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是灯火 最甜是团圆
2022/2/15 16:59:42 老年健康报

    

    

    元宵节将人们的新春庆祝活动推向一个高潮。说起元宵节,肯定离不开团聚、赏灯、吃元宵这些话题……

    

    

     舞龙灯

     在我的故乡,让我印象最深的元宵节活动就是舞龙灯了。

     在舞龙灯现场,前面牌灯开道,一条长约50米的大龙在观众的簇拥下出场,后面还跟着一条小龙。舞龙的汉子们舞动着龙灯,首先来一个“龙出洞”,标志着立春了,龙出来了;然后一个“二吐须”,龙抖动着胡须,就像人们出门前要整理一番一样;接着一个“三点头”,跟周围的人打招呼,告诉大家春天到了,万物开始复苏,该忙春耕了;再来一个“拜四方”,意思是春天气温开始回升,人们要四处走走,去拜访自己的亲朋好友。这一系列动作,舞出了龙的精气神,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即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两条龙的龙角粗壮,眼睛如炬,龙须飘飘。在鼓、锣、钹、唢呐等乐器的伴奏下,几十个壮汉个个头戴草帽,身穿单衣,舞动着龙杆,让两条巨龙时而如水中遨游,时而像在云中腾飞。在一片欢呼声中,两条巨龙不停地给观众拜年。

     (作者:王中平)

    

    

     放河灯

     我的故乡在贵州省安顺市,元宵节放河灯是这里颇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元宵节当天,夜幕降临时,人们便拿着亲手制作的河灯来到贯城河边。放河灯前,家族的长者将灯盏或蜡烛置于河灯的木板上,再在灯体上写上一些祈福的话。然后,人们将一盏盏河灯点亮放于河中,让其顺水漂流,以此表达对幸福、平安的祈求。

     当晚河岸两边观赏的人非常多,锣鼓声声,格外热闹。有的人家还会请来专门的队伍在河边舞狮,引得大家驻足围观。当夜渐渐深了,贯城河两岸逐渐从喧嚣转为宁静。一盏、两盏、十盏、百盏……数不清的河灯浩浩荡荡地在贯城河上漂荡着,碧波托着五颜六色的河灯,红色的烛光映照着碧水,天上的星星在水中闪烁,灯火在河上随着流水移动,层次错落,这样的场面非常壮观,令人难以忘记。

     (作者:余平)

    

    

    

     吃汤圆

     儿时的元宵节,早晨起床时,母亲早早就煮好了汤圆。母亲包的汤圆洁白如玉,均匀圆润。一家人吃着既细腻柔软又香甜味美的汤圆,那种滋味无以言表。吃着母亲亲手制作的汤圆,感受着浓浓的母爱,我渐渐长大,外出读书、升学、成家、立业。待到过年时,返家吃着母亲的汤圆,看着母亲老去的容颜,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记得有一年临近元宵佳节时,我忽然想起了久违的汤圆,便走进超市买了一袋汤圆,带回家煮了,吃在嘴里细细品味,总觉得不如母亲亲手制作的汤圆甜润爽口。我又想吃母亲的汤圆了,庆幸的是母亲从乡下带来了亲手磨制的汤圆,那模样一如当年。吃一口汤圆,那熟悉的滋味又回来了,比从超市里买的汤圆好吃百倍,因为这汤圆中融入了母亲的爱。

     岁月匆匆,元宵节又到了,我又想起了这些关于汤圆的往事,心中被生活中的种种温馨填满,进而感恩那些汤圆里的母爱。汤圆中母爱的滋味,嘴知道,心也知道。

     (作者:杜学峰)

    

    

     逛庙会

     在我小时候,每逢元宵节,都会到姥姥家过。吃过早饭,姥姥便拉着我去逛庙会了。

     姥姥家住在村南头,元宵节那天,平时冷清的街面早已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庙会外围,一个干瘦的中年男人敲着铜锣喊道:“耍猴,耍猴,两毛钱看个够。”我哪里肯走?姥姥便笑眯眯地摸出二毛钱递给我。那小猴非常可爱,一会儿在铁链上荡秋千,一会儿在地上倒立。

     看完杂耍,姥姥又带我去看拉洋片。一个木头做的箱子,蒙着块布,我对那箱子里的画面已经记不太清了,似乎是西湖景色什么的,更爱听的是那拉片人的唱段:“来吧您就来看呗,再往里头瞧,再往里边看呐,看完这片又是一片……”边唱边拉动那戏箱的绳子,里面的画就一张张地变换。

     每次逛庙会,都有说不完的欢乐。如今,姥姥过世了,可那儿时情景,却时常浮现在我的梦境里。

     (作者:晓理)

    

     审核:王俊聪

     策划:王俊聪

     编辑:尤颖康 王千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37K3AFSM】获取授权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老年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