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斌 | 故乡是写不完的长卷
2023/3/7 7:00:00 六根

     故乡是写不完的长卷

     文 | 于志斌?

     老友李辉兄说我人在深圳,故乡常在心中。的确如此,谁又不是这样呢?故乡是写不完的长卷,可谓乡音未改话偏长啊。

     合肥四牌楼

     小时期,坐落在长江路上的四牌楼对我很诱惑,到那里去时常有幸福感和满足感。后来从四牌楼的名儿中嗅到了中国味,令我想到传统的牌楼。其实在那年那月,四牌楼那儿已是没有牌楼了,有的则是四座洋气的大楼。我以为的四牌楼即此。我后来听说这四座楼是苏式建筑,不知现在是不是被当作文物了?(2022.1.20)

     下乡卖书

     昨天是五四青年节,纪念文章较多,看了后有些感慨。我从初三到高二和大学都担任团干,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段还兼任了皖省出版局团书记两年多时间。新三届大都是德先生赛先生的信从,五四精神在我的青春岁月里,光芒万丈,照亮前路。

     我当团干还是做了实事的,例如举办了十年动乱后省出版局首场舞会,游天柱、瑯玡两山、逛六朝古都,众团员顺便当了省电视台天柱风光片的群众演员,众团员下乡卖书积攒团费——不过,乘车疾驰中本人意外坠落车外险送命……一眨眼,我们从翩翩少年变成了缤纷秋霜,我心里由不得有人背弃德赛二师的教诲。回首向来处,依依不了情,难忘的团员活动。(2020.5.4)

     徽州复名

     钱念孙先生是我的老朋友,我是他的著作《艺术真谛的发掘与阐释》的责任编辑。二〇一六年九月,在拜读了他的《“徽州”地名何时归》后,立即广为发布,呼吁家乡人士关注徽州复名的意义,并且给予声援。

     二〇一七年一月中旬,在与钱先生通电话中知道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包括他在内的安徽人士和民主党派,要通过两会的渠道诉求徽州的复名,甚是欣然,立即转告李辉兄。我赞同复名徽州,正在积极地促成《可惜从此无徽州》选题之落实,俾得出版,庶几可以呼应各方面对徽州复名的诉求。

     二〇一八年七月,我看到了二〇一六年五月三十一日的有关复名徽州之央视视频,为“今日黟县”公众号在央视首发两年后转发该视频而感动,也因此更加理解了徽州复名很有民众之欲求和民心之基础。二〇一九年一月,收录冯骥才、李辉、钱念孙等人作品的《可惜从此无徽州》出版问世。(2019.9.30)

    

     《可惜从此无徽州》,李辉主编 冯骥才 李辉 钱念孙等著,海天出版社出版2019年9月出版

     雾里青

     石台之天方茶苑,内辟一中国茶叶博物馆,馆墙由茶砖砌就,壁上纷现大德高官名人墨迹。考古发现某海洋沉船存有外销绿茶,其名“雾里青”,产自于石台,遂造馆彰显弘传之。我品尝雾里青,激赏不已,允为极品。见旧同事徐子芳先生《雾里青赋》悬壁,甚伟。(2019.5.28)

     异国有乡情

     在美国硅谷和加拿大卡尔加里有我的发小,我们深厚的友谊渊源于老安徽日报社大院以及淮一小。我到硅谷和卡尔加里,自然住进了发小的家里。两家的大屋子以及屋里的装饰和陈设都极有品位。一早,我们聚在餐桌边吃华夏江淮餐,人人吃得撑撑的,才出门游览。

     晚饭再撑一次,还喝点革命小酒,炸个雷子,吃手工小饺子,大口咀嚼烧烤的猪牛鸡肉和玉米,细品凉拌菜和卤菜——这都是凝聚了工匠精神之作;饭后还用江淮普通话读诗和唱歌,叙话一番;然后才关门呼呼大睡梦周公去也。我住在大屋子里有点梦幻,我问自己:这不就是我的家吗?在旅行中让人感到最幸福的事情,是住在家里的感觉,我得也。

     我夫妇在两位发小家小住,安宁舒适,从容不迫,沐浴着家的味道和浓浓的乡情。昨夕今晨,自幼及长,我们在一起,如今混到了老,都成了需要压低声音、一字一顿地说的——“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可是,无论你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我们总还要在一起混混的。(2017.8.21)

