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职场:我在日本当厨子
2017/5/29 LinkedIn

    

    

    

     端午假期,我们轻松一下,聊聊吃。

    

     中国人所谓的“吃饭”,动词在前——

     饭为吃服务,吃为胃服务,胃为身体服务,身体为人民大众服务。

     相当严谨的逻辑链了。

     香港同胞叫“揾食”,台海同胞叫“夹蹦”,同宗同源。

     日本人呢?

     叫“食事”——把吃饭当成一件事情来做。

     仿佛看得到他们严肃地在人手一本、随身携带的手账上记了下来:

     “今日微雨,要吃三文鱼,只煎一面”。

     对于习惯重油重盐的北方汉子,在日本留学的4年间,吃饭是大事件。

     吃不惯寿司又受够了拉面配饭、饭配拉面的我,生生练就了一身手艺。

    

     以前我只当这是生活的情趣,胃袋和舌尖上的安慰而已。

     料不到后来在东洋日本和一位大哥结下一段小小际遇。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周过年。

    

    

     后厨的墩子

     生活的爷

     初去日本的头一年,我在一家居酒屋勤工俭学。

     听着文雅,其实就是赚几个生活费,打打牙祭、买买吃穿。

     我干的是后厨,也就是帮忙打下手的“墩子”。

     国人所谓“俩大胖子打架”的相扑里,从上到下有横纲、大关、关协、小结、十两、幕下之类的等级之分,低等级的力士见了横纲都要规规矩矩低头示意。

     后厨也一样——墩子洗菜切菜,负责做菜的掌勺是后厨的“横纲”。

    

     掌勺师傅是个40岁上下的大哥,矮胖敦实,不苟言笑,发际线早早退到抬头纹后面两指宽,用能够“凝气聚力”的裹头巾遮掩着。

     说话瓮声瓮气,虽然没带着大金链子,但偶尔卷起的袖口会露出五彩刺青的一角,有点儿唬人。

     脖子后面的两股肉就那么堆着,不会随着他的走动变化形状。

     人说横肉有两种:长在脸上的蛮横,长在后脖颈上的拧巴。

     掌勺师傅这个人,就很拧巴。

     打工的日子里,我免不了被他吆来喝去,日子一长,心里不痛快。

     在又一个洗菜洗到手软、切菜切到抽筋的午后,掌勺师傅对着我切的三文鱼片吹毛求疵,说到激动处指着墙上贴着的“三文鱼切片指南”爆了粗——

     “八卡(笨蛋)!”

     其实我负责切片的三文鱼是要放到沙拉里的添头——

     不是规定形状和大小的三文鱼饭;

     不是讲究薄厚和纹理的三文鱼刺身;

     更不是追求口感和层次的三文鱼寿司。

     可就是这么个边角料,掌勺师傅和我叨叨了不知道多少遍。

     论吵架,我是个垃圾,但你侮辱我智商,我只好拼了。

    

     我把攒了很久的抱怨一股脑喷了出来,不管逻辑、不顾发音,足足说了10分钟。

     他没接茬,从一旁的食材里挑了两块三文鱼肉出来,一块甩给我,一块放在案板上。

     看这架势,是要跟我华山论剑?

     我也不吱声,闷头切片,装盘,上料。

     半晌,我俩做的三文鱼沙拉被端给了店长。

     听完情由的店长谁的都没吃,只是对着其中一盘轻轻说了一句——纳尼柯蓝?

     被说“纳尼柯蓝”的,是我做的。

     这句“纳尼柯蓝”,是中文里的“什么玩意儿”。

    

     再小的店面

     卖的也是心意

     要说我没怂,是假话,可总得知道店长为什么这么说。

     店长不知道哪盘是谁做的,一样的盘子、一样的装饰、一样的拌料、一样的卖相。

     熬到打烊收工,我跑去问店长。

     他眼皮都没抬,招呼我坐下。——

     “邹君,跟你说两件事。

     一,掌勺师傅脾气大、抠得细是为了工作,你有不满可以当面讲,但要客气。

     二,你做的三文鱼沙拉,可能最常来咱们店的食客都吃不出不同。

     可是我们干这行,要的是一份心意。

     “差不多”可以拿来挣钱糊口,可是只有“没问题”才能让自己心安。

     常来的主顾都是退休独居的老人,牙口都不好,鱼片切得太厚,嚼起来费劲。”

     说完他拍拍我的肩,起身出去。

     都不是不开窍的人,过后我再没和掌勺师傅有过冲突,他也客气了很多。

     之前招呼我时就是一声“诶!”,后来开始叫我“欧尼酱”,就是小哥的意思。

     其实中日相通的地方都在生活里——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本来就讲究礼数的日本人,把对生活的敬意都揉在了细节里。

     掌勺师傅一再指摘我的鱼片当然不是找茬——

     他只是把对食客的感谢和敬畏,化作对细节的严苛要求,融进了工作里。

     把这点想通后的我,对掌勺师傅多了份理解,也添了份敬意。

     从此我们成了朋友,他教我做菜,我教他中文。

    

     其实掌勺师傅人很暖,工作之外的豪饮也真正露出了对得起脖子后面横肉的海量。

     醉酒后的师傅也会跟我说——

     跟我一起工作,你辛苦了,欧尼酱。

    

     小哥你等等

     我给你做顿饭

     转眼半年过去,我即将去另一个城市。

     临走的那天,我收拾齐整特地跑到后厨跟掌勺师傅道别。

     正忙活着的师傅连忙解开围裙,一边擦手一边有些错愕地望着我,嘴唇张张合合说着些什么。

     怔了一会儿,他忽然说:

     “小哥你等等,我给你做顿饭。”

     说完就开始张罗,全然不理会我的推辞。

     矮胖的他好像灵活了不少,架着粗壮的胳膊在满桌满地的锅碗瓢盘之间来回穿梭。

     选菜、挑肉、拣葱、拌料信手拈来;

     起锅、下油、切丝、剁瓣儿虎虎生风。

     各有“脾性”的食材在他的手里成了没脾气的玩物,任由他的一双胖手拨弄翻转。

    

     不一会儿,香味儿往鼻子里冲。

     即使身在各种气味混杂的后厨,还是能一鼻子闻到掌勺师傅的手艺。

     或许是那天饿了,这是我与他搭档以来,最香的一次。

     停铲,关火,师傅把碗碰到我面前:“肉不是最新鲜的,你尝尝。”

     他给我做了一碗猪排饭,配了一道三文鱼沙拉,看着我吃。

     我卸下包在厨房里狼吞虎咽,用吃光扒净表达了最真诚的谢意。

     放下碗,我冲他点头。

    

     他举着大刀正在剁肉,没什么表情,给我回一个微微的欠身。

     转身出门,就此别过。

     此后的几年,我辗转各地,留学、工作、游历。

     等我终于回到故地,找回到原来的店面,却不见了掌勺师傅。

     后厨的员工换了一拨又一拨,墩子和掌勺师傅也走了一茬又一茬。

     我们没什么特别,也没什么片段值得纪念。

     只是后来我再吃猪排饭和三文鱼,都会想起掌勺师傅。

     还有他粗声粗气地唤我:“小哥,你辛苦。”

    

     端午节,谈谈你想念的美味是什么?

    

    

     写下走心评论或今日职场感悟

     明天你也能上领英日签

    

     HR如何有技术地跳槽?

     美世、韦莱韬悦、怡安翰威特、阿里巴巴、亚马逊、华为、联想、IBM正在热招。

     扫码一键申请~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周过年。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17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LinkedIn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