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母亲
2022/5/8 10:00:00 老年健康报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借此机会,多位作者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以及所思所想。

     下面,就让我们在这些朴实、感人的文字中,

     感受母亲与子女之间的动人情谊。

    

    

    

    可能下雨

    

     我小时候体质非常差。我出生的时候,母亲的奶水少,家里没钱买奶粉,导致我营养不良,还常常感冒,三天两头去医院。记得小学阶段,我的鼻涕总是流个不停。冬天冷,我很容易感冒;夏天雨水多,一淋上雨水,我就咳嗽个不停。

     后来,我在外地上高中和大学,母亲每天总是把电视调到我上学所在地的频道,准时收听天气预报。一旦发现气温有波动,母亲的电话就会打过来,叮嘱我多添衣服、喝生姜茶水、多晒太阳、多运动,听多了,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母亲多年如一日这样关心我,从不厌烦,倒是我觉得母亲啰嗦。我在电话中敷衍答复,心中怪母亲把我当小孩看。前几天,母亲又打电话给我,说最近几天可能要下雨,让我上下班路途小心驾驶,多添一件外套,防止感冒。 我感到奇怪,天气预报还没有说要下雨,母亲又怎么会知道呢?这时,一旁的父亲把电话接过去说:“你妈几年前在田地里干活,不小心把腰摔伤了。现在,每次下雨之前,她的腰痛病就发作。” 要不是这一次母亲不小心“露馅”了,她摔伤甚至卧床几个月的事,我根本不可能知道。母亲从不主动跟我说她的伤病,只是想让我在外面生活得快乐,对她不要挂念。 我的后知后觉让我惭愧不已。现在已为人父的我,方才体味到母亲唠叨里无私的爱。

     (作者:杨应和)

    

    

    放风筝

    

     年前,母亲不小心摔伤了腰,整个春节都只能躺着静养。好强的母亲认为自己摔伤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所以气恼、郁闷,脾气一天比一天大。最近几天,母亲伤稍好,就想要起床走动。我能看出母亲的烦闷和落寞,于是,在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我决定开车带她出门散散心。

     我把车开上了河堤,在和煦的春风中缓缓前行。母亲看着新修的公园和河边已经吐绿的棵棵垂柳,不再闷闷不乐了。到了儿童乐园附近,母亲说:“停一会儿吧,我想坐这儿看看。” 河滩上一群放风筝的大人、小孩,吸引了母亲的目光。母亲看了一会儿,突然对父亲说:“你看看你,孩子们小的时候,你就没陪他们放过风筝。”父亲很委屈:“你躺了一个多月,脾气见长啊。我没陪孩子放过风筝,他们不也长大成人了吗?”我见母亲又要同父亲吵,赶紧打圆场:“妈,我这就去买个风筝,叫我爸陪我放风筝,他欠我的今儿个得还上。” 不等母亲阻止,我到近处的摊子买了一个大大的蝴蝶风筝。河堤上的风舒缓而有力,风筝轻巧地飞上了天。我牵着风筝线走回父母身边,母亲看着愈放愈高的风筝,忽而不好意思起来:“我就是那么说说,你看你们父女俩……”60多岁的母亲一脸的别扭,却又透出了怎么也掩饰不住的喜悦。 母亲的腰伤才刚恢复,不能久坐,我搀扶母亲回车里坐好。红色的小车停在春意盎然的河堤路上,车子上方有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风筝翩翩起舞。春风中传来鸽哨的声音,我转头想要寻找时,却发现母亲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作者:王淼)

    

    

    洗脚之外

    

     今天是母亲节。往年,有些人会特意在这一天打上一盆水,为母亲洗洗脚,以此表达对母亲的爱。这固然是一种沟通感情的方式,但依笔者之见,我们除了为母亲洗脚,还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满足母亲的精神需求。如今,为人子女者往往更注重在物质方面孝敬父母,或是给钱,或是送各种各样的烟酒、食品、保健品等等。但是,我们很少考虑母亲精神方面的需求。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母亲节,我们可以陪母亲看看电影,一起读书,或是到户外走走,在一种“慢节奏”中感受真情。 帮母亲“旧貌”换“新颜”。平日里,母亲更多关注的是家庭,被家中的琐事、杂事牵绊住精力,很少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有时甚至连新衣服也很少买。作为子女,我们不妨带母亲去买一些舒适、得体的衣装,或是陪母亲去做个漂亮的头发等等,帮助母亲“旧貌”换“新颜”,以更好的面貌迎接每一天。 陪母亲说说话。由于工作忙碌,子女们平日里很少有时间与母亲说说心里话,寥寥数语的交流可能仅停留在嘘寒问暖。今年的母亲节,希望我们都能走进母亲的内心,陪她们说说知心话。 帮母亲做做家务。每一天,母亲都在为家庭操劳,非常辛苦。我们何不帮母亲分担一些家务呢?比如洗洗碗,拖拖地,整理整理房间,让母亲可以没有负担、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 作为子女,我们能做的事情有很多,绝不仅仅是为母亲洗脚。只要多动动脑筋,就没有想不到的办法。当然,更重要的是,关爱母亲不能仅停留在母亲节这一天。最后,祝愿全天下的母亲都能健康、幸福、快乐!

     (作者:王水成)

     审核:王俊聪

     策划:王俊聪

     编辑:王千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3PI2P24P】获取授权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老年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