     向徽商学习

     今天一早吃了黄山烧饼,喝了祁门红茶,然后参加一个徽文化讲座,听卞利教授讲徽商。我一边听,一边想起了舅舅和妈妈。舅舅是新中国屯溪市首任市长,未几便担任了华东地区茶叶进出口公司总经理,主要任务就是在皖南开展茶叶贸易工作。舅舅还是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首任总经理。舅舅那时向徽商学习茶叶贸易经济,收购皖南茶叶出口换外汇,他是个红色“徽商”。十六七岁的母亲在舅舅的引领下,从湘西慈利来到徽州,她的第一份工作始于徽州行署。

     我在卞教授讲座结束后也做了发言,认为卞教授的演讲让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徽商的成功,都与他们做人做得好有关系。徽商是儒家文化的实践者与推广者,其经营管理思想主要是运用儒家的立场、观点、方法,联系中国商界的实际而形成的。“贾而好儒”是徽商精神的灵魂。实事求是则是徽商成功的法则。在今天研究和发展徽商,对徽商传统至少有三个提倡:一是提倡学习徽商吃劳耐劳的本色,二是提倡学习徽商包容共进的气度,三是提倡学习徽商诚信务实的作风。当下撰著《徽商经营管理与儒家文化》(或《徽商经营管理思想述论》)的理论著作,是很有出版意义的。

     有人现场问我,特区的出版社会不会做一些徽文化的事情?我说海天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安徽历史文化与人物题材的图书。徽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是活力四射的,徽风皖韵在神州大地飞扬。(2016.9.24)

     良书声声唤徽州

     我的徽州是好些图书,这些书既有别人责编的,也有我责编的,依照出版时间,说一说它们吧:

     《明清徽商资料选编》,是古今中外第一本徽商资料分类辑成,出版后很轰动,上了《参考消息》,是徽商研究里程碑式作品。《徽州墨模雕刻艺术》,中英日文对照,异常精美,收录了徽州三雕之一的墨雕之模的传世精品。《徽州地区简志》,是当代官修之唯一徽州志,在其出版过程中,徽州地区已在撤销、黄山市已在建立过程中。《黄山旅游史话》,是黄山市成立有心的作者适应新城市发展需要,潜心编写的一本徽州历代旅游史话。《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是一套丛书,十二本,具有“两精”,一是精确地表现了歙县丰富的地方文化特色,无不被印上了“徽州”的符号,多方面弘扬了徽州文化;二是精巧的整体设计,从拟题、内文编排、图片互动,到书籍装帧设计以及函套包装,呼应了历史上产生“徽版”“徽刻”的歙县地方文化。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安徽宏村

     这些书俱为黄山书社版,如今在网上都加价销售,价格增幅不一。在呼唤徽州归来的当下,我时常想到这些书,尤其它们的作者和出版人为弘扬和传播徽州文化扎实做事,值得敬佩。不久前,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徽州文化史》三巨册,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结项验收评审工作中获得了“优”,我闻讯后立即向出版社表示祝贺。我后来得到了《徽州文化史》,更为其有着三十年不被超越的学术高度而高兴。在图书方面,徽州何曾离开我辈?在我,身体离开了安徽,到了深圳,徽州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我。

     我把一些反映徽州文化的图书,也记录在我的随笔集《山海文心》中,包括《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徽州墨模雕刻艺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黄山画人录》《渐江资料集》《明清人游黄山记钞》《徽州历史档案总目提要》。我在深圳定稿的《山海文心》,于二○○二年五月出版,任谁翻阅之,都会因上述篇什而沉静在徽风皖韵中。

     徽州名在行政区划中被弃用,徽州则一直驻扎在人们的精神家园里。不过徽州驻扎在精神家园的现状,越来越维持不下去了,许多人已经不满足徽州是一种精神存在了,还要求徽州应当实实在在地复归本位。我和这些人一样,希望尽快在皖省行政区划中恢复“徽州”这一地名。(2016.6.29)

     合肥十景

     托朋友帮忙查找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发表的《三月琼花四时景》,朋友的朋友很帮忙,结果没有查到此文,却查到了我其他一些文章。今天朋友把四篇文章拍照发给了我。我除了深深地感谢朋友们外,还因为其中一篇文章想到合肥的一段往事。

