸,艰难地承载着人类走向远方。
车轮漫长的“孤独史”终结于18世纪末。1763年,美国发明家特雷德韦尔发明了弹簧悬挂气筒,可以通过弹簧气筒过滤行驶过程中从地面传递到车身的振动,可以说,这是车身控制系统的鼻祖。人类的远行之路,终于越过重重迷雾,进入了新的阶段。
弹簧悬挂是汽车的重要零件
再之后,进化开始加速。二战结束后,功能更强大,可以自主调节高度的空气弹簧正式问世,几乎与此同时,通过性能更好的液压装置也被应用在汽车上。当然,这些悬架系统,还仅仅是通过精巧的装置,在机械层面过滤振动。
而到了今天,车辆的垂直方向控制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悬挂装置这样简单,而是更加智能、数控,可以以微秒为单位实时运算、调整的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你说它像云,也真的毫不过分。
当我们在谈论汽车时,习惯于谈论它的动力、配置,却常常忽略了它的车身控制。就像当我们在谈论远方时,总是过于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实际上,如果没有一套好的车身控制系统,一切的动力与配置只能是空中楼阁,一切关于远方的渴望,也只能被束之高阁。
当下,
我们需要怎样的车身控制系统?
今天,我们关于远方的渴望依旧在蓬勃生长,对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那么,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好的车身控制系统需要哪些特质呢?
首先自然是舒适性。在日常通勤行驶中,舒适性的重要毋庸置疑。拐弯时需要稳,过减速带时又不能太弹,韧与硬的平衡是门艺术。而在长途自驾和户外越野中,舒适性更不可或缺。毕竟汽车是由人驾驶的,如果舒适性不足,一走烂路就“摇元宵”,那么或许车辆还没到达极限,人的身体就已经达到极限了。
车作为人们日益重要的生活空间,其舒适性尤为关键
其次,好的车身控制系统还需要有强大的通过性。所谓通过性,大致等于一台车的越野和脱困能力。我们心向远方,可去往远方的道路并非坦途。如果车辆的通过性不足,在我们走向远方的过程中,难免遭遇受困的尴尬,旷野中的风还没有吹到,先因为陷车,在河滩上踩了一脚泥。
更重要的是安全,无论是城市驾驶还是越野驾驶,安全是一切的基础。就像即使舒适性和通过性再好,车辆一旦侧翻,一切走向远方的梦想都是“白搭”,甚至还会危及生命。如果安全得不到保证,再卓越的性能也没有意义。
因此,舒适性、通过性和安全性,是我们日常驾驶和走向远方的过程中重要的标准。
云辇,
让我们距远方更近一步
在明确了需求之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多好才算好?毕竟所谓“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终究要以实物为标准。
对于这个问题,比亚迪刚刚在4月10日发布的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以下简称:云辇)或许能够给到我们答案。
“云辇”是一套专属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由比亚迪全栈自研,实现系统级深度集成。在舒适、操控、安全、越野等维度,为驾驶者和乘坐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并且,“云辇”针对不同用途、不同定位的车型,推出了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云辇-A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等全套产品矩阵。
“云辇”一词,最早出现于《魏书》,以“云辇”为名,象征了如辇一般的尊贵体验,和云一般的由智能化技术创造的更轻盈平稳的驾乘体验。与当代先进技术的相融,为我们带来了新能源时代的“中式新豪华”。
正如前文所说,当下,我们对于提升驾驶体验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便可以通过接收每秒上千次的信号输入,经过云辇智算中心微秒级的运算处理,实时调节减振器阻尼。简单地说,它可以随时调整软硬,该软时软、该韧时韧。
搭载了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的比亚迪汉EV车型
而云辇-A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则在空气弹簧的加持下,让舒适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比如在未搭载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的车辆行驶时,遇到连续的减速带或坑洼路面时,我们常常会被颠得“七荤八素”,云辇-A可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云辇智算中心的“统筹”,精准控制空气弹簧的长短和软硬,将颠簸最大程度阻断在车身以下。
再比如在日常中,老人或孩子经常因为车身太高而在上下车时感到不便,云辇-A可以像迎宾一样主动降低车身,方便进出。在我们往后备箱搬运大件行李时,也可以通过主动降低车身来更方便地进行搬运。
更有意思的是,云辇-A还会联动座椅的智能侧翼,在汽车转向时,考虑到速度和转向角度等因素,主动调节座椅支撑,减小我们在急转弯时,身体在座椅里滑来滑去的尴尬。
而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在依旧舒适的同时,为我们提供了最大化的车辆通过性。
在自驾越野的旅途中,难免遇到翻越障碍的情况。在此时,云辇-P可以通过将车身抬高200mm,从而避免托底。在极端复杂的路况里,它更能单独升降四个车轮,让车辆更加从容、平稳地脱困。
在越野的间隙中,我们会停车休息片刻,而野外并不平坦的路面常常会让四个车轮所处的地面高度各不相同,从而导致车身不规则的倾斜,不仅休息不好,反而还会头晕。遇到这样的情况,云辇-P可以通过调节四个车轮悬架的高度,主动为车身“找平”,从而实现虽然路不平,但车身依旧水平的体验。
比亚迪对于行驶的安全性始终有着自己的极致追求。每一种云辇系统都可以有效抑制车身变化,所以可以在许多极限情况下减小车辆因严重侧倾而引发的侧翻危险,驾乘人员也可以因此减少因为侧滑和侧倾导致的磕碰。
在雪地、泥地、水域等复杂路况下,云辇系统可以有效保护车身,让行车不再那么胆战心惊。
目前,云辇-C系统硬件已经搭载比亚迪汉、唐及腾势D9三款车型的部分配置版本上,后续车主可以通过OTA升级实现功能。而云辇-A与云辇-P,也将分别首次搭载在比亚迪旗下的豪华品牌腾势N7和高端品牌仰望U8车型上。
发布会的最后,比亚迪的“隐藏黑科技”云辇-X也重磅亮相。搭载云辇-X技术的仰望U9为我们展现了它的“终极一跳”,即车身原地起跳。此外,它还可以实现转向时“0”侧倾,启动或刹车时“0”俯仰,车辆四轮同时独立升降跳舞,甚至在爆胎情况下依旧可以三轮平稳行驶。代表了全球车身控制系统化的领先水平,引领了车身控制技术的发展。
点击观看视频
此外,颇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此前高端车身控制系统大多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而云辇系统,则是由比亚迪自主研发,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车身控制系统”。正如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云辇'的诞生,改写了车身控制技术依靠国外的历史,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另一方面,‘云辇’超越国外技术水平,一登场就站上了行业领先位置,完成了从1到2的提升。”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
这一次,比亚迪继刀片电池、CTB、易四方技术之后,再次为我们带来了惊喜。
纵观人类的文明史,我们始终抱有着走向远方的梦想,从早期智人走出非洲,到现代人的自驾越野,在物理和心理上始终不断走向更远的地方,是深植在人类心中的DNA与原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不断进化,让我们不断与心中的远方近了一步又一步。可以说,以云辇为代表的智能车身控制系统,让我们得以更有信心地开启每一次探索未知的旅程。
远方永远象征着美好与未来,但通过远方的路向来并不平坦。秉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比亚迪,始终用自己的硬核实力,不断帮助我们越过前行路上的“沟沟坎坎”,向心中的远方不断攀登。这或许就是它能够一次又一次为我们带来惊喜的原因吧。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丨李雨旋
作者丨morlee
设计排版丨韩冰
图片来源丨比亚迪、视觉中国、互联网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