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郊通信025 | 绿茶 韩浩月:命运的鳞片,经历了多少风雨
2022/9/20 7:00:00 六根
村郊通信025
命运的鳞片
绿茶兄:
中秋快乐!
今天是中秋节的正日子,散发着节日无所事事的懒散气息,韩伊诺同学放假回家了,在客厅整理她的新书,窗外的天气似乎是阴的,晚上不知道是否能看到月亮,不过这不重要,朋友圈刷屏已经取代了中秋赏月这个古老传统,闲聊几句,这个节日也就算过去了。
前几天去了一次澳门,参加华鼎奖的颁奖活动,已是数度去澳门,但今年出门较少,所以还是挺期待这次澳门之行。除了走正常的活动流程外,与朋友胡建礼兄抽空出酒店闲逛,没走多远看见了澳门科技大学的校门,觉得有点意外也有点惊喜,每到新的城市,除了逛书店,另外一个乐趣就是去大学走走。
进澳门科技大学很顺利,门口的车与行人,进进出出均显悠闲,没人关注这两位“闯入者”。大学校园面积不大,北向有座葱茏小山,南向貌似一个居民区。校牌与校园内路标牌,以蓝色为主色调,低调又醒目。散步时忽然想到,有位六根公号的老朋友何志辉教授在此任教,给他发了微信,他回复说三年前已调任理工大学,遗憾未能谋面。
![](/asp/image.asp?m=0&w=gh_87ad73081e7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5uO55iaXNpvtqE2AqtJ4q05M4j5V0YaQYibuyXRxYhhLKJn3VLJ9oY1SpUtlogWzib1niclx94M0TUERRB9RcVmAqQ/640?wx_fmt=jpeg)
校牌与校园内路标牌,以蓝色为主色调,低调又醒目
与朋友见面、喝酒、聊天,时间总是过得太快。这次幸会电影《柳青》的导演田波,先后三四次与他聊了关于作家电影、农村题材、创作压力等等诸多话题。这些年来有关文化人的电影比较少,《黄金时代》、《明月几时有》算是有些影响的作品,它们的导演都是来自香港的许鞍华。能把以知识分子为主角的电影拍好,不容易,同样,能把农村题材拍好,更不容易,这两大题材有着庞大的受众群,真的应该诞生更多佳作才对。
这次的旅途读物是本小书,描写美国诗人、小说家爱伦·坡生平的《有一种发烧叫活着》,薄薄的158页,飞机一个来回刚好看完。之前知道爱伦·坡写过的一些推理小说,但可能也就读过一两本,书名与情节也都记不住了。但读完他的这本传记书,他的故事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一名小说家的人生经历,也与小说一样足够丰富精彩的时候,往往会让人忘了他写过什么、说过什么,当一名创作者的坎坷命运高于虚构的时候,他们的创作就会成为自然而然的产物,作品成为他们抖落的命运“鳞片”,每一片都闪闪发光。
![](/asp/image.asp?m=0&w=gh_87ad73081e7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5uO55iaXNpvtqE2AqtJ4q05M4j5V0YaQYsU3hEECYxORLqNYQkJrY7lpwwH2oWNSjzoibiarA9wUPBqyB4IpLQiazA/640?wx_fmt=jpeg)
描写美国诗人、小说家爱伦·坡生平的《有一种发烧叫活着》
这本书把爱伦·坡写成了一个真实而又复杂的人物。作为被收养的弃儿,他有太多的时间,处于挣扎、混沌、狂乱的状态,他流浪、不停借钱、酗酒,忙于堆积各式各样凌乱的垃圾文章用以谋生。一个虚假而又充满功利的社会关系网,过多地捆绑并影响了他,他的才华与其说是与生俱来的,不如说是在黑暗中迸发出来的一道光。他自己并不知晓无形当中他写出了足可成为经典的作品,只是莽撞地、磕磕绊绊地、凭借着本能猎取文字为自己取暖……爱伦·坡的生命结局很惨,他死去时参加葬礼的人极少,连一块墓碑也没有。我发现我喜欢的那几位作家,都是被生活残忍折磨过、以痛苦告别一世的,唯有写作,告慰了他们的一生。
返回家后,就看到了兄寄来的定制版《所幸藏书房》一书,虽然一个多月前就目睹了样书,但这个版本更加让人爱不释手,书里的书房人物,90%都熟悉或知道,还有不少曾打过交道或是认识的朋友。再次翻阅,如同走进一个时空隧道,进入书中每一个人的书房里,做了一次客,这是件挺过瘾的事情。一口气阅完120人的书房,大致整体上了解了当下书房文化的一种气质,整齐也好,凌乱也好,奢侈也好,简朴也好,书房因为被它的拥有者长时间使用,而沾染了专属于每个人的个性,以前说字如其人、名如其人,其实,书房也如其人。
暂先写这些,要出门饮酒去了,再次祝兄心情愉快,佳节多喝几杯。
弟:浩月
2022年9月10日
![](/asp/image.asp?m=0&w=gh_87ad73081e7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5uO55iaXNpvv1ruMSOH3IFgciajU1HgKzwib3SQW7mwwkAZuVTHPXV1qvgZSLiaB9IbibMjRADOKKSiaWY7oqN0dADEQ/640?wx_fmt=jpeg)