     一九九五年皖省旅游协会组织市民,评选合肥新十景,评选结果为:逍遥古津,包河秀色,环城翡翠,教弩梵钟,蜀山春晓,五里飞虹,琥珀流光,庐州灯火,花园艺韵,吴王遗踪。媒体积极宣传推广合肥十景,《新安晚报》要刊登对新十景的欣赏文章,一景一文。安徽文艺出版社许宗元兄给我两三个景点选择写文章,我选了“包河秀色”,写好后起了个名字叫做《大哉包河》,编辑加个副标题“包河秀色赏析”刊登了。《大哉包河——包河秀色赏析》反响良好,宗元兄说是在已发的景点赏析文章中,好到数一数二,要我再写一篇。我听了自然很高兴,却也知道写不了以下景点了,婉拒之。

     在一九九五年评出这十个景点之前,当地已有“合肥八景”。二○○六年,经过又一轮评选,形成了合肥新十景。包河一区在内,叫做“包河清风”。逮及今天,历经十载,合肥日新月异,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城包湖”城市。我想或许又到了评选合肥十景的时候了。我相信包河作为合肥文化与自然俱佳的景观,是不会缺席任何一次合肥十景的。(2016.5.18)

     香菜

     我自中学到上大学,都吃到了宣城大表姐亲手做的香菜。当下大表姐已经八十多岁了,也已经亲手做不动香菜了,但一直记着我爱吃香菜,于是便叫她的孙儿、儿子给我捎带她在当地买的香菜。我很感动。香菜是用精心挑选的一种青菜,兑上盐和佐料,手工搅和,复经晾晒而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要有工匠精神,老天爷还要帮忙在腊月里给予好天气——你说可容易?香菜真是美味。我对香菜是真爱,至今爱不释嘴。(2018.2.3)

     喝茶

     我喝茶也没什么讲究。我离皖多年,家乡的绿茶年年喝。昨天老姐的徽茶寄到——此茶定制,包装不雅,味道应该不错。今天刚巧开喝铜陵的野雀舌,三泡而已。边喝边读了泾川胡文军先生的文字和《蔡澜痛批“中国茶道”的背后》,想起了泾县的涌溪火青,以及大学同学陈文誉兄,估摸着他在当年宿舍生活中,殷勤于茶事的忙乎劲儿算不算茶之道?忽然间野生和非野生的太平猴魁两种驾到,诱惑我立即品尝。我皖绿茶妙好,我以大道至简法喝之,我身心神犹在徽风皖韵之中。(2017.4.25)

     清明时节

     五号在合肥蜀山文化陵园拜谒父母灵墓,之后到巢湖等地,看到郁金香、油菜花等,很有感触,不禁写道:清明时节,花草含泪,思念无尽。我昔日作《痴望长空》,有云:

     我持银爵舀晨光,醮风露,细品尝。守望日月鬓染霜。壮哉江山,美哉家邦。流云也飘香。

     时见北斗眨笑眼,缥缈仙槎天河航。霓虹飞纵雨雪藏。痴望长空,心结琳琅,梦里游故乡。

     吟诗清明,不忘故土,美哉乡邦,回到合肥,触景生情耳。今日已到了泾县,探访查济古民居,烟雨皖南,晴明皖南,斑驳皖南,悠然皖南,怎不忆皖南?(2017.4.7)

     许多余和小书店

     大合肥+小书店≈书香社会。老家这位名叫许多余的先生,是一点也不多余的先生;某些“先生”者,却是多余的。切盼涌现许多许多余先生。像许多余先生样的人多了,多余的人和事就会少很多。为合肥,也为书。有感于《穷尽想象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此生无憾》之中人和事,聊献片言。(2016.8.20)

     徽风皖韵

     昨日已去,情谊长存,将别庐阳,不可无诗,曰:

     甲午几天喜聚首,眉飞气正友情稠;蜡梅老干犹兄弟,醇酒绵绵可荡舟。

     雷子俚俗赛挥遒,多年不弃是朋友;土菜土人土话多,徽风皖韵席间流。

     题作《兄弟朋友》,以上作于二〇一四年二月。今日应老乡邀请,去老乡家里聚饮。在老乡家门前墙下,有并蒂莲、“圣火”荷花、睡莲,含苞欲放和鲜花盛开并呈,露珠晶莹,清风悠扬,荷叶田田,此情此景,忆念徽风皖韵,袅袅不绝。(2016.6.11)

