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关于过敏的说法 有道理吗
2022/4/29 9:00:00 老年健康报

    

    

    

    又到了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时节,在走出家门、亲近自然的同时,过敏体质的朋友也开始了新一年的过敏“流程”——眼红眼痒、打喷嚏、流鼻涕、咳嗽憋气、皮肤瘙痒……甚至吃个水果、吃颗坚果就诱发了休克。在网络上,各种关于过敏的言论众说不一,它们究竟是真是假呢?

     说法一:过敏都是“免疫力差”的错

     人体免疫系统包括体液免疫系统和细胞免疫系统,能帮助我们识别并清除外来的入侵病原体、体内的癌细胞以及衰老死亡的正常细胞。当维护机体平衡的免疫系统出现紊乱,就会引发相应的病症:

     1.如果免疫系统识别、攻击“敌人”的能力低下,就会造成感染、肿瘤等后果。

     2.如果免疫系统将健康细胞错误识别成“敌人”进行攻击,就会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3.如果免疫系统将无害物质过度识别为“敌人”并加以进攻,就会造成过敏。

     可见,面对外来入侵物,正常免疫系统只会对威胁到人体健康的微生物、病原体进行攻击、剿灭;如果免疫系统出现了“认知混乱”甚至“认友为敌”,过度攻击进入体内但并不具备威胁的花粉、食物等,在这一过程中,身体就会引发免疫炎症,也就引起了过敏反应。

     过敏源于免疫紊乱,并不等于“缺乏免疫力”,更不是“免疫力低下”。一味提高免疫力不但可能帮不上忙,还有可能进一步加重过敏反应。

     说法二:过敏症状缓解了就可以停药

     很多人喜欢把“是药三分毒”挂在嘴边,认为过敏发作了肯定要用药,但症状缓解了、消失了就可以不用了。

     临床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包括拮抗过敏介质的药物,例如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还有用来抑制过强免疫炎症的糖皮质激素。近年来,通过医药专家对药物的持续改良,常用口服抗过敏药物、鼻喷或吸入局部糖皮质激素等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均可安全用于长期过敏管理。

     过敏反应的发作取决于内外两个因素。内部因素是机体产生错误识别外界物质并加以攻击的免疫力,主要是免疫球蛋白E(IgE);外部因素是每到过敏季节,生活环境中存在大量可与正常人同存、但却被过敏体质人群视为“敌人”的过敏原,如花粉。

     每年开春,过敏体质者如果吸入了自身过敏的花粉,就会发病。若用多米诺骨牌来比喻整个过敏过程,那么第一张牌是内在基因,第二张牌是触发过敏的生活方式,第三张牌是IgE,第四张牌是过敏季节的花粉,最后一张牌则是过敏引发的炎症,当最后一张牌被翻动,患者就发病了。

     用药虽然可以把最后一张牌按住,使症状缓解,但前面已倒下的牌若没有理顺,也就是说,如果过敏体质不被改变、过敏季不结束,过敏症状在停药后一定会复发。

     北京协和医院近年来的实践经验证实:帮助患者找到致病过敏原后,医生根据所监测的花粉播散时间段,指导患者提前两周开始规律使用抗过敏药物,期间根据花粉浓度灵活用药,并在确认花粉播散结束两周后再停药,能帮助绝大部分患者顺利应对过敏季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说法三:过敏性鼻炎会自行好转

     不少患者认为过敏性鼻炎只是个小毛病,不必重视。实际上,过敏性鼻炎是过敏性疾病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它与其他过敏性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过敏性鼻炎的四大症状之首——鼻塞,会造成机体缺氧,还会促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增加心血管系统负荷,甚至危害生命。过敏性鼻炎多数会合并结膜炎,影响视力;还能合并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甚至有30~40%的患者会发展成可致死的哮喘。

     消极等待过敏性鼻炎自愈是不可取的,大家应辨清传言,加强科普知识学习,遵循正规医院专业医生的诊治方案,把“小毛病”“小问题”控制在萌芽阶段。

     文/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 关凯

     审核:王俊聪

     策划:王俊聪

     编辑:王千惠 尤颖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老年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