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记事】比丘的责任
2014/10/7 龙泉寺龙泉之声

     出家前不久的一天,忽然收到台湾佛光山的邀请函,被邀请去台湾参访,包往返机票,是一个网友推荐介绍的。那时候根本就不知道佛光山是干什么的,只知道台湾有一个机构邀请一批大陆的民间网络写作者赴台,应该算是一个公关活动。

     很是受宠若惊,觉得台湾同胞实在是太好了。但隐隐地也觉得无功不受禄,我这一代人,小的时候受过毛爷爷的教育,有几根筋被搞的比较敏感。

     那一年,因故没有成行。没多久,就在北京龙泉寺出家了。出家好几年以后,才略略知道了这里面是怎么一回事。

     佛光山作为一个佛教组织,对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稳定等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事务中有相当的影响力。

     后来,师父让参加一些宗教组织、学术机构的会议,对佛光山又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在接待的访客中,也有了解佛光山的,他们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中,也很受启发。

     佛光山有报纸,这份报纸在台湾的发行量很大,在电子信息对纸媒冲击这么严重的情况下,他们还保持着不错的发行,而且,在台湾的很多学校都有订阅,很多台湾的小孩子就看着这份报纸长大。我看了几张,发现这份报纸虽然是佛教团体办的,内容除了一些社会新闻之外并没有太多的佛教内容,主要传播的是传统文化,但是很生动,很生活化,没有说教,感觉上就是用传统文化的角度来阅读和观察社会现象。我想,这对提升民众的道德素质有着很大的作用。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份报纸随着佛光山的弘法事业竟然发行世界各地,不仅仅是报纸,他们还有电视台、出版社。

     一个那么小的台湾,竟然做出了这么一番影响世界的巨大事业来。

     有一个佛教信众告诉我,好多年前,佛光山要在美国关岛建个庙,当时的克林顿政府刚上台,给了一百万美金。

     我们寺院曾经组团赴台湾参访,全程基本上都是佛光山接待和安排。去海外参访,到处也都能见到佛光山在海外的道场及事业。回来跟大家交流的时候,让我们很开眼界,一方面看到了佛教团体对社会所产生的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也启发和激励了我们这些年轻的比丘期待利用自己的所修、所学服务祖国大陆的信心。

     参访团的人回来告诉我们,对佛光山最深刻的印象是他们服务他人的真诚,处处待人着想。还有他们的创业和奋斗精神,因为台湾人口少,出家人更少,比丘就更加的少,支撑那么庞大的事业,就得一个人当几个人用,比丘不够用,常常是几个比丘尼就去支撑一个道场,本部还不给钱,生存和发展都要靠自己,还要修行,还要学习。

     我出家以后,接受的也是这样的教育,我师父就是这么教的。

     有大陆的政府领导来寺院参访也盛赞佛光山,跟我们讲,说我们的寺院跟佛光山比起来就太微不足道了。因为我没有去过台湾,也不知道差距有多大,后来,去非洲的师兄带回来佛光山在非洲的寺院的照片和台湾佛光山本山的照片,这才知道,什么是大庙。

     比起来,我们这个庙,不过是几间房子而已。没有大殿,没有法堂,没有藏经楼。哄哄外行还可以,内行的知道,这不能算是真正的庙。以前是几间老房子,后来师父带着我们在这个只有出家人肯用别人都看不上的狭窄坡地上盖了些新房子。因为是僧俗大众一砖一瓦亲手盖的,好多砖瓦还都是在外边的拆迁工地拣来的,设计上很独到、很用心,施工很细致,自己干的吗,总不会自己糊弄自己,比较有感情,访客来的时候,介绍给别人,一开始还有点自豪。看了佛光山的庙的照片,才知道惭愧,感觉挺没面子的。

     尽管这样,这几年,社会上的宗教需求越来越大,或者是大家对师父比较认可,对这个年轻僧团以及近年来所做的事业及呈现出来的气象比较认同,来寺院的信众越来越多,一到周末,本来就有限的空间都被反复使用,节假日时,连我们的教室、小禅堂都被打了地铺;吃饭的时候,斋堂被反复使用,多的时候要吃好几拨,好在佛教信众都很规矩,大家就排着长长的队等着,冬天挨冻,夏天挨晒。