     纸的时代书店

     我见到江淮老友的文字都会忍不住看一看,经常感受亲切之风扑来。不久前丁怀超先生把自己在合肥纸的时代书店盘桓的体验发表了,我看了后就暗暗希望:有一天,海天版图书能在我老家这个书店登堂入室。昨日我老友李辉先生带着他在海天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自由呼吸》,已到合肥,今天在这家书店举办了有关于这本书和自由呼吸的文化讲座。李辉,一个关心徽文化的人,合肥的书店和读者为他的精彩讲演热烈鼓掌,我在南疆仿佛也听到了。(2016.5.28)

     纪念海子江淮音

     又到了纪念海子日。我近来收集了海子佳作,今晨吟诵海子诗歌,下午又去参加深圳首届海子纪念日诗歌朗诵会。忆海子,诵佳作,亦听别人朗诵。朗诵会是成功的,唯感配乐太强,音乐亦多深沉悲壮。至晚上,我诗情继续大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韵袅袅不绝,在心里脑中不去。我们纪念海子,要拥有一颗诗心,心里填满真善美;还要像荒野猎人,一息尚存,拒绝卧轨。

     在晨风里和黑夜中,我吟诵海子诗歌不歇,我家大领导则说我普通话中带有江淮音。甚好!海子,我江淮间人也。(2016.3.26)

     枫叶黄花

     今得小学同桌张晋皖兄手写扇子与小幅书字。扇子一面四字篆书, 写于处暑;一面绘菊花,写“耐久黄花似故人”,写于初秋。一看便知是多年收藏光面扇、老宣了。乡音未改,壮岁握别,天南地北,深情厚谊,蕴含其中。我们人生已到秋季,菊花傲霜,枫叶凝丹;一手持淡雅,一手挥浮云,漫步而行,幸甚。(2015.9.16)

     丝瓜鸡蛋汤

     我自幼喜吃丝瓜。这与我父母栽植丝瓜、烹饪各种丝瓜菜肴有关。大学时每在秋天假期回到家里,常吃家里栽植的丝瓜;返校前的一餐饭,必有妈妈烧的丝瓜鸡蛋汤。这汤,乃世间绝美妙煞之汤,它的鲜香翠美一直伴随我。今秋我在合肥一段时间,一天,我烧了一锅丝瓜鸡蛋汤给自己吃。我一边吃着,一边想这个长条状的藤本植物的果实,如何就叫“丝瓜”呢?而这沾上“丝”的果实,无论是看过去,还是吃过来,果然都美得不行呐……(2014.10.8)

     宰相合肥今安在

     李天军弟近写《宰相合肥今安在》,说坐落在淮河路的老安徽日报社大院和省邮电管理局“原为李鸿章祠堂”,迅速成了热文,我读了几遍乃是因为文章所写是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我想到了当年两家大单位安徽日报社和安徽省邮电管理局,一墙之隔,两个大院子弟逾墙过到对方后,常引起斗争,发生打架的事情,有一年竟然两边子弟发生群斗。省报大院子弟的女孩子个个长得漂亮,那时候常有省邮电大院的一些男同学喜欢翻墙头过来,这边的同班男同学会以为是来找自己玩的,后来才明白,情窦已开的那边男同学,还是比较多的在这边女同学的门前窗下晃悠。

     天军弟也是省报大院子弟,早已是名记者了,其文还引用了我的回忆:“大院篮球场边当作仓库用的应该是祠堂,理发店边的是杂役住的,门诊室所在楼是李家后人再建的主人用房,随便翻翻,就能见到清末民初的建筑石材,今在我家老宅子园子里,地面上铺陈几块若碑状石头。”我读了好几遍,不禁莞尔。(2014.9.6)

     喜泪

     游学国外的干女儿思思回深圳了,约她吃个饭,叙叙话,已经是例牌了。不过这次没有约到——思思记挂着祖父祖母,在深圳短暂停留后就回到老家皖北,陪侍在祖父祖母身边。如今思思在襁褓酣然、腕上牙牙学语、入校学艺读书、上大学……仿若回放的一个个电影片段,我的眼睛里饱含泪水。我尝赠言出国的孩子以“八字”方针,即:健康,安全,斯文,自立。我的泪水会因为他们在这四点上的实践,或喜或悲。我今天高兴,饱含的是喜泪,带有江淮风味。(2014.8.16)

