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高效的时间管理清单
2017/9/18 LinkedIn

    

     基本上每天后台都会收到一条类似于这样的提问:

     李奕,你怎么能一个人做这么多事? 怎么做的时间管理啊?

     每次看到这样的问题,我油然而生的从来不是自豪之心,而是羞愧之情 :因为其实我真的是重度拖延症患者,很多事情我就是拖着拖着,然后就不做了。

    

     而且环顾一下朋友圈,比我忙比我美比我效率高的人太多了!

     但是某天我想通了,99.9%的人都觉得自己是拖延症患者。所以其实患病是常态,积极寻求对战方法就行了。

     这样一说我这么许多年下来,久病成医,也是有一套理论可以拿出来说一说的。说好了今天这篇文章要短平快。接招吧。

    

     一、两分钟管理法

     刚好我的好朋友Olivia这两天在接受入职训练,他们公司的培训官大力推荐了一本书叫做Getting Things Done,作者是David Allen,用来训练他们在工作中快速搞定任务。

     我挺好奇就把这本书借来看,其实内容挺简单的,我觉得全书最有价值的就是这张流程图。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开大图,自己跟着这个流程图走一遍,条理很清晰。

     这整个流程图当中呢,对我最有用的一点又是这一条:这件事可以两分钟做完吗?可以,要等,现在就做!

     这个原则够简单的了吧?两分钟以内可以搞定的事情,不要拖,立刻做。

     不做的结果就是你花三十秒,把这件事记到备忘录上,然后一天当中可能就积攒了十几件这样两分钟以内的小事。在这种情况下积少成多可不是好事,这只会进一步增加你的心理压力,两分钟变成了半个小时,最后很有可能一件也做不成。

     那么我是怎么利用这个原则的呢?举几个实战经历。

     一封邮件进来,我发现需要转发给经理获得批准。两分钟之内可以搞定?ok,邮件写好,这个to-do就变成manager的了。

     微信上朋友A问我可不可以介绍认识朋友B,我说行,让我先问一下B。两分钟之内发条微信肯定够了?

     说不定对方还立刻给回复。两分钟牵一个线,立刻搞定。要是当时不做的话之后我很可能会忘,那么朋友A还会觉得我不靠谱。

     每天早上面对一天的to-do list,先把那些最简单的两分钟以内的挑出来做掉。

     搞定。给客户打电话确认会议时间? 搞定。群发一封活动邮件?搞定。填一个反馈表格? 搞定。

     于是才过去十分钟,我的list已经少了一半。这简直太爽了!虽然某种意义上这是幻觉(毕竟剩下的一半要花远远不止十分钟),但确实可以给我打一针鸡血,让我更好地迎接下面的挑战。

     最后呢想要提醒一下大家用这个方法也要有策略,否则会有副作用。

     如果你随时随地都在查邮件,来一封就花两分钟回复一封,那你的正常工作节奏就会一直被打断。那么用这个两分钟大法就得不偿失了。

     更好的做法是每隔一段时间再去查一次邮箱/微信,然后用两分钟大法一次性处理掉一堆小任务,这样既不打断你正常工作的思路,也能提高效率。

    

     二、万能日历管理法

     这个方法我在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就觉得特神,我记得当时还写了条信息给大家分享,今天拿出来重温一遍。

     核心观点很简单:就是你管理的不应该是待办事项和to-do list,而应该是时间。

     重复一遍:管理时间,而不是待办事项。

     所以一件事情出现了,你把它扔到你那个已经很长很长的待办事项列表上去是没用的,你可能根本就不会去做。

     如果要确定你会做,那就把这件事情放到你的日历上,定好时间去做。

     分享这个方法的人说: “哪怕是再小的事情,我也会放到日历上。比如2点给保险公司打电话,5点去买给女朋友的礼物,晚上7点洗衣服。自从用了日历管理法之后,我再也没有长的看不见尽头的to-do list了。”

     要是一件事情都没法进入你的日历,那么要么就是不够重要,那就别做了;要么就是你太忙了,实在挤不出时间,那这件事你也不该做。

     用日历时间管理法,可以保证你该做的事情都做到,也不超负荷运行。

    

     三、每天一张纸to-do大法

     这是我大学期间最忙的那段时间,用了一个学期的办法。工作之后每次项目特别忙的时候,也会让此法重出江湖。

     每天睡前,我会拿一张巴掌大的小纸条(就是那种背单词会用的index card),先在脑海里过一遍第二天要做的事情,然后把所有事情按时间顺序写在纸条上。

     其实这就是一个手写纸质版的日历,但对我却有奇效。第二天我会把这张纸放在手机背面随身携带,然后全天按这张纸行事。印象颇深的是某天我把这张纸弄丢了,然后瞬间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

     我觉得之所以这个方法对我有效,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前一天晚上让我做好第二天的规划,其实是一个沉静下来思考的过程。把要做的事情一件件按时间写下来,写着写着就觉得没那么焦躁了。

     二是因为每一件事情都已经上了日历(同上一条万能日历法则),那么白天我就不用再去想这个时间要做什么,照着纸上的安排按部就班行动就ok了。这样等于释放了脑容量,其实是非常减轻压力的。

     不太忙的时候我靠手机日历和记忆力就可以搞定生活,特别忙的时候我就会开始用这张纸给自己做一个静心+减负的小工具。

    

     四、n天打卡大法

     最后这一条呢,其实超出了最直接意义上的时间管理范畴了。我们跳出日历和待办事项的条条框框,从更高一层看:如何达到一个目标?毕竟时间管理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最终还是希望我们可以活得更好不是?

     我自己其实特别喜欢“30天早起”“28天HIIT”这类的打卡记录法。正是因为时间都不算特别长,让你觉得可以看到尽头,所以激励效果会更加好。

     大三那年春天我想自学画画,于是就买了彩色铅笔,四月份每天抽半小时画了一幅,虽然最后也没学成出师啥的,好歹让我的宿舍墙上多了一点颜色。

     还有很多健身项目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YouTube健身教练Cassey Ho推出她自己的健身教程,就是以28天为一个周期,鼓励大家对比28天前后身体的巨大变化。

     都说21天就能养成一个新习惯,deadline就是生产力:其实我觉得7天也好,30天、100天也好,如果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并且给自己时间限制,那成功的几率就是会大大的提高。

    

     本文作者李奕,工作日是麦肯锡咨询师、周末是能打枪开飞机的户外姑娘。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李奕在哪儿(id:whereisyi)。

     本文封面图片、文中图片来源于作者,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17 领英 保留所有权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LinkedIn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