     夏天,每周末,数百居士密密麻麻地挤在我们出家众平时上殿用功的叫“见行堂”的空间里听经闻法,真的是汗流浃背。

     真是难为了这些善男信女了。感觉很对不起大家。

     就这样的简陋条件,海内外诸多宗教、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等等机构络绎不绝地来访,来体验,来问道。好在大家都有比较好的训练,内心比较静,对空间上的不足勉强就凑合了。

     很多访客,都问,你们这个庙,谁投的资?刚开始,我们刚出家的时候,也以为有谁投资,后来才知道,哪有什么投资。建设过程中,师父的信众东拼西凑,盖了些房子,为了节省人工,我们这些小和尚就充当泥瓦匠,干了好几年。我见过我师公,给他开过车,一个很慈祥的老和尚,患有很严重的肾病。有一次开车送他,他让我吃自助餐,吃饭的时候,我就琢磨出家人吗,少吃一点,比较好。师公就不干,让我多吃,说,不吃可惜了。

     想起来,要不是刚出家的时候就受了出家人要为众生当牛做马的人生观的教育,早就甩手撂挑子了,都是活着,干吗要受这份委屈、受这份辛苦。而且,当年要是去了佛光山参访,十有八九就跟佛光山跑了,那时候,我这个从小就被教育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小土包子,到了佛光山,见到那排场、那气势,再见到开山祖师星云大师,还不彻底晕菜。

     不过,人还是多吃点苦比较好,这些年跟着师父盖庙、承担、接人待物的历练,让自己从身体到心灵上都比较懂得了人一定要务实,不再如年轻时那么好高骛远。师父早年说,饭是一口一口吃的,房子是一砖一瓦盖的,人是一个一个培养的。

     而且,他好像一直尝试把“住在自己盖的庙里更安心”的概念灌输给我们。一点点地,至少我是接受了。

     现在看来,其实,人生也是这样,世间和出世间的所有的事业和成就也都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脚踏实地地干出来的。

     比丘戒刚受完时,从戒坛上下来,我师父为那一拨三百个比丘开示,最后告诉我们,比丘的责任就是要为众生服务,为和平努力。大致是这个意思,那时候刚受戒,只是一听,并不理解师父为什么这么讲。

     后来,去台湾参访的师兄见到了星云大师,大师给开示,也大致也是这个意思。对我们这些后学寄予了厚望。

     受戒后,学戒、承担,见的人和事多了一点,内心里多少会升起一些责任感和力量来。

     寺里在出版漫画书,出到第二本《放下就这么简单》的时候,请星云大师给写序,因为我向来做事情毛手毛脚,常挨师父的批,都改不太好,书快要下印厂了,序还没落实,又被师父给批了。这才赶紧去落实。

     多亏了星云大师,头一天托人向大师祈请,第二天就写来了。

     写的真好,真的很感人。而且,早就听说大师的身体不太好,眼睛都看不太清楚了。

     佛光山的书我看过一些,星云大师的书和讲座也看过一些,大师是扬州人,法脉也是在大陆,看书上说,在佛光山宏伟的建筑群里,有一个大禅堂。

     让我们很向往。

     不久前,师父跟我们随谈时提到了禅堂里用功的事情,说,很有效,过来人看你差不多了,从外面,找个因缘和契机,啪地给你来一下,就奏效。

     我问师父什么时候我们能这么用功,师父说,时候还不到。

     应该是我们的福报还不够。再说,我们寺院里没有真正的禅堂,现在的那个禅堂其实严格意义上讲是个阁楼,更像是在楼顶上加盖的,不能跑香,两头还藏着两个大水箱,入夜的时候,水箱里的供水设备会吱吱啦啦地响个不停。

     不过,有这个,也很知足了,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人家已经干了很多年,我们才刚刚开始。

     摘自:《学诚法师博客》

     各位读者: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longquanzhisheng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龙泉寺龙泉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