     炸雷子

     近来合肥在喝酒上不仅发明了“炸雷子”喝法,还找到了“炸雷子”的来历。据说在合肥附近的著名遗址李三孤堆,曾经出土青铜器“罍”。罍读音lei,就是饮酒器皿。那些酒中人就把江淮大地的炸雷子喝法,说成是从李三孤堆的春秋时期开始的。

     炸雷子喝法其实就是将杯中酒一口干了。在酒局上,他说一声“跟你炸一个”,就是要你跟他一起举杯,一起一干而尽,然后当众杯口朝下不见一滴酒水流淌出来,炸雷子就成功了。“跟你炸一个”,“续满,我俩炸一个”,“我们一起炸一个”“拿啤酒杯装满炸”……我都遇到了。当下合肥不仅还在这样爽直的甚至笨笨的喝酒,还依照罍的形制开发了罍形酒杯和罍形装酒瓶子。在一片又一片的炸声中,手雷形的酒瓶上酒席了。来,来,来,哥们炸个雷子。(2014.2.10)

     芳邻

     合肥老宅子隔壁李氏邻居,夫妇俩都七十多岁了。往日母亲晒衣服时,能站在隔栏旁跟他们叙话三五十分钟。李氏夫妇与父母相处极洽,和睦、互助、关爱的事迹很多。李氏夫妇是我们家的芳邻。前两天,我也隔着铁栏栅向李氏夫妇问好、敬礼。忽见他们家庭院有一株蜡梅,花开满枝,有许多花枝从栏栅空隙伸展到我家来了,真是美极了!

     南疆罕见蜡梅。我把外甥笑笑叫到栏栅边看蜡梅,为他闲话蜡梅,希望笑笑由本次亲赏蜡梅,记住蜡梅的特质。这株蜡梅栽种了廿多年。我以为它年年花开美好,暗香浮动味甜甜,花意人情今更茂。我从不同角度拍摄它。我还把它的花朵放在手中、碗裹可劲地拍照,存念之。(2014.2.1)

     小笼汤包

     小笼汤包我的吃法:先滴一点醋进勺子例,用筷子再轻捡汤包到勺里,将嘴巴向勺子凑去,先把勺里汤包咬个小裂口,对着裂口吹吹气,再用嘴巴包住裂口,猛吸,汤包里的汤汁就“稀溜”一下到达嘴巴里了。斯时斯刻斯秒,我的魂都没有了。合肥三孝口老早有一家小笼汤包店,汤包味美,冠绝全城。该店早已湮没,惜哉。不过新年有关短信表明包子家族该火了。一条巷、二里街、三孝口、四牌楼、五里墩等处的小笼汤包店之复兴,指日可待。(2014.1.1)

     老宅子,新机场

     近来在合肥省亲,在老宅子住,今四时醒,翻阅架上书籍,读叶橘泉编著之《实用经效单方》(千顷堂书局一九五三年十月版)入迷。一赞前辈仁心仁术,普济众生;二赞前辈神农遗风,尝验在先;三赞前辈方出有据,行文通俗。斯是良书,可救人、活人。我父购书有眼光,且亲自裱褙书页,留手泽贴页上,珍惜良书。

     老宅院子里有两棵观音柳,这是其中一棵的花苞。盛开时,粉紫小花满树纷披,望之如紫烟淡霞。老宅的观音柳,母亲栽种,偶参与培护,迩来不觉已十七年,照样花开如烟霞将至,路人邻里无不眉开眼笑。

     我提前多时到合肥新机场,从外看到内。拍照的人很多,看来不少人不是来赶飞机的,是来玩的。有个操粤式普通话的人说:“气派!比白云机场好。”有个京腔赞美候机厅和首都机场差不多。我忽然想到发小良就在这里工作,已混到部门老总了;复思南腔北调都在夸新机场,不亦说乎。(2013.6.2)

    