![](/asp/image.asp?m=0&w=gh_87ad73081e7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5uO55iaXNpvv1ruMSOH3IFgciajU1HgKzwDRyZPAtryf4cjOib1gG7UraBwW8vyO5JOfABdyMWqLZPjIEec0AGWsg/640?wx_fmt=jpeg)
![](/asp/image.asp?m=0&w=gh_87ad73081e7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5uO55iaXNpvv1ruMSOH3IFgciajU1HgKzw5BzvWDXkLSs2RsCfxVQPwTqicsibFYUnWXzmxB3vDc3OhM5p12nze3sg/640?wx_fmt=jpeg)
![](/asp/image.asp?m=0&w=gh_87ad73081e7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5uO55iaXNpvv1ruMSOH3IFgciajU1HgKzwxJiaQjzVmgPVfQ516nXjuzGhQ4IVbVeJEZtSDve8pFFTym83Cib5WUTA/640)
村郊通信025
要经历多少风雨,才能见彩虹
浩月兄:
真抱歉,中秋节当天收到您的来信,拖到今天才有时间回复。回看日记,发现从中秋到今天,日记也不着一字,日子总是这么不经意就流失了,试图回想一下前几天都干了些啥?已是模糊不清,也懒得再去拾捡,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子罢了。当然,即便是这么平常的日子,如果有日记为凭,事后回看也是有滋有味。所以,日记、书信等等,都是多么珍贵的记录。
每年都见仁兄去澳门参加华鼎奖评选,很是羡慕。弟至今没去过澳门,对这片地方有一点好奇。好几次在珠海,住的酒店对岸就是澳门,而且,每次都带着港澳通行证,就差“近在眼前”这一步。弟有位好友在珠海某高校任教,他夫人则在澳门某大学任教,每日往返,比起北京到燕郊要方便得多。
仁兄说去澳门科技大学闲逛了一番,我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去年考取了该大学,见朋友送孩子去上学,拍了很多校园照片,看起来很漂亮。弟只知道澳门大学,这所大学有很多很牛的学者,也从内地引入多位一流学者,像茅海建、王笛这两位历史学界大牛,现在都在澳门大学任教。
有一年带小茶包去珠海长隆玩,就从澳门大学在珠海横琴湾的校区墙外穿过,小茶包对长隆之旅至今还念念不忘,不知道仁兄带伊诺小朋友去过没有,那里对小孩子的确很有吸引力。如今,旅游业遭遇重创,像长隆这样需要密集人流的景区,想必日子不太好过了。
2022年还没离开过北京,对出行有着强烈的渴望。回想最近一次离京,就是去年12月14日和兄一起去天津内山书店分享仁兄的书《我要从所有天空夺回你》,也因那次京津往返,才有了咱俩的“村郊通信”,可见,出行是各种创意的源头,天天闷在家里,人都木了。
![](/asp/image.asp?m=0&w=gh_87ad73081e7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5uO55iaXNpvtqE2AqtJ4q05M4j5V0YaQY5NhZibB62Gu9UvmYoia123ytlyztcoibic0S52J5DPpichnqPkNGEw7MFVg/640?wx_fmt=jpeg)
天津内山书店《我要从所有天空夺回你》分享会
所以,隔一小段时间,就把现在住的小屋里的书搬去原先住处,一方面是腾地儿,二也是想走动走动,虽然只是从海淀到朝阳,也享受这短短路上的快乐。
书搬来搬去其实挺累的,但也有很多惊喜。上周在原先书房里翻出的两本书,就让人无比惊喜。这两本书叫《开卷》《凤凰台上》,是南京《开卷》杂志编的两本合集。大概十三四年前,南京《开卷》杂志主编董宁文先生,在北京召开了《开卷》《凤凰台上》这两册书发布会,邀请了众多北京文化界的名家。弟当时在《新京报》编文化版,也应邀参与了这场盛会。
在会议间隙,我拿着两册书请与会的文化名家们一一签名,留下了这本珍贵的“群签本”,上面签名的有:资先生、陈乐民、陈四益、李君维、李文俊、张佩芬、吕恩、屠岸、姜德明、方成、蓝英年、扬之水、止庵、谢其章、李辉等。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翻出这两本“群签本”,愈发觉得珍贵,因为陈乐民先生、李君维先生、吕恩先生、屠岸先生、方成先生等几位先生已先后过世,而书中保留的这些签名就成为对于他们最深刻的记忆。
![](/asp/image.asp?m=0&w=gh_87ad73081e7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5uO55iaXNpvtqE2AqtJ4q05M4j5V0YaQYCj1lAJpvDqR1R45SV2U6wt73YWvN27B2K0s07bZ7wR4u5Apb4ZfWBA/640)
