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这10件事将持续影响世界
2023/1/2 11:09:47 六方观局

     百感交集中,我们终于进入了2023年。

     2022年最后一天,世界不少城市烟花绚烂,我国很多城市中心,有很多人也聚集在一起庆祝跨年,为2022年倒数。

     然而,2022年的许多事已经预示了2023年也将是不平凡的一年,毫无疑问我们将见证更多“黑天鹅”、“灰犀牛”事件。

     一、俄乌冲突,还将继续

     2023年冲突程度甚至还会更加激烈。

     这不,刚过去的元旦凌晨,乌克兰全境就响起了空袭警报,俄军再度向乌克兰发动导弹袭击,据报道说在基辅至少就造成1死14伤。几天之前,距离乌克兰有数百公里之远的俄军恩格斯基地在一个月第三次、一周内第二次遭到乌克兰无人机袭击。恩格斯机场是俄远程航空兵的主要基地,俄战略轰炸机的主力——图-160和图-95MS轰炸机的大部分都部署在该机场。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称,俄总统普京在俄南部军区发表了2023年新年致辞。俄新社称,普京往年发表新年致辞是以克里姆林宫为背景,而这次却不同,这次是以参加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俄士兵代表为背景。现场视频显示,普京还与士兵们一起高喊3声“乌拉”。普京说,“我们一直知道,今天再次确信,俄罗斯未来的主权独立和安全只取决于我们,取决于我们的力量和意志”。乌克兰泽连斯基也发表新年讲话,称俄罗斯罪无可恕,并希望“2023年成为回归之年”。

     新的一年,俄乌将继续有来有回,接招拆招,冲突双方的手段未来很可能会更加多样。

     二、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变化危机

     2022年,全球变暖加剧,引发了一系列气候问题。极端高温,冰川融化,森林火灾等,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接踵而至的气候问题相继登上各国的新闻头条。

     2022年6月,中国科学院的气象学者魏科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向公众讲出了全球变暖,气候危机的种种情景。魏科说道,今年是气候危机的第三年,因为早在2020年,联合国秘书长就呼吁各个国家进入“气候紧急状态”。

    

     2023年是否还会出现更多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保护我们的环境、减缓全球变暖、应对气候危机十分重要。

     三、印度将成为第一人口大国

     2023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

     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2022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发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测,印度将在2023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印度政府正制定人口计划以确保其人口红利,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度资深议员帕特尔向媒体透露,政府正在制定一项人口计划政策,以避免人口过多对印度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实,印度是最早实施人口计划政策的国家,最早在1952年就提出以控制人口数量为目标的政策,但长期未能得到有效推行。

     目前,印度著名学者纷纷发声,就印度当下是否需要出台全国性的人口计划政策开展讨论。其中,印度著名社会学家德赛表示,印度执行长期稳定的人口计划政策的最佳窗口期已经过去,现在推行人口计划政策反而会加剧印度发展的挑战。

     中印关系这几年仍旧坎坷不断。其实,印度也有不少头脑清醒之人,2022年印度外长苏杰生就表示,只有当中印走到一起时,亚洲世纪才会到来 。2023年,希望印度能够形成共识,管控分歧,与我们携手前行。

     四、美国还将在各个领域限制打压我们

     2023年,美国会继续在中资企业、芯片等领域打压中国。

     最近美国就在TikTok(字节跳动-抖音海外版)上大做文章,要求其停止在美国的运营。

     曾在2020年被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剥离在美业务的社交媒体tiktok,近期再次收到类似威胁。美国《华尔街日报》26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出于对tiktok“安全问题”的担忧,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部分官员正试图迫使这款应用出售其美国业务。

     在通过“芯片法案”后,美国可能还将加速构建所谓“芯片四方联盟”,未来在芯片领域会继续绞杀我们。

     另外,美国在台海、南海方面可能还会不断挑衅。中国,要小心应对。

     五、美国与中东的关系不断生变

     2022年,拜登访问沙特,意图促使其增产原油以压制原油价格,控制CPI,一开始,沙特象征性的增加了一点产量,但在后来的“OPEC+”会议上,沙特毫无预兆地宣布全球产油国减产决定,将石油的日产量下调到每天200万桶。

     这也是“OPEC+”自202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减产计划,减产量相当于全球石油需求总量的2%。

