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想成为北京人?
2019/10/22 17:11:38 龙门

     广受推崇的微信公号,点击上面蓝字“龙门”一键关注

     龙门聚集了一批在事业、生活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精英人士。

     他们已经获得了财富自由、身心自由,

     或者正努力行走在追求自由生活的路上……

     关注龙门,就是关心您的生活品质!

     为防失联,请添加备用号"龙门谈财经(ID:Longmenfund)"

     Longmenfund

     作者:刘晓博

     来源:刘晓博说财经(liuxb929)

     北京,中国人气、财气最旺的地方。 正因为如此,北京的户口最难获得。而北京也成为中国唯一一个需要严格限制人口流入的城市,否则将出现严重的城市病。 上海一度高估了自己,学北京也限制人口流入。但其结果,是经济增长不断下滑,到今年上半年已经跑输全国水平。如今,上海在临港自贸新片区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还放松了楼市限购。所谓亡羊补牢,尚未为晚。 至于北京,至今都没有放松“纾解非首都功能”的努力,雄安新区正在加紧建设,而天津、河北也在积极争取北京的企业迁入。 北京为什么吸引力这么大?因为发展机会多,这从全国独角兽企业45%扎堆北京,就可以看出来。此外,北京的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服务,也是上海等其他大城市无法比拟的。 10月16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了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其中各省市的“生均(平均每个学生)经费”曝光,北京巨大的优势再次显现。

     闲话少说,先上数据。

    

     解释一下,上述表格展示的是最近两年,各省市自治区“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的情况。 所谓“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是指“教育事业费+基建经费+教育费附加”,体现财政对教育的支持,没有包含社会资金。 可以看出,北京2018年每个幼儿园儿童获得的公共预算经费是4.42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76倍,是上海的1.64倍;北京小学生每人获得经费是3.41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是上海的1.2倍。 北京初中生“每人每年”获得的公共预算经费是6.44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9倍,是上海的1.48倍;北京高中生“每人每年”获得的公共预算经费是7.56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6倍,是上海的1.34倍。 此外,在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院校等方面,北京也有巨大的优势,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北京的生均教育经费跟其他主要城市相比,处于什么水平?我也查了一些资料。绝大多数城市没有公布这方面的数据,我查了数十个城市的教育局或者财政局,才查到了下面9个城市的数据,而且很多城市尚未公布2018年数据,只能用2017年数据对比:

     部分城市2017年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

     (单位:万元)

     城市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北京

     3.71

     3.26

     6.12

     7.20

     6.66

     上海

     2.48

     2.73

     4.00

     5.38

     4.12

     深圳

     --

     2.09

     3.03

     3.80

     5.83

     天津

     1.88

     2.03

     3.36

     3.54

     2.16

     武汉

     --

     1.98

     3.59

     3.74

     4.04

     成都

     --

     1.19

     2.07

     2.34

     --

     青岛

     --

     1.54

     2.48

     2.48

     4.73

     孝感

     0.93

     1.79

     1.36

     --

     鹤壁

     --

     0.57

     0.93

     0.97

     1.10

     注:成都的数据是“教育费”,统计口径略大,统计范围为公办学校。

     可以看出,北京在所有的类别里,都是遥遥领先的。 深圳也是财政收入充裕的城市,但对比一下可以看出,深圳整体不如上海,其中在初中、高中等类别里,跟上海差距还非常大,跟北京就更没有办法比了。但话说回来,深圳是非户籍人口学生比例最高的大城市,显示其城市的开放程度,远远超过北京和上海。 深圳近年来加大了在高等教育上的投入,市属院校很有钱,舆论一般认为应该是全国第一,生均投入超过了上海,但仍然比不过北京。 在地方财政收入上,上海第一、北京第二、深圳第三。上海虽然有财政优势,但“生均”教育投入显然没有北京高。所以,北京就是特殊。 在中小学人均经费方面,深圳、天津、武汉基本在一个水平,青岛次之,成都还要差一些。 天津作为一个直辖市,在高等教育经费上的“生均投入”竟然只有北京的三分之一、上海和武汉的一半、青岛的四成,令人诧异。怪不得近年来天津高校排名不断沦落。 由于人民币在不同级别的城市,其真实购买力不同,所以很难把大城市的“生均经费”跟全国平均值简单对比,但北、上、深之间是可以比的,青岛、武汉、成都和天津之间是可以比的。 反正比来比去,北京比上海牛,上海比深圳强。所以,北京教育实力全国第一,是没有疑问的。 还可以比较一下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的人均住房公积金缴存状况,这能反映出三个城市人均收入的差异。 根据三个城市公积金2018年年报: 1、北京2018年住房公积金实缴职工778.87万人,缴存额1980.1亿元。人均缴存2.54万元。2、上海实缴职工861.21万人,缴存额1305.20亿元。人均缴存1.51万元。3、深圳实缴职工648.86万人;缴存额636.80亿元,人均缴存0.98万元。 从人均缴存看,北京是上海的1.68倍,是深圳的2.6倍。换句话说,1个深圳人加上1个上海人,才赶上1个北京人的住房公积金。 由于深圳民企、小企业比较多,住房公积金制度开展比较晚,所以缴费职工占总职工的比例没有京沪高,而三个城市缴费人数竟然比较接近,再加上深圳“小学生+幼儿园儿童”数量超过京沪,可以推算出来,深圳常住人口接近北京,距离上海也不太远。 至于截至到2018年末的三个城市的居民储蓄存款量,也差异很大。北京为3.25万亿,上海为2.86万亿,深圳则只有1.38万亿。 北京汇聚了绝大多数央企总部,再加上大量的新经济企业总部也设在北京,所以人口整体层次偏高,收入当然也就高,体现在公积金人均缴存遥遥领先。 而人均教育经费的领先,意味着北京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后劲更足、质量更高,即便连上海都无法比拟,更不用说深圳、广州等城市了。 大家为什么都想成为北京人?这就是答案。可以想见,在一个省里,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人均教育经费也肯定是最高的、较高的。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劝大家到大城市买房的原因,早点迁居大城市,你的孩子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才能有更多机会迈上更高的台阶。而你的房子,也才能有更高的价值。

     不要抱怨什么,纽约、旧金山的教育质量,也一定比俄亥俄、肯塔基等“铁锈地带”高。看懂趋势,采取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llhy1108”洽谈,添加时请注明“商务合作”字样,谢谢合作!

     版权声明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24小时之内删除处理。

    

     龙门

     经典财经,启迪生活!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开启智慧之旅……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龙门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