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样一步步沦为聊天终结者的?
2016/6/28 LinkedIn

    

     会聊天的人里面,蔡康永算一个。阅人无数,温润如玉的他,深谙说话聊天之道。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里,他写道:

     我喜欢研究说话这件事,是因为我觉得透过研究说话,你会比较根本地搞清楚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搞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别人在想什么,以及最有趣的,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他所说,透过一个人的说话谈吐,便可知晓对方那么几分人格。作为社交基本技能之一,会不会聊天说话,对人际关系的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与人沟通之时,我们老是动不动就把天聊死,搞不好还冒犯到别人,即便心本无意。

     “光荣”沦为聊天终结者,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图片来自@设计写真馆

     一、聊天态度不够真诚

     那会高中数学试卷刚发下来,同桌瞅了瞅我纸上鲜红的72分,莫名其妙地给我竖了个大拇指夸我考得真好,以后定有所成。

     当时我气不打一处来,一个离及格线还差二十来分的糟糕成绩,你夸我出类拔萃,吹我的牛也要碰点实际线啊。

     夸赞别人用得好可以为人际关系锦上添花,而一旦过于“添油加醋”,则易给人轻浮油滑之感,令人鄙夷和厌恶。

     他的言语,就是想着用聊天技巧打动别人,但技术明显不够娴熟的典型表现。

     过猛使用聊天技巧,反而将我们在聊天过程中的花哨失真加倍放大,一场走心的聊天体验,远比过度布局的排演来得更让人记忆深刻。

     披肝沥胆,勤勤恳恳,推赤心置于万物,乃交往之前提;情到深处,自有回响

     二、急着指出别人错误

     有次带小侄女去小区公园溜圈儿,碰着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孩在摆弄玩具。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很快她俩就玩成一片儿。

     临近晚餐时间,不得不让侄女跟玩伴挥手告别。没想到的是,她看中了玩伴的大白玩偶,扯着不放手。

     于是我哄她:“我们家里面有这个玩具,先把这个还给姐姐。”侄女虽然还是有所不舍,但手已经慢慢地从玩偶挪开。

     正当我们刚转身,准备上楼吃饭时,旁边一个中年女性振振有词地说:“你们家根本就没有,他骗你的。”

     伴随着侄女嗷嗷大哭,我心里默念了一千遍这位女性肯定是个不会聊天的人。

     绝大多数时刻,驱使人们聊天的动机并不是想找人探求问题的最终答案,他们只是想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获得别人的认同。

     有句话是这样子说的:

     “被认同”是最好的疗伤药,对于陷入困境的朋友,一句“我懂你”“不要哭,有我在”比任何训斥都更能让他们觉得宽慰

     朋友们向我们坦露倾诉欲,也就一方面基本承认了我们的价值。他们觉得双方价值观相近,放心向对方分享内心深处的秘密和心思。

     倘若此时你一个劲说:“你错了”、“事实是我这样子的”,除了给对方添堵,起到的积极作用微乎其微。

     三、心里只装得下自己

     大学时待在校辩论队时,学校给每个辩手划了一个学长学姐指导辩论技术。

     最开始知道自己的指导学长拿过两届省赛最佳辩手,口才堪称一绝时,我不禁欣喜若狂。

     没想到第一次和他会面,便有失所望:

     整个聊天过程,完全演变成他的个人秀。我用十秒表达自己的疑惑,他花二十分钟滔滔不绝地答问题。

     别以为这是热心负责,中间好几次我向他反映语速过快内容太深,作为初级辩手的我一头雾水,他却丝毫没有调整之意,依旧光顾着讲他的去了。

     交流完毕时,他得意一笑:“我是不是很厉害呀,多向你的朋友宣传宣传我哟。”

     我当时觉得,他只不过把这场聊天当作一个炫耀自己的平台,别人的困惑在他心中无关紧要。

     一位维也纳著名心理学家曾说过:

     一个不关心别人,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的生活必将遭受重大的阻碍、困难。

     聊天过程中,拼命强调自己说的话,本质上来说也是利己心理的形式之一。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聚光灯下的焦点,又哪来的那么多观众呢。

     聊天,是一个信息互相交换的过程,一方过度凸显自我,信息传达的通畅性由此受阻,另一方自然难以享受到沟通的愉悦

     四、说不上话还硬上弓

     前些天我去livehouse看一场小型音乐演出。

     入场时,检票的女生朝我抛了句我今天真酷,满心欢喜的我回了句谢谢。

     紧接着,她继续说道:“但是后面的这位要更胜一筹噢。”

     我瞬间石化,在原地尴尬了十秒钟。

     话不投机半句多,有时候聊不来就不要勉强,为了不冷场而去故意找话题,通常都会出现费力不讨好的情况。

     之前听说过一个段子,是说某人一见面就把对方全身上下的服装首饰说了个遍,结果没有一样说对了。

     不懂装懂,为了说话而说话,是十分危险的聊天表现,搞不好让别人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不知道的就不回答,容易得罪人的就不说,该闭嘴的时候就闭嘴,在和重要对象聊天之前做好基本功,深入了解将聊话题,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五、死磕闭环思维模式

     —在吗?

     —在。

     —睡了吗?

     —马上。

     像这样的对话,绕不了三个回合就死了。

     在闭环思维模式中,人们往往偏重于回答,而忽略了抛回问题,促进沟通循环。将句号变成问号,很大程度上可以重新让话题焕发生机。

     比如,你问我了不了解这辆车的配置,如果我仅是回“不了解”的话,那这个话题就要say goodbye了。

     要是说成:“我不太了解诶,但我很有兴趣,你可以跟我说说么?”很快,对方的激情又慢慢回血了。

     没有人会永远将耐心耗在一个终结话题的人身上,他们却乐意跟一个即使对这门知识不那么在行,但相当有兴趣学的人高谈阔论

     要想将话题“化死回生”,请远离闭环的思维模式。

     做一个有趣的人,从脱离聊天终结者这个名号开始;掌握好聊天这门艺术,让无聊远一点,再远一点。

     你我共勉。

    

    


     本文来自简书作者,superpoo好不好玩。市场汪,一级铲屎官,专栏作者。写真诚走心的文字,做喜欢思考的斜杠青年。微信公众号:否定(ID:Find013)。LinkedIn经授权转载。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mexu@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订阅每日必读的职场干货。

     2016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LinkedIn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