     之前,拜登抵达沙特阿拉伯开启访问沙特的行程,与沙特王储萨勒曼进行会谈期间,拜登多次谈起记者卡舒吉遇害一事,但萨勒曼却反过头来给拜登上课,表示对卡舒吉遇害“十分遗憾”,并声称沙特已经完成了调查到执行判决在内的一切法律程序。

    

     随后萨勒曼又举出美军在中东地区的黑历史,包括美军监狱虐囚案等,还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举例,搞得拜登十分难堪。

     美国与沙特矛盾加剧,石油美元开始解体 。2023年或许会见证一个新的时代。

     六、新冠病毒仍旧会继续传播

     2023年,持续会有人染上新冠,病毒带来的重症也会继续出现,这是残酷的现实,我们和全世界都将如此。妥当的防护将会最大限度的降低传染率,药物会发挥作用,但病毒不会消失。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争分夺秒,尽可能拯救更多生命。

     目前奥密克戎的毒株变种已经变异到几百种,其仍在不断变异中,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免疫逃逸性和变异多样性。

     未来,我们最需要做到的就是注意防护,注意自身健康,能晚阳就晚阳,能不二次感染尽量避免,尽全力守护健康!

     七、半岛局势仍不容乐观

     2022年,朝鲜半岛局势在美国及其盟友的挑唆下再度升温,10月,作为率先挑起矛盾的一方,美国咄咄逼人,集结了美英韩等10个国家在朝鲜半岛附近海域开展多边演习。

     朝方的回应也很直接,发射了两枚弹道导弹作为回应。朝鲜外交部发表声明称,朝方坚决谴责美方向联合国提出的以美韩联合军演对抗朝鲜的措施,认为演习加剧了朝鲜半岛紧张局势。

     就在这两天,朝鲜于2022年12月31日和2023年1月1日分别向朝鲜东海发射了3枚和1枚超大型火箭炮。该武器被美军称为KN-25,是朝鲜公开的最新型制导武器。这标志着KN-25至少进行了6轮试验,共发射十几枚火箭弹,预示该型武器已经逐步接近可实战部署的状态。

     未来的一年,美韩很可能继续举行联合军演施压朝鲜,朝鲜也会作出反应,半岛局势仍不容乐观。

     八、欧洲的分裂思潮继续加剧

     俄乌冲突造成的能源危机给欧洲带来了巨大伤害,美联储加息更给欧洲资本带来巨大冲击,使得资本大量逃向美国。

     欧洲在跟随美国的步伐中削弱了俄罗斯,但也同样削弱了自身,一个没有独立主权的欧洲在逐渐走向分裂,走向衰弱。

     今年以来,德法意等老牌欧洲大国正在丧失欧洲的主导权,一些中东欧如波兰、立陶宛等国家出现了不少依附美国、为美国利益服务的政客势力,美国也乐得利用这些中小国家来制衡德法意等大国,使得欧盟在一些重大政策问题上争吵不断,最后渔翁得利的是美国。

     未来的一年,欧洲还将继续陷入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分裂,各种极化思维必将涌现。

     九、类似安倍被刺杀的事件重演

     安倍在街头演说,竟被人连放两枪干死了,关键第一枪后凶手还从容瞄准开了第二枪。这后面隐藏了太多秘密。

     下一个类似的事件也许还将重演,马斯克就坦言其很可能“被出意外”。近日,马斯克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表示,他的个人安全“绝对面临一些风险”。马斯克称:“坦白讲,遭遇倒霉事的风险的确很高,甚至被枪击的风险也高。我绝对不会参加任何公开场合的汽车游行。”

     他还补充说:“如果有人想杀我,真的没有那么难,希望他们不会这样做吧。”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十、经济复苏任重道远

     因为俄乌冲突叠加前所未有的高通胀,一些欧洲发达国家政府会陷入严重危机;但在危机中受伤严重的,肯定还是在第三世界,不少拉美、非洲国家别说经济衰退了,甚至还会爆发粮食危机。

     未来的一年,注定不平凡。

     无论你持何种立场或观点,只要生活在这片土地,都应该珍惜稳定,都应该对混乱充满警惕,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居安思危,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多次提到这一点,苏东坡在《晁错论》中也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清醒,越是要开放,要有定力,更要在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2023年给以确定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六方观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