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假装坚强,但内心要足够强大
2016/9/29 LinkedIn

    

     生活之中,我最佩服的,是内心强大的人。

     你一定也遇到个这样的人,他总能让你感到温柔、积极、阳光,不仅能治愈自己,也能治愈他人。好像什么都困不住他们,什么都锤不倒他们。

     所以,每当遇到这样的人,我都会思考,他们背后所共有的特质究竟是什么?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陆JJ,一位神经病编剧,一个调皮的撰稿人,LinkedIn专栏作者。专注于分享他所知道的事,写干货,也写私人日记。公众号:个人的体验(id:tiyan818)。

    

     一、目标导向型思维

     我发现一件事:内心强大的人,都知道自己要干嘛。

     比如我的一个中学同学,初中开始就已经在读《红楼梦》和《战争与和平》,那时候我最爱的是《读者》和《睡前小故事》。

    

     他初中便立志将来要成为作家,高中时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拿了个二等奖,成为XX公司旗下作者。

     大一我在外面做兼职,他就已经出版了个人的短篇小说集,那一年他19岁。

     后来我跟他聊天,表达了对他的钦佩,他却说:“不是我更有天分,也不是我更努力,只不过当时我把你们学数学的时间都拿来看书了而已。”

     没错,他的数学很差,经常不及格,但他不在乎,因为他清楚自己将来要走的路是什么。

     这时我忽然意识到,内心强大的反义词不是内心虚弱,而是迷茫。

    

    


     有两种思维主导人的行动,一种是资源导向型,另一种是目标导向型。

     前者是根据手头上现有资源的实际情况,设定目标。

     后者是先凭空设定一个目标,再一步步倒推出计划。

     普通人,通常是前者;内心强大的人,通常是后者。

     前者很容易迷茫,因为他们的精力是平均分配的,就像一个学生,如果既不特别努力,也不特别聪明,又没有特别喜欢的学科的话,那他很可能每一科的成绩都很普通,自然也找不到自己的目标。

     所以,资源导向型的人,容易散架,走向不痛不痒的慢性死亡。

     人的脆弱,大都源于无事可做的恐慌,真正找到目标的人,早就兴致勃勃地往一个方向冲了。

    

     也许你会问,先定目标再去行动会不会风险太高了?

     我也有过这样的疑问,所以我问了我那位同学同样的问题。

     他的回答是“我见过的所有用10年时间朝一个目标前进的人,不能说都成功吧,但至少都没失败。”

     大部分人碌碌无为的人缺的不是天赋,甚至不是努力,而是集中精力的勇气和在成果出现之前坚持的毅力。

     二、独有的生活体系

     胜间和代被日媒成为“职场新女神”、“理财天后”,19岁时便通过日本注册会计师复试。

     她的一天是这样安排的:早晨6点起来为孩子和丈夫做早餐、7点整理一天待办事项、8点骑自行车去公司(当做运动锻炼)、上午完成一天80%的工作、下午1点开会、开完会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晚上为亲子互动时间、睡前1小时看专业书籍。

    

     我曾将这套安排奉为圭臬,结果有一天一个我很喜欢的编剧告诉我,他一天的安排如下:

     中午12点起床,下午1点去公司开剧本会议、4点结束后去街边淘碟、晚上6点在健身房锻炼、晚上9点正式开始写剧本,写到凌晨4点,睡前打一盘游戏,凌晨5点睡觉。

     这时我才意识到,“生活体系”的定义应该是“个人经过长期生活经验而总结出的一套最有利于个人发展的生活模式。”

     所以以上两种生活体系其实是分不出孰优孰劣的,胜间和代能在早上晚上80%工作,显然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她本身就善于处理工作事务,换做常人,如果一早上就完成80%工作,恐怕工作的质量也要打个8折。

     而对于写作者,夜晚通常是灵感迸发的高峰,所以那位编剧“晚九朝四”的写作习惯,站在他的立场来看也不奇怪。

    

     所以我认识的内心强大的人,都不喜欢去模仿成功学,因为他们都善于运作自己的生活。

     在自己的生活里,如何治愈、如何放松、什么时候独处、什么时候聚会、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他们都清清楚楚。

     体系不需要千篇一律,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种。

     三、固定的输入输出方式

     在台湾做交换生时,认识一位台大的教授,主讲中国现代文学。

     他人到中年,却依旧神采奕奕,温文儒雅。

    

     课后他邀请我去他家里坐坐,去了之后,发现那里全是书。

     不仅满墙壁都是书,还有好几柜子的读书笔记。

     他说他有读书的焦虑,一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面目可憎。

     读书是输入知识,做笔记和讲学是在输出知识。

     离开他家后,我好好地反省了自己,我发现,大多数普通人和我一样,太重视输出而轻视输入了。

     因为输出的过程都在台面上,而输入的过程都在幕后。

     我们总喜欢做摆在台面上的事情,努力工作、加班、演讲,这些被我们冠以“奋斗”之名的事,仔细想想,其实都是在输出我们的价值,而如果没有幕后的输入,我们的价值自然会越来越枯竭。

     我认识一个很成功的新媒体运营者,我问她,新媒体这行是不是特别累,听说每天加班加点,而且一有热点出现就连周末都要牺牲掉。

     她严肃地告诉我,她最忌讳的事情就是加班,如果发现员工都在加班,哪怕是主动加班,她宁可多招人也不会让这种状况继续下去。

     她说,如果不给他们多留点业余输入的时间,他们只会越加班越晚,写的东西却越来越烂。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强大的人看起来总是平和却又深不可测,他们很少展现出一副拼命奋斗的样子,因为他们明白,过多的输出只会透支自己的价值,只有把握输入和输出的平衡,才能够让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得到应有的价值。

     所以,经过这些年的观察,我最大的感触是,内心强大,不是一种天赋,也不需要超出常人的努力。

     内心强大,是一种生活方式,任何一个人,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位置和处境,为自己量身设定长期的目标,找到自己的生活体系,然后把握输入和输出的平衡,终有一天,他会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漫画新栏目《职场你萌说》,每天用赤兔萌萌的身体替你们鸣出一件职场上的不平事!嗷~~

     第89集:我不透支时间,更不透支生命,我透支信用卡。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陆JJ,一位神经病编剧,一个调皮的撰稿人,LinkedIn专栏作者。专注于分享他所知道的事,写干货,也写私人日记。公众号:个人的体验(id:tiyan818)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mexu@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订阅每日必读的职场干货。

     2016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LinkedIn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