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最火的户外运动,为什么是自行车?
2023/4/26 18:00:00 三联生活周刊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新刊出炉!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骑行,中速风景」

     主笔|张星云

     北京长安街从建国门到复兴门这一段,总共13公里长,不仅路面平坦宽阔,还区分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并禁止摩托车和电动车通行,因此非常适合骑行。近两年,每当夜幕降临,就会在长安街上看到大量骑行爱好者,公路车、山地车、旅行车、折叠车、共享单车,“各行其是”。曾经长安街是很多新手刷成绩的地方,大家会在专门的骑行软件上设置长安街赛段,所有通过这一路段的骑友都会将成绩自动上传至软件,根据平均时速实时更新排名。但现在他们已经不鼓励大家再“刷长安街”了,因为近两年长安街上的骑行者已经多到提不起来速度了,人多提速也危险。

    西长安街上的骑行者。长安街曾经是新手刷成绩的路段(视觉中国 供图)

     实际上不仅在北京,近两年,从上海的浦东滨江,到成都的天府绿道、广州的阅江路碧道,对中国人来说再日常不过的自行车运动好像正重新成为一股热潮。只是自行车的样式变得越来越丰富,骑行者的装备变得越来越专业,骑行也不再是简单的通勤方式的复兴,背后包含了运动健康、社交、环保等一系列议题。骑意俱乐部负责人何冬东从2001年开始在北京经营自行车店。他从业20多年,见证了自行车市场的起落。以他的观察,自行车第一次火爆是2003年。“非典”来了之后,当时他在新街口的老店卖的都是300元一辆的通勤车,一天营业额能达到一两万。第二次热潮是禽流感后,持续了几年,之后市场在2015年进入下滑期,他将北京的店面从8家砍到4家。第三次就是2020年以来了,在新冠疫情期间,骑行成了为数不多的不会与他人产生太多接触的户外有氧运动,自行车市场供需倒挂,甚至一度出现了一车难求的现象,由于受制于供应链产能,很多人要等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才能收到车。不仅中国如此,欧美自行车市场同样在这两年迎来了大爆发,很多店面一天之间就卖光了全部库存。何冬东还发现,这两年,年轻人取代中年人成了买车主力。

    自行车回归城市生活,打开了“中速前进”的生活视野根据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的数据,中国参与骑行运动的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从2019年的0.3%增长到了2022年的1.4%,在小红书用户调查中,骑行力压徒步和露营,成为2022年度最受欢迎户外运动。法国经济学家、城市规划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兰在《自行车的回归:1817-2050》一书中总结说,在自行车200年的历史中,汽车取代自行车成为现代化交通工具后,几乎每当人们以为骑行可能就此消失时,它总会奇迹般地留存下来,甚至,不久便迎来一波新的繁荣。每一次,骑行的发展转折都超乎时人的预期,就如人们很难料到,自行车会在近两年意外地再次火热。当然,前两年的疫情,催生出了很多户外运动的普及,从陆冲到路亚,从露营到自驾,甚至有一种说法,如今的自行车骑行,被认为是与飞盘、露营齐名的户外三大件,堪比上世纪70年代由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组成的结婚三大件。那么,和徒步、露营、自驾相比,同样是流行的户外活动,骑行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吸引力?

    

     环太湖沿路多数路段修有骑行绿道,实现真正的贴水而行(于楚众 摄)

     实际上科学家们很早就对骑行进行了一系列测量、比较的研究工作,他们发现,行人的体能消耗是骑行者的3.5倍,自行车的覆盖距离是步行的12倍,每次停车再起步消耗的体能大约等于前进80米的体能消耗,骑行向上爬升1米的消耗相当于水平前进50米。美国生物学家万斯·塔克曾比较过多种动物和各类交通工具的前进效能,结果显示,自行车在所有比较的事物中效能最高,排在鲑鱼、飞机和溜冰之前。至于骑行有别于徒步、自驾、露营的独特之处,我将这个问题向我所有的采访对象提出,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都给了我几乎相同的回答:开车太快,走路太慢,骑车刚刚好。这种可以掌控速度的感觉,让人获得一种自由;骑行者可以在快慢之间转换,并能在由此营造出的“中速风景带”中,足够从容地欣赏沿途的风景。长短随心的里程、挣脱都市藩篱的快乐与自由、破风而行的速度感、沿途的风景,都只能部分描述这项运动的魅力。因此我们决定,几个同事分头去体验不同的路线,与热爱骑行却目的各不相同的人们聊一聊,他们从骑行中获得何种乐趣。

    偶遇的一支从贵州来的重装骑行队伍。在海南岛,每个人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骑行方式(黄宇 摄)我的同事肖楚舟去了最有骑行社群氛围的城市上海。作为骑行小白,她骑辆近两年爆火的折叠车“小布”,跟着大家一起穿梭在城市的街道中。她发现,很多拥有“小布”的人,也还拥有一辆公路车,骑行者可以在休闲与竞速之间相互切换。她还发现,过去开在街角路边的自行车行,现在开进了商场,店里除了自行车,还出现了咖啡吧、啤酒吧,售卖漂亮的骑行裤、骑行鞋、头盔等周边产品。像她这种骑行小白和全年龄段家庭成员的加入,让骑行运动的受众扩大了许多。“无论是骑行通勤的上班族、骑行社群的发起人,还是关注城市慢行系统的建筑师,都体会到城市骑行的热情高涨?背后是城市道路规划理念的转变,还有在‘中速前进’中被重新启发的生活主张。”杨聃采访了北京“狂魔车队”女队队长茶壶。与休闲骑社群氛围浓郁的上海不同,北京郊区多是起伏山路,从戒台寺到妙峰山,从灵山到109国道,京郊的上下坡是竞速爱好者的天堂。杨聃跟着有“爬坡女王”称誉的茶壶去了京郊,试图从旁观中理解竞速骑行的魅力。但是最终茶壶告诉她,曾几何时,她把骑车环游世界当作梦想,而今她却更享受跟亲人或是三五好友随意去到一个地方,以骑行感受生活。