    复思南腔北调都在夸新机场

     红星路

     对于出生和成长在合肥老城区的人士来说,对红星路都会很熟悉的,一些老乡甫一阅读了《新任总理的安徽印记——寻访李克强当年足迹》,见有“红星路80号”“是李克强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的陈述,也就转发和分享着。我老宅子距新任总理的老宅子很近,或许当年上课路上擦擦肩而过,只是谁也不认识谁罢了……老友怀超兄说他“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所以说话办事显得很靠谱。”在合肥红星路走出一位总理,乡人们自然是高兴的,无不寄望于这位合肥老乡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2013.3.18)

     四牌楼新华书店

     捧读《历代四季风景诗三百首》中歌咏春天的诗,特别喜欢高鼎的《村居》与杨万里的《麦田》,这诗意的农村、快乐的风筝让我惊喜,正是我童年的故乡。读诗如做梦,梦醒情何堪?是书出版于一九八三年三月,定价九毛钱,封底还盖有合肥市新华书店售书章。这书一定是在四牌楼新华书店买的,瞬间记忆翩出……合肥市四牌楼新华书店,是我一个文化摇篮,只有一个休息日的时候,我常去这里呆个半天。寒架上一些图书,购自这家书店,多有戳子。(2013.3.16)

     真得味

     八号那天,老友禹成明兄发来短信拜年,同时邀请我看一看安徽卫视二〇一三年春节联欢晚会。我当然要看,在屏幕上见到了周群在主持节目。周群等主演的小品是神品与谐品,合肥话真得味,让我接了故土地气,享受了乡里乡情。犹记得多年前周群来深圳,应成明邀请在醉翁亭共餐和小酌。我和周群互留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我给名片,她拿笔写在纸上给我……

     今日晚饭,吃油炸六安糍糕,就马鞍山香菜,喝淮北小米粥。乡味正浓,刚想写两句,电话来了,合肥的好几位哥们在喝酒,想到了我,于是每一人都跟我讲了两句,乡音迭至,酒味袭来一一大概古井,抑或口子,莫非迎驾?哥们喝酒有情味,我得乡味做情人。这一切,真得味。(2013.2.10)

     重阳日

     今日重阳,我感到必须登高才能倾泄一腔情怀,于是在一山上收束思绪写道:往日花朝,万人空巷;今晚重阳,群情满山。此时我就在莲花山小平塑像右侧,不论远近,都能与你同沐重阳的月辉,心中有同样的希冀和祝福。江淮的兄弟啊,徽山的姐妹:为何我们总在这样的时候,心中鼻腔眼里笔下都在冒酸水?(2003.10.14)

     老家的贝贝

     父亲去世了,家人写纪念文章,在老家生活学习的贝贝是父亲唯一的外孙女,写出了回忆外公之作。贝贝以对生动有趣的具体事情的描述,完美地回答了“外公是我的良师益友”这一命题,抒情写意自然朴实,哀切感人。特别是他们祖孙俩成为“搭档”的故事十分经典,外公的面貌传神。此外对灵堂描摹细腻,自己的心理活动丝丝入微。既说外公是搭档,又把外公作为偶像,更升华了命题。贝贝之作具有浓浓的亲情和乡情,感情如瀑布泻地,朴实厚重,撼心动魄。(2003.)

     皖墓:大地如母

     安徽一地邻接中原王土,又当吴头楚尾,这里历史上既演绎出王霸之业,又酿造出人文风流。自春秋战国时期起在淮涡流域就有老子、庄子游走行道,后起有桓谭学说、建安文学、朱明王朝、桐城派、徽州文化等大端,成为富含汉族文化传统的代表性区域。不过无论有多少合乎伦长和阴阳的道理,无论世俗人情是如何理解人之生死,墓却是共同的归灭之所。大地如母,残坟古墓中的人无论生前是显赫还是偃蹇,如今被母亲一视同仁地怀抱着,总算是回归了。千百年来,遗存的残坟古墓仿佛还在诉说着什么。

     我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参加《中国郊庙文化丛书》撰稿时,连续写了几十篇文稿,后来名人故居和墓园等没有出版,我写的春申谁与快冤魂、残阳笼盖着虞姬墓、刘安墓前走笔、追记庐江周瑜墓、记亳州曹氏宗族墓群、凭吊嵇康墓、凤阳明皇陵怀古、谒方以智墓、戴震墓前的思絮等篇先后在报刊上发表,真可谓“皖墓九章”。(2003.)

    

    


     这是六根推送的第3018篇文章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六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