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感染面前不要想当然
2023/1/11 17:52:16 六方观局

     目前有一些人对形势过于乐观了,特别是已经得过的人,一些人早已经放飞自我。

     真的已经风平浪静了?笔者之前就分析过,新冠病毒感染后会激活感染者的免疫应答。从抗体角度来讲,机体首先出现的是IgM抗体,在发病数天至数周内发生IgM向IgG的转换,后者的中和效力更强,持续时间更长。新冠患者在发病60~90天后,体内仍会有较高水平的IgG中和抗体。

     但是!!后出现的变异株对康复患者体内已有的中和抗体具有一定的免疫逃逸作用。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曹云龙发文称,最近的变异病毒XBB的免疫逃逸能力暂时是变种病毒中最强的,其免疫逃逸能力明显高于ba.2和bq.1.1,也高于br.2、bm.1.1.1等。

    

     这已经得到了验证:最近日本疫情突然变得愈发凶险和猛烈。

     在第八波疫情冲击下,日本新冠死亡人数出现了明显的激增势头。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8日,日本全国共新增新冠病例超19万例,新增新冠死亡人数407人,已经是连续3天超400人,累计新冠死亡人数正逼近6万大关。自2022年12月以来,日本新增新冠死亡人数出现了翻倍增长,形势愈发严峻。

     同时,美国紧急下调XBB.1.5毒株的全国流行率。2022年的最后一周,美国疾控中心(CDC)预计新冠病毒变异株XBB.1.5已占全美病例的40.5%,然而,据美国疾控中心官网最近更新的数据显示,美国疾控中心将上周的数字下调至18.3%,同时预计,上周(1月1日至1月7日),XBB.1.5全国流行率约为27.6%,仍低于BQ.1.1的感染率。意味着XBB.1.5并没有成为美国“新头号毒株”。

     这是什么操作?压制数据,降低大众的恐惧,装作一切都还好?

     这么说并不是没有根据,就在这两天,美国纽约的医疗系统突然面临罢工危机。一旦所有护士参与罢工,纽约市的卫生医疗系统可能会遭受巨大冲击。

     这次放开以来,大家已经看明白了,一些坐办公室搞研究的专家的结论让人大跌眼镜,但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实践认知是非常可贵的。美国纽约的一线医护人员罢工,这说明什么?很可能就是对当局和美国疾控中心(CDC)的刻意隐瞒危险性表示不满,甚至感到害怕。

     我们复盘一下日本的官方数据,日本累计新冠死亡人数在2022年2月超过2万人后,大约每3个月新增1万人,但自2022年12月以来,新增死亡人数突然出现了翻倍式增长。日本新冠死亡人数突破5万大关是在2022年12月初,意味着,日本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死亡人数增加了近1万例,这一攀升速度明显超过了之前每一轮的疫情高峰纪录。

     具体到每日数据,2022年12月,日本政府多次报告单日新增新冠死亡人数达200人,甚至超过300人。进入2023年后,日本单日新冠死亡人数进一步攀升,一度逼近500人/日,创出新高。其中,东京、福冈等地区均刷新了单日新增死亡人数的最高纪录。

     日本政府新冠病毒顾问小组成员、东邦大学教授Tateda Kazuhiro警告称,当前日本一线医疗机构在防止院内感染方面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因为许多因中风等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后来新冠检测也呈现了阳性。如果感染人数的上升势头无法得到遏制,日本医院将不堪重负,可能会有更多的死亡病例。

     另一边,白宫新冠应对工作小组协调员杰哈表示,尚不清楚XBB.1.5是否比以往毒株更危险。为降低风险,白宫建议人们接种疫苗、在参加人数众多的活动前进行检测。

     我们已经处于与病毒共存的环境中了,在各种各样扑朔迷离的信息中,有时候需要保持警惕,无条件相信一些话,恐怕不是智者所为,他们需要配合发言,请问你的身体再感染一次后,是否还能再配合你?

     这次疫情,很多事例面前,不少人已经体会到了病毒的威力,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年轻人和老年人面临同样的危险,今天不是新闻上说一个24岁的网红也去世了吗?有些人转阴已经快一个月了,但是咳嗽、头疼、胸闷、气短等症状还如影随形,有朋友留言现在还发现了脱发。

     一些人很可能体内的病毒并没有被完全清除,但病毒载量已经下降至一定程度,各方面症状得以消退甚至消失,给人造成了一种身体已经痊愈的错觉。当短期出现免疫力低下、过度劳累、持续熬夜等情况,这些尚未完全消失的病毒可能会抓住机会迅速增殖,特别是新的变异病毒的侵袭,都会使身体不堪重负,发生二次感染。

     目前的一个情况是,许多人已经二次感染,多位网友发帖反馈自己感染新冠病毒后由阳转阴后,因疏忽大意或劳累等原因就“复阳”的情况。

     一些专家说,如果感染了同一个亚型的病毒,第二次感染的症状大概率会比第一次轻。但事实上,这些专家们对新冠的认知达到了什么阶段了呢?他们自己也说了,“大概率”。而且,你怎么保证你感染的是同一个亚型?得了其中一种并不能保证你就不得其他几种。

     饶毅说过,今天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断定疫情走向,没有一个人可以排除新冠就一定不会成为每年流行几次、每次症状轻重不一的传染病。

     人类迄今也总结不出新冠流行的规律,每一步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希望大家继续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不要放松个人防护。坚持洗手、戴口罩、保持通风、注意社交距离、合理清洁消毒。二是要保证充足休息、餐饮要营养、运动要适量温和、心态要良好,以保证身体的免疫力。三是尽量避免一些大规模家庭聚集活动,减少亲朋好友聚会人数,重点在于避免把感染风险传递给家中老年人。四是要加强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及时进行抗原检测,确诊后尽量减少与家人的接触,病情加重后要及时就医。

     有一个纪录片,里面讲了成年的海龟产卵会在岸边几百米处,等小海龟孵化后,本能驱使它们爬向大海,但这一路上,沙滩上有螃蟹、海边有海豹,天上还有海鸟,都在等着小海龟,最后能潜入大海的不到一半。

     我们每个普通的人,其实就如同一叶扁舟,随着潮起潮涌,勉力维持住平衡罢了,凡事不要想当然。曾经听一个医生说过,百分之多少的概率,其实是对于大规模的群体而言,至于我们每一个人,一些事,不发生就是百分之零,发生了就是百分之百。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六方观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