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话养生
2022/7/12 17:33:33 老年健康报

    

    

     小暑,寓意天气开始炎热。气温升高,进入伏旱期。小暑时节,我们应如何养生保健呢?

     防范中暑和皮肤病

     小暑时节,湿热交蒸,容易催发多种皮肤病,如痱子、湿疹、虫咬皮炎、日光性皮炎等。日常生活中,室内宜通风降温,避免环境过湿、温度过高;适当食用具有清热祛湿作用的食物,如冬瓜、丝瓜、苦瓜、荷叶等;金银花煮水外洗,也有祛痱止痒的作用;衣着宽松,勤换衣物,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后用干毛巾擦干,勤洗浴。

     小暑时节易发生中暑,外出时要准备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注意多喝水。有些男士夏天喜欢光着上身,认为打赤膊更凉爽。其实,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时,打赤膊反而会感觉更热,因为此时皮肤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闷热。

     “冬病夏治”正当时

     小暑后进入三伏天,就到了“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冬病夏治”是指利用夏日阳气旺盛的时机,调整人体阴阳,防治在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

     “冬病夏治”主要用于治疗由于体质虚寒、免疫力低下导致的疾病,如反复感冒、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慢性胃炎、痛经等。食疗、药物、针灸都是“冬病夏治”的常用治疗方法,而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药物最容易从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调养心神很重要

     天气炎热容易使人心情烦躁、易怒等,所以调养心神非常重要。遇事不宜急躁,否则心火妄动,加之酷暑火热邪气,即“内外和邪”,易引发伤暑之证。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凉爽的环境和愉悦的心情有益于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小暑时心脏气阴最易受损,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此类患者可服用具有补气养阴作用的药物,如黄芪、生脉饮等。

     饮食起居有讲究

     小暑时节,高温多雨,消化道疾病高发。此时更要注意饮食卫生,选择新鲜、卫生、易消化的食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菜肴要加热后食用,避免过多食用冷饮、冷食,以免损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可在晨起喝一些姜茶,起到助消化、促食欲的作用。

     小暑时节,湿气较重。暑气夹湿,影响脾胃运化,肠胃炎高发。食宜荤素搭配,以清淡为佳。可食用健脾化湿之品如莲子、薏苡仁等,清暑化湿之品如萝卜、番茄、冬瓜等,多吃新鲜蔬菜、淡水鱼等。尽量少食辛辣、油腻之品。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水分大量流失,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喝茶也可以很好地对抗炎热。出门前后可饮用一些清凉饮料如金银花露、绿豆汤、酸梅汤;忌饮冰水,冰水易导致脾胃损伤,血管收缩,引起胃痛或其他疾病,如诱发心绞痛等。

     小暑时节,人们应顺应自然,规律作息。此外,还应注意避免阳气外泄太过,避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的运动。大家可以多接触大自然,在山间、河边观景,适当运动,如在傍晚或早上进行慢跑、快走、太极拳、游泳等运动。此外,还可以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作画、品茶吟诗、观景纳凉。

     此外,由于暑湿之气较重,家具、衣服、书籍等易发生霉变,因此大家要注意及时打扫卫生。小区或公园里的木椅,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潮气较重,中老年人不宜久坐。

     作者: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李金辉

     审核:王俊聪

     策划:王俊聪

     编辑:王千惠 尤颖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老年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