     茶壶在许多路段有“爬坡女王”的称号(赵嘉珩 摄)

     在城市之外,我们还想回到那些骑行爱好者的经典路线上,回到真正的“中速风景带”中。我们也好奇,这两年城市骑行的再次火热,是否会影响这些经典路线?骑行者在日常骑市区、骑郊区、练爬坡、练下坡时,都在为哪些路线做准备呢?有多少人会真正地上路?同事艾江涛因此去做了环太湖骑行。全长300公里的路程需要3天骑完,由于靠近城市,这条经典线路与都市、与城市骑行者的关系更加紧密。艾江涛在这条路上深深感受到城市骑行者带来的“内卷”压力,人们骑着公路车,以每小时三四十公里的配速从他身边掠过。陈璐去了冬季骑行圣地海南岛,环岛全程900公里,通常骑一圈需要一周时间。海南岛的线路选择非常丰富,既有领略热带风光、村庄错落的沿海骑行,也有原生态的五指山爬坡路段,且沿途服务完善。陈璐与几位初级女骑手组成一队,每天观察骑行带给她们的变化。最后她发现,休闲的慢骑或许是体验地道海南味的最佳方式。骑行途中,“有人加入就有人离开,就算没有先约好,注定会相遇的人,无论如何一定会再见面的”。

    

     海南岛东线骑行穿过的椰林乡道,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宇 摄)我在出发前,一直在选环青海湖还是318国道川藏线之间犹豫。环青海湖是大部分骑行者走出城市的第一站,也是前往至高荣誉318国道川藏线前的拉练站,作为全国知名度最高的骑行路线,据说旺季时每天有几万人在这条路上骑行。此外这里每年还举办中国最高级别的骑行洲际比赛,赛事级别仅次于环法、环西、环意。但就在我找到青海湖的联系人之后才得知,4月份因为天气寒冷,还没有人环骑青海湖,要等到5月中旬才有骑行者陆续来到这里。但318国道川藏线,一年四季都有人骑上路。很长时间以来,318是骑行者的终极目标之一。这里以沿线各类骑行配套服务成熟完善著称,从食宿,到驮包、修车、救援,都无需担心。随着近两年骑行的再次火热,以及318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新手也敢于踏上这条路。年轻的骑行者们,能在这条传奇的路线上收获什么呢?

     318川藏线是很多骑行者的终极目标(蔡小川 摄)

     然而摆在我面前的问题很实际:通常骑一次318川藏线需要25天左右的时间,我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见识、感受、体会这条路呢?我的一位采访对象,8天川藏挑战赛的组织者、有着十几年川藏线骑行经验的豪客建议,如果时间匆忙,可以重点从两个点感受:第一个是成都起始点,在这里能听到很多人出发之前的豪言壮语;第二个点是在相格宗,接近全程三分之一处,是318最长连续陡坡之后的驿站,到了这里再听听骑行者们怎么说。两个点一对比,就能看到骑行318给这些人带来的变化了。在成都起始点服务站每天送往迎来无数骑行者的笨叔否定了我认为318是骑行者至高梦想的判断。他说,318实际上是骑行者最初级的长距离骑行路线,是长距离骑行的起点,是登堂入室的门槛,因为318实在太完善了,什么都有。“只有在完成了318之后,他们才有可能骑行317、青藏、滇藏、香格里拉环线等路线,因为这些路线没有那么多服务和保障。”

    即使过往一直是独行侠的骑行者,在川藏线上也想搭伴骑行(蔡小川 摄)在所有这些路线上,我和同事们都会问骑行者,骑行的魅力到底是什么?也许回答不尽然一致,也许同一个人,在起点的回答,与半路上的回答,再到终点的回答都不一样。我们也希望,通过阅读这期杂志,会有越来越多的骑行爱好者前往这些路线,在这些景点路线上真正感受骑行的快乐。那种,清风拂面的快乐。(感谢沐雨、不死骑柱子哥、小A对本文的帮助)

     更多精彩报道详见本期新刊

     骑行,中速风景

     点击下图,一键下单

    

     本期更多精彩

     | 封面故事 |

     骑行,中速风景:开车太快,走路太慢,骑车刚刚好(张星云)

     城市骑行,车轮上的“中速”日常(肖楚舟)

     80%的快乐( 杨聃)慢骑海南(陈璐)环骑太湖,马拉松般的风景(艾江涛)终极梦想,318川藏线(张星云)

     | 经济 |

     市场分析:棚改货币化回来了(谢九)

     | 社会 |

     调查:张兰的流量密码(吴丽玮)时事:加济安泰普:“博物馆之城”的震后余殇(黄子懿)

     前沿:寻找物理直觉(苗千)

     | 文化 |

     人物:柳爽:时代里的伤感叙事者(卡生)话题:现在的香港时尚,怎么不“尖”了?(陈彤)文史:十二纂修(上)(卜键)

     书评:纠结而炽热的“游牧人生”(胡桑)

     | 专栏 |邢海洋:高铁的随心坐,会否演化为大通票苗千:爆炸的星舰袁越:蔬菜应该怎么吃?张斌:小球会的大日子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点击下方图片

     获取《三联生活周刊》数字刊全部精彩内容?

    

     本周新刊「骑行,中速风景」点击图片,一键下单纸刊!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三联生活周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