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机的本质,是你始终停留在“新手期”
2018/7/17 19:26:00 LinkedIn

    

     很多人过了三十岁,会隐隐感到一丝不安与恐慌。

     到了三十五岁这个分水岭,有的就面临着尴尬的境地:

     除了一把年纪,该有的专业积累几乎为零,还是在吃毕业时的老本,拿着一份和能力不相称的薪水。

     等到行业的红利褪去,原来被隐藏的问题逐一显现出来,就成了很多人口中的“职业危机”。

     事实上,职业危机的本质,恰恰是你一直停留在“新手区”。

     一、30岁之前:完成自我探索,找到擅长的领域

     在很多人的成长过程中,兴趣是我们缺失的重要一课。

    

     可能受制于家庭环境,或者受制于父母观念等等,使得我们没有在童年进行充分的探索,而我们在学校唯一要做的就是两个字——

     听话。

     等我们从学校毕业,开始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这才发现,很多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以至于感到迷茫且束手无策。

     因此,对于你我这般从小缺乏“兴趣教育”这一课的人而言,30岁之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头号任务,就是完成这部分探索,找到擅长的领域。

     为什么是“擅长”而不是“兴趣”?

     因为“兴趣”这件事本身只是一种情绪。

     它本身是一种感官刺激,不确定且容易转移,而随着你了解的深入及年龄的增长,很多兴趣会发生变化。

     例如,很多厌倦本职工作的人都会告诉我,自己对心理学感兴趣。

     但是仔细剖析不难发现,这些声称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一来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

     二来更没有相关的实践尝试,只是脑海中认为自己对心理感兴趣,如此而已。

     这就像什么呢?

     这就好比你觉得自己喜欢一个人,但从来没有接近对方更没有和对方相处过。

     确切说来,你喜欢的不过是你自己大脑中的“意象”,并不意味着你真的喜欢这个人。

     现实中,很多人做一份工作时间久了,难免会有些厌倦的情绪,就像我们和一个人相处久了,自然就会看到对方的缺点一样。

     这个时候,有人会放大这部分负面情绪,全盘否定当前的工作,而把所有对“美好工作”的憧憬,寄托在所谓的“兴趣”上。

     也就意味着,“兴趣”往往成为很多人“能力匮乏”的遮羞布;而很多人以为的兴趣本身,多是脑海中的幻想。

     因此,对于很多号称喜欢“心理学”的咨询者而言,据我的经验来看,多数人并不是出于对于这门本科的热爱。

     而是出于羡慕咨询师论小时收费的高收入,以及一份体面和光鲜。

    

     但是,这个行业就是“大浪淘沙”,真正为人所知的咨询师永远是少数,可能还不到1%;

     绝大多数的从业者都在底层挣扎,很多人找不到出路,甚至无法靠它获得必须的生存资源。

     当很多人知道后面的真相时,80%以上的咨询者表示“再考虑考虑”。

     这就是“伪兴趣”。

     不懂得给“兴趣”升级,你的兴趣永远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它就像你眼前的那只蝴蝶,不断变化不断远去,等你醒悟过来才发现,忙着追逐蝴蝶的自己耗费了大量的时光,最终一事无成。

     怎样才能把“兴趣”升级?

     从兴趣入手,通过大量学习思考进入这个领域潜心钻研;

     再通过积累形成一项拿得出手的优势。

     这种“志向”方能长久不易动摇,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例如一个孩子觉得自己对跳舞感兴趣,那么父母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给她报个兴趣班进行学习和训练。

     如果这个孩子身体条件不错(客观条件),加上刻苦练习(勤奋),能获得老师的肯定甚至能在比赛中获奖(正向反馈),她就很可能把这个爱好坚持下去。

     最终她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通过肢体展示一份独特的美(赋予意义),最终立志成为一名舞蹈家。

     不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她的决心——这样的人,方能挺过无数艰难困苦的训练,成就一番舞蹈事业。

     很多人为什么一事无成?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的智力及条件都差不多,差就差在第二点上,即勤奋。

    

     有人非常勤奋,所以做事能获得正面反馈,从而获取自信,慢慢形成一些优质的品格,例如坚毅等;

     而有的人指望坐享其成同时吝啬付出,很难获得正面反馈。

     慢慢地这些人做事懒惰、缺乏恒心和毅力,不论怎样的选择摆在他们面前,他们都很难坚持下去。

     优势从何而来?

     对于很多天赋一般的普通人而言,优势就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磨砺和坚韧中来,绝不是凭空而来。

     因此,很多职业选择的问题,并不是选择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对于很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而言,如果你没有明显的兴趣倾向,不妨从自己不反感的且能做的事情入手,通过磨砺和坚持,也可以形成你未来的优势;

     而不是一开始就指望发现所谓“从天而降、不用任何努力就能得到的优势”,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二、30~35岁:专业化是这个阶段的重点目标

     要知道,每个工作都有它特定的内容,之所以不同的人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这个人本身处于怎样的阶段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对工作的感受是不同的。我们把一个人的工作进程分为三个阶段:新手期、胜任期和高手期。

     那么,在这三个时期,我们分别应该有哪些侧重点呢?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LinkedIn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