“群签本”(1)
![](/asp/image.asp?m=0&w=gh_87ad73081e7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5uO55iaXNpvtqE2AqtJ4q05M4j5V0YaQYO0RHahWZMpRn9rOGq3p2AUtYRJyjPWUcXRJoLkc0YONbHHJIwC0vCw/640)
“群签本”(2)
像签名中的李君维先生,这个名字很多人不太熟悉,但他的笔名“东方蝃蝀”在民国文坛特别重要,曾先后任上海《世界晨报》、《大公报》编辑、记者,他的作品具有典型的海派文风,曾一度被论者与张爱玲并提。代表作品有《绅士淑女图》《名门闺秀》《伤心碧》等。
弟曾约稿并发表过东方蝃蝀先生的作品,当时很多同事来问,这作者叫东方什么?这蝃蝀二字,取自《诗经》,《诗经》中有一首《鄘风·蝃蝀》:“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蝃蝀,意为彩虹。古人以为婚姻错乱则会出现彩虹。这是一首讽刺古代女子私奔的讽刺诗。李君维先生的作品多关注女性,书写淑女,名门闺秀的命运抗争,所以,借由《诗经》的“蝃蝀在东”,而取笔名东方蝃蝀。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今是一句很励志的话,然而,这三四年来,我们经历了多少风雨,封城,“还要经历多少风雨,才能见到彩虹”“要长几双耳朵,才能听见民众的哭泣”。这一切的答案,都在风中飘。
同安!
弟:绿茶
壬寅中秋廿四
![](/asp/image.asp?m=0&w=gh_87ad73081e7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5uO55iaXNpvtqE2AqtJ4q05M4j5V0YaQYVcMdENtJoaqutlGVC8LyRoK4gicutoWr4bbD8BtpRSPFoGCssnFiawTg/640?wx_fmt=jpeg)
![](/asp/image.asp?m=0&w=gh_87ad73081e7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5uO55iaXNpvtqE2AqtJ4q05M4j5V0YaQYibC0qcZVuQwKDia2bJ9mK63QE8RkNnqf3DMiaQRMe40GVpp8CU54VUSFw/640?wx_fmt=jpeg)
![](/asp/image.asp?m=0&w=gh_87ad73081e7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5uO55iaXNpvtqE2AqtJ4q05M4j5V0YaQYmlGJHkSLSGvAicPTicwSFcAUX6L1vZaEb00F7iaWMDlq2C4acM61ib0jrQ/640?wx_fmt=jpeg)
![](/asp/image.asp?m=0&w=gh_87ad73081e7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5uO55iaXNpvtqE2AqtJ4q05M4j5V0YaQYn8GabmQbIcr5xFXAgCzW4hib5Orr9XXFe9SPFVogdJJeV57bQyc0MGg/640?wx_fmt=jpeg)
![](/asp/image.asp?m=0&w=gh_87ad73081e7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5uO55iaXNpvtqE2AqtJ4q05M4j5V0YaQYzy0IZum2BkdiawjQjsu2857YHEUwV6dcPpxDpibicAY3ibzFsQhkznlVPw/640?wx_fmt=jpeg)
![](/asp/image.asp?m=0&w=gh_87ad73081e7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5uO55iaXNpvv1ruMSOH3IFgciajU1HgKzwIdT55G1zGBTWumdwISVp5xZQalZAIPMHl0n5aic1BiaicF9sZ9YYvGicQA/640?wx_fmt=jpeg)
![](/asp/image.asp?m=0&w=gh_87ad73081e7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5uO55iaXNpvv1ruMSOH3IFgciajU1HgKzwAIe7leYiaYGxhwNnte3WqredSibicvQ9Amib6SIDd2DEljP14BnxiaHZMfg/640?wx_fmt=jpeg)
这是六根推送的第2882篇文章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六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