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你差的也许不止是平台和钱
2016/6/20 LinkedIn

    

     人生从没有平等。但是既然如此,不如正视这种现状,然后想办法努力去改变。

    

    


     一、

     今天在微博上有人艾特我关于人民日报发了一个杭外高三女生录取多所名校的新闻,问我是不是和这个女生是一个高中的。

     我看到微博就笑了,每年只要到高校录取季,就会有类似的新闻出现。这是人民日报的原微博截图:

    

     杭外高三每年都会有大批人被国内外名校录取。我当时所在的高中班是杭外专门出国留学的班级,全班25人就收到了近200封国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就算是不出国的杭外本部班级,一本大学录取率也平均超过96%。

     看到人民日报发这样的新闻,可以说是见怪不怪,只能笑笑媒体一如既往地热衷于“造神”博眼球罢了。

     然而当我看到热评的时候,却发现评论大多数集中在这个女生的成就是来自于她优越的家庭条件。说真的,这是始料未及地让我一脸懵逼。

    

     新闻热评前五条

     新闻中提到,她经常能去国内外参加各种辩论赛,思维敏捷,最终被多所国外顶尖大学录取。我想评论中的人大概不少都只注意到了“去国内外参加辩论赛”,然后想的就是:哎有钱做这种事情,当然比我们混得好了。

     热评有一条就是:“虽然不想吐槽,但实话实说,没有夯实的家境,还不是像我等一样奋斗在高考的一线,更别说各种国内外的辩论赛,就连市里的辩论赛,老师都会说考虑考虑。。。。。。呵呵,所以楼上的学弟学妹别怀疑自己,这不能比。”

     言下之意,没有夯实的家境,参加高考就一定没戏了?的确,参加高考或许不能让你去到国外的名校,但是国内的名校,有设了一条门槛,叫做:“你必须家境夯实”吗?没有。

     如果你真有能力,凭自己努力,也极有可能进入国内的名校,自己给自己创造更高的平台。

     再者,有没有钱和能不能参加辩论赛有必然的关系吗?

     我本人对辩论赛的兴趣不是那么大,但是我的确也有认识很多人在普通学校因为自身思维敏捷,或者热爱辩论加入了辩论队,去参加各种比赛获得奖项。而他们能进入大小辩论队,靠的也许是天赋和所谓的平台,更多的也是超乎常人的努力。

     但是不可否认,寒门学子很多时候的确更难接触到优质的初高中教育,也许也缺少家庭的重视和投入,所以会比在优质中学的人更难成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寒门学子完全没有机会了。

     高考就是一条出路。也许你会抱怨高考的竞争力和偶然性,但是高考的确是在中国能想出的政策里把所有人放回同一起跑线最公平的制度了。

     恕我直言,以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可能还轮不到拼所谓的天赋和平台。

     而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新闻,心中只是无限哀怨,把自己的没有作为通通归结到自己没有平台没有钱,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你就算有和她一样夯实的家境,有和她一样的平台,以你的能力和努力程度,你就一定能录斯坦福?我看不见得,反正我当时不能:)。

     我也见过有不少的富二代,就算有平台出国留学,也只是混日子,不会学到东西也不会有了不起的大成就。

     还有人说,接受良好教育的前提是家庭能够承受家庭的大量投资,生存能够得到基本满足的前提下吧?

     是啊,也许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支付出国的大量费用,但是中国从1986年开始实施九年义务制免费教育,公立高中学费一般在1500元一学期左右,大学费用在一学年5000元左右,据我所知也是在大多数中国家庭还是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如果你的家庭真的非常困难到难以支付高中和大学费用的,那的确存在明显的平台差异,起跑线也不同,这种时候想要和别人比是难上加难。

     但是除了这些人,大多数情况下,你差的也许不是平台,钱或运气,而是能力,和超乎常人的努力。

     二、

     平台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

     有了好的平台,能够更加容易接触到优质的资源和教育甚至人脉,在以后的学习发展中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大批富家子弟就算花了很多钱也要买进欧美名校。当然如果你是扶不起的阿斗,就算再多钱也只能是坐吃山空,这样的人也着实有不少。

     BBC曾经跟拍49年,选择了英国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后来的56岁。

     在他们56岁的时候,当年那几个家庭条件优越,上了私立学校的7岁孩子已经按照既定路线读了牛津大学,然后都做了著名律师,过着上层社会的优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

     他们的孩子也无一例外地走着父亲的老路——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中产阶级的男孩子有三个也上了大学,第一个Bruce牛津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成为了一个中学教师,按照他的理想帮助穷困地区的学生,后来回到英国在一个普通的公立学校教书,过着平淡也还安静的生活。

