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雪村 | 被遗忘又被记起的《益世报》
2022/10/19 7:00:00 六根

     被遗忘又被记起的《益世报》

     文、图 | 罗雪村

     近日,看望93岁老报人姜德明先生。他每天静静地坐在沙发上,话已很少。有一天,他突然跟女儿讲起《益世报》,讲他上中学时爱看画报,那时有《北洋画报》《中华画报》《醒俗画报》,有一天突发奇想,将电影明星的行踪综合写了一篇小稿,投给了《益世报》副刊,真给登了。他说家里本来想让他长大经商的,没想到他后来去干了报纸,这一干就是一辈子。兴许冥冥中给《益世报》投稿就预设了他的命运。

     姜先生记起的《益世报》,仅存世30余年,办了停,停了办,民国年间曾风云一时。

    

    《益世报》一版面 (资料照片)

    

    《益世报》民国四年之版面 (林希先生提供)

    

    《益世报》创办人比利时教士雷鸣远先生画像(铅笔 2022年10月)

     他早年在巴黎修道院做修士,后被比利时教会派来中国传教,再后被调至天津任望海楼教堂神甫。他热爱中国,喜欢穿中国服装,吃饭用筷子,讲流利的汉语,用毛笔写信。他1927年加入中国国籍,1944年在重庆去世,终年69岁。

     天津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也是新闻舆论的中心,一时报馆林立,报童满街。1915年,教会报纸《益世报》在天津创办,它本着“以扶植道德为改良社会之惟一宗旨”,办报目的在于“上为政治当局之诤友,宣扬道德移易风化;下为社会教育之导师,持谠直之公平,造和平之幸福”。它盛邀名士办报,广开新闻来源,很快声名鹊起于天津报界,发行广布于华北农村,日发行量达5万份。著名报人、新闻评论家徐铸成1926年就注意到《益世报》的时评,说《益世报》与《大公报》“俨然成为天津对峙的两大报,像上海的《申报》《新闻报》一样”。

     《益世报》常被世人称道是它立论公正、秉笔直书,以记载社会生活时效和反映民间疾苦为己任,不惜重金聘请名士担任主笔评论时政,成为民国乱世的一股清流。

     作为言论自由的平台和社会喉舌,《益世报》副刊“语林”引来老舍、田汉、闻一多、沈从文、洪深、王统照、臧克家、吴伯箫、范长江、徐悲鸿、叶浅予等等众多民国名流的文章、作品。其主编即著名剧作家马彦祥,沈从文先生也曾主编过《益世报》副刊。更多为人提及的是周恩来旅法期间,作为《益世报》驻欧记者曾为其撰写了几十篇“旅欧通信”……还有作家张恨水,在《益世报》做过编辑、记者,谢冰心曾将纪伯伦的《先知》翻译稿寄给《益世报》副刊连载。

     《益世报》在抗战前夕勇于呼吁民众抗日,1937年日本占领天津被迫停办,不久又在南京、重庆等地继续出版。

    

    益世报馆旧影(铅笔 2022年10月依老照片摹绘)

     益世报馆初在天津南市荣业大街,两年后迁至东门外小洋货街,1924年迁到意大利租界,1937年天津沦陷被迫停办。1945年在天津罗斯福路(今和平路)与旧日租界秋山街交口处复刊,1949年停刊。

    

    天津市民在《益世报》报栏前看新闻之一(资料照片)

    

    天津市民在《益世报》报栏前看新闻之二(资料照片)

     天津老作家林希先生记得《益世报》是天津解放第二天停刊的。他存有《益世报》自创办到停刊的全部史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1918年生于天津的《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安岗对《益世报》很有感情,他14岁在天津汇文中学上学时,利用寒假到郊区搞田野调查,《益世报》专为他的报告开过专栏。

     说起《益世报》,父亲晚年讲过我的大伯是因《益世报》暴死。

     民国16年,我父亲出生在天津老龙头的福合里,那儿靠着老龙头火车站,就是现在的天津东站,每天过火车咣当咣当的。福合里当年一个杂院挨着一个杂院,住的都是贫民,每家屋里搭着土炕,冬天弄个盆儿烧碳取暖……我父亲上面有大哥二哥和四个姐姐。“我大哥死的时候我还小,就知道他死得很突然。后来听大人讲,我大哥当时是天津《益世报》主笔,念过清华大学,是我们家里唯一一个大学生。他留个分头,很少回家,不怎么爱说话。他结婚没两天,突然死在屋里头,死时大叫了一声,可怕极了,像是闹鬼。后来知道他是参加学潮,写文章得罪了什么人,被害死了。”

     想想我大伯的死,恐也是重复了一幕“书生论政”的悲剧。

    

    老龙头火车站旧影,祖居曾在火车站旁的福合里(铅笔、彩铅 2022年10月依老照片摹绘)

    

    天津南市民国年间一景,益世报馆最早就设在南市荣业大街旁(铅笔 2022年10月依老照片摹绘)

     还有一位险遭暗害的更有名的《益世报》主笔罗隆基,他锐利的时政分析,常被刊载在社论位置,拥有众多读者。其人性情狷介、耿直,其文频频得罪当局。据记载,1933年一个秋日,他乘车外出行至海光寺一带突遭枪击,所幸未中。1957年他被划为右派,1965年去世。作家叶永烈在《罗隆基,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之一》长文中特别写到这位著名民主人士的后事,没有追悼会,全国政协只在北京医院为他举行了小规模告别会,遗体在八宝山火化后,因是“右派分子”不能进革命公墓,骨灰盒又不让亲属带回,只能暂存,后不知所踪。

     不久前听我在北京幻灯制片厂老同事聂君讲,他见过罗隆基的骨灰。那是1965年,他在北京六建公司当工人,操作搅拌机,那年八宝山火葬场扩建,烟囱也要加高,他说不忙时就四处瞎转悠,在一间屋子里,他看见木架子上放着几个骨灰盒,其中一个名字就是“罗隆基”。转年,罗隆基的骨灰被臂戴红箍的学生扔进后院的骨灰坑里,归于尘土——这就是他最后的归宿。

    

     罗隆基先生画像 (毛笔、墨 2022年10月)

     罗隆基(1896~1965)江西吉安人,政治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

     《益世报》应运而生,应运而亡,如今已经鲜有人知。但过去的都是历史,不管被遗忘又被记起,还是被记起又被遗忘。《益世报》的存亡,真应了著名报人王芸生那句话:“文人论政已是明日黄花。”不过,回看那个动荡多艰年代的报人,多少还是有一点风骨的。

     (写于2022年10月12)

     这是六根推送的第2903篇文章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六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