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曹的“赛场”
2022/2/14 17:09:27 老年健康报

    

    

    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赛场之外,老曹的脚步也是一刻不停。 59岁的曹文峰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说,北京举办冬奥会就像“咱家里要办大喜事”一样,应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看到。1999年至今,曹文峰已经走过了215个国家和地区,足迹遍布七大洲。从孤身一人再到组建“民间宣传团”,只为一个朴素又宏伟的理想——宣传北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我就想让他们看看北京、看看咱们国家有多好,请他们关注和支持奥运会。”曹文峰说。

     世纪末的一次“不服”

     曹文峰的奥运情结始于上个世纪末。仅以两票之差与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失之交臂的北京市,于1999年再次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申请。“新北京,新奥运”的申办口号深入人心,点燃了全民的奥运热情。

     那段时间,曹文峰每天都会看报纸,遇到与申奥有关的新闻便会格外关注。就在此时,一篇报道引起了他的“不服”。他告诉记者:“报道里说,有些外国人对咱们有偏见,质疑中国申办奥运会。我就有种冲动,想证明给他们看。”

     怎么证明?不会说外语的曹文峰没有被语言关难倒,反而激发出一股劲儿。既然部分外国人不相信北京有能力申办奥运会,那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当面向其展示,让他们逐渐了解中国。有了这个想法后,曹文峰准备了各种图文并茂的展示板,联系旅行社,打算走出去为北京“拉票”。每次出国,曹文峰都会前往当地人经常光顾的公园、广场等场所,向人们介绍中国和北京“到底什么样”,希望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支持奥运。

     哪怕有了翻译的帮助,曹文峰还是坚持自己“上场”:除了用中文表达自己的意思,他还会通过比手势、画图案等方式,积极与外国人沟通。这种热情而直接的“拉票方式”效果显著。在曹文峰的努力下,不少外国人慢慢放下成见和误解,带着好奇的目光,重新认识北京、认识中国。有人亲切地称他为“Olympic”(奥林匹克)。曹文峰说:“我没有英文名,他们叫我时就喊‘Olympic’。”

     曹文峰的坚持和执着也感动了很多国人。他的故事吸引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以“自费、志愿、民间、爱国”为宗旨的“奥运民间环球宣传团”应运而生。每次出发之前,宣传团都会先联系大使馆,并由大使馆引见当地的奥委会主席或者相关负责人。宣传团的名气日益扩大,品牌合作纷纷找上门来。不过,为保证行动的纯粹性,曹文峰坚持“纯自费、纯公益”。二十多年间,他变卖房产,投入了上千万元,只是为了实现宣传奥运的理想。外人不理解,曹文峰却觉得很值。“人就是要活得有意义。”他说。

     “撞”出一条路来

     多年来,曹文峰一直坚持写日记,用文字记录自己和团友们宣传奥运的宝贵经历。北京申冬奥成功后,曹文峰更是将自己的“赛场”转向宣传2022年举行的冬奥会上。“北京是全世界唯一的‘双奥之城’,我也想走遍全世界,宣传我们的‘双奥之城’!”

     旅途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曹文峰也经历过很多危急时刻。一次在非洲时,他遭遇了抢劫,身上被洗劫一空,所幸没有受伤。常言道:“不撞南墙不回头。”宣传团的团友们则说:“曹大哥撞上了南墙也不灰心,他总是能把南墙撞出一个窟窿,撞出一条路来。”

     自2010年以来,曹文峰曾六赴北极,三到南极。2018年底,曹文峰和团友们一同前往南极。但在进入极点那一天,曹文峰返回营地取东西时遭遇了极端天气,晕倒在冰原之上。“当时真的很危险,我甚至出现了幻觉。还好有两只企鹅过来用喙啄我,把我弄醒了。”最终,曹文峰顺利地将宣传北京冬奥会的旗帜插上了南极点。来自不同国家的十几名探险家为他竖起了大拇指,称他是“了不起的中国人”。

    

     2018年6月,曹云峰(圆圈中间者)站上北极点。

     在环球之旅的过程中,曹文峰还收获了许多跨国友谊。在喀麦隆时,他接受了当地一家媒体的采访。曹文峰有个习惯是把外国报纸和杂志刊发的文章保留下来,一是为了留作纪念,二是为了回国后更好地向大家“汇报”。不过,那一次曹文峰却没有赶上趟:“喀麦隆的报纸出版时,我都要回国了,只好委托我在那里认识的彼得帮忙邮寄。”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半年多以后,彼得竟然带着报纸飞到了北京。接到电话的曹文峰非常惊讶,“是彼得,他竟然真的到了北京!”曹文峰和家人带着彼得同游北京,品尝地道的北京小吃,讲述了这座城市的故事。曹文峰笑着说:“我们成了好朋友,后来,彼得一直致力于中非友谊方面的工作。”

     奔向下一个“赛场”

     一路走来,曹文峰欣喜地发现,外国人看待中国的态度在发生转变。“最开始,我能感觉到他们有一些误解,我和团友们需要不断解释,让他们了解中国,为中国点赞。”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曹文峰的环球之旅按下了暂停键,但他宣传北京冬奥会的行动还在继续。曹文峰在社区的支持下布置了展板,介绍冬奥会历史、北京冬奥会场馆、冬奥会项目等。未来,他打算将冬奥会时拍摄和收集的各种视频、图片整理好,让大家了解北京冬奥会的成果,讲述奥运故事。

     “千万雪花,竞相开放。”在本届冬奥会开幕式上,孩子们用童真的声音所演唱的这首《雪花》,唯美而纯净,给全世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句歌词是:“万千你我,汇聚成一个家。”赛场上,奥运健儿奋力拼搏;赛场之外,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志愿者们真诚付出,还有一个又一个像曹文峰一样的普通人,竭尽所能地为奥运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万千“你我”,最终汇聚为一个更大的“家”——中国。

     冬奥赛事终有一天会结束,但始终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推动我们勇敢地奔向下一个“赛场”,继续向前。

     作者:本报记者 王千惠 王俊聪

     审核:王俊聪

     策划:王俊聪

     编辑:陆奕敏 王千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1SESX1PH】获取授权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老年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