     而在记录的那些穷人里,只有一个穷人的孩子Nick从牛津物理系毕业后,到美国成为美国著名大学的教授,第二次婚姻中娶了一个身材外貌气质极佳的美国妻子,他是这里面唯一一个成功晋级精英阶级的人。

     换句话说,很多时候,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优良的社会资源早已经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尽,从父母辈一直承传到子女辈”。这样的社会现状让人唏嘘,甚至感到无奈。

     的确,也许寒门学子要获得成就会比有钱有平台的人付出多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但这并不代表获得成就或者改变现状是毫无可能性的。

     导演在纪录片里选了14个孩子,其中有几个是穷人家的孩子,大部分人没能跳出社会的等级的魔咒,但是仍然有一个靠本身天赋加后天努力考上牛津,最后进入上层社会。

     努力你可能还有机会,不努力你就真的没戏了。与其自怨自哀,不如想办法做点什么去改变现状。

     三、

     我在读本科的时候和一个巴基斯坦的男生关系特别好,就算毕业后也时常保持联系,旅游的时候还会给他寄明信片。

     他几乎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逻辑满分,英语写作比美国人还好,学的是文科可是数学化学生物成绩比隔壁生物化学系考得还高。他在巴基斯坦的时候,就有两科A-level(英国教学体系类似高考的东西)全国第一,SAT更是裸考考到了2330.

     可是他家很穷。

     刚认识的两年多,我们的聊天内容仅限于学术交流,虽然大多数时候也是我请求他的帮助。偶尔有其他方面的沟通也几乎没听到过他抱怨。直到有一次他帮我改新闻写作,我问他要不要一块吃午饭,他就淡淡地说了一句:生活费不太够了,我寝室还有点剩菜,回去热热吃凑合一下。

     后来在我追问下才知道,他当时想要出国留学,可是家里没有钱。虽然成绩特别优异,但是申请了18所学校,除了一所常青藤延迟录取,其它全拒,理由就是他要了每年50000美金上下的全额助学金。后来他发现了西北的卡塔尔校区,愿意提供他所有学费生活费的补助,才让他不至于最后连大学都没有的读。

     可是就算学校愿意补助,也是以最低生活费补助。除去寝室费用和来回飞机票,他勤工俭学也还是过得不那么轻松。只记得有一次他轻描淡写地说:“哎,寝室费用又涨了,我这个月的饭钱又少了。”

     “你家里不给你一点补贴吗?”我问。

     “我家并没有钱供我读书啊。我出国以来几乎没让他们出一分钱。” 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淡定,好像说着事不关己的故事。

     巴基斯坦大多数国民生活水平都还在贫穷值,我也早从他的生活习惯上猜到他家条件一般,但是他出国留学家里一分钱都不能贡献也着实是让我吃惊了。而即使是他拿了学校的助学金,毕业以后仍然要留在当地工作偿还。四年一起20多万美金,留下的不仅仅是压力,也许还有发展方向的限制。

     小哥有时候也会自嘲自己毕业之后一屁股债,不知道要还到哪年哪月才能重新做人,可也从没见过他真的愤世嫉俗,抱怨不公,只是自己是踏踏实实地努力,生活。他靠着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在争取自己想要的那个平台,这才让人敬佩。

     现在小哥说他会一边工作一边慢慢申请美国的博士。我从不质疑他的能力和付出,哪怕没有很高的起点,未来我还是看好他能够笑傲江湖。

     四、

     每个人都会感觉无力,不止是你,我也一样。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我的平台已经很优越了。我的家庭小康,中学在杭外就读,出了国读的也是名校,英语不错,能力也强。

     可是我出国之后家里经济受到重创,挣扎着供我读到研究生毕业。毕业以后的路只能完全靠我自己走,在一个城市立足,投简历找工作,买房还房贷,就和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一样。

     就算我自认为有能力有想法,很多时候还是只能屈服于现状,从零开始,甚至委屈做一些自己并不是那么喜欢那么想做的事情。

     然而我周围的人,很多人家里有着大把资产,早已安排好了前途光明的工作,或是干脆回家继承家业,又或是用着家里的钱投资创业

     可是那又怎样?

     就算最后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也是努力过,没什么可后悔的。

     毕竟以大多数的人努力程度来说,可能还轮不到拼天赋和平台。

    

     本文转载自微信订阅号,抹茶与晴天的生活意见(ID: LifeBook2)。作者,晴天。留学中东美国英国的奇葩。现居英国,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微博 @蒋清嘉。LinkedIn经授权转载。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mexu@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订阅每日必读的职场干货。

     2016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LinkedIn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