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记事】制度后面待人着想的心
2014/12/2 龙泉寺龙泉之声

     师父应英国剑桥大学的邀请,去演讲,临出发前,我们去丈室门口送他,小和尚吗,都是想多亲近亲近自己的师父,他那么忙,就找点空隙时间,从丈室门口到车边。

     师父没像往常那样到了车跟前直接上车,而是带着大家步行了一段,大家都很高兴,然后师父就着这个机会把我们狠狠地训了一顿,当然,被批的对象是出家年头久的,年头不够的,一般受不了这个。不过,一般都能听出来,借题发挥呗,敲打敲打,让我们这帮小和尚全都老实点,最近师父出门比较多,估计是为了让我们好好用功,苦修,没事别爬山,散乱。

     他批一次,我们能乖好些日子。

     师父还提到让我们不要把自己搞的跟官老爷一样。

     出家有些日子了,在寺院里会有一些承担,人这个东西就是这样,一旦有了权力,就容易犯晕。常来的参访团中有很多是从事经营活动的,跟我们提到了一个概念,叫“用户体验”。这让我忽然理解,原来寺院里讲的“待人着想”跟“用户体验”是相通的。

     就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角度上去认识和处理问题。

     看起来佛教真的不仅仅是宗教,更是生命和心灵的教育,而且,认识到了,它有方法去改变,去做到。

     我们一出家,就被强化训练“待人着想”,吃饭睡觉,举手投足,都是这个,一方面破我执,另一方面也是很有力量的善行,启发我们的悟性。

     僧团里有个音像中心,其实就是借库房的角落放几台电脑,我和几个师兄在里面干点活,顺便,僧团里的电子产品,网络配件等等都归音像中心管理了。

     我们制定了一些制度和架构,很规范,很完美,很有条理,但是,渐渐就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制度确实是方便了我们管理,但是让大家领取时很不方便。

     看起来也没有什么,但是,渐渐地大家好像不愿意来领东西了。现在跟古代不一样,古代没有这些更新很快的电子产品,以前翻阅县志时,读到过某某庙的庙产登记,一般就是殿堂、大钟、磬什么的。现代社会不一样了,各种电子产品,很快就淘汰了,数码相机,小摄像机,更是更新的快。有的没怎么用,就淘汰了,不仅发挥不了它作为三宝物的作用,还要占空间储存。

     我看到了自己的那颗冷冰冰的心。

     如果没有佛法里的“待人着想”的训练,我会一辈子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这大概就是我师父讲的“官老爷”。

     不知不觉我就会和那些时时面临淘汰的电子产品一起变的越来越孤独和冷傲。其实,我也很无辜,因为这一切都不是我故意想搞成这样的,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如果自己不反省,或者没有外力告诉自己,自己就很难知道周围到底发生了什么,自己究竟干了什么,无明吗。

     寺院里的图书馆就不一样,他们会在僧团的黑板上写一些新书的信息,告知大家来新书了,常常还有师兄会把新到的漫画书送来库房,问我用不用的上,会告诉我,手续他们替我办,或者说手续以后再说。从被动的等待到主动的服务。

     其实,是个心态的问题。制度很重要,绝对不可以缺少,但是制度后面所体现的那个待人着想的心就更加的重要,如果制度的动机就是为了自己的方便和权力的体现,那肯定就麻烦了。

     在我的成长教育背景中,虽然上学的时候也接受过要关心别人之类的教育,但这些教育并没有落实成为我的行为。成长过程中,我所做的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便成年后自己在从事经营活动的时候,好像从来没有真正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包括与客户的交往,与员工同事的交往,乃至与亲人的相处。

     过往那些失败的经历,现在看来无不与此有关。

     过去在国营工厂工作的时候,作为基层的工人,我和工友们所思所想大多是如何让自己的工作更轻松一些,我们从来也没有想过这些产品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谁在用,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那时候,我们的产品根本不愁销路,因为是计划经济,你用也得用,不用也得用。后来,市场化了,很快我们就不行了。

     我们曾经被组织过学习深圳一家公司的成功之道,在那篇文章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家企业从上到下都被深刻地贯彻了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模式。

     这家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一个师兄从韩国回来,跟我讲,韩国其实很小。除了首尔比较现代一些,还是以农业为主的一个小国家。但是,他们工业产品却很有竞争力。

     虽然我不用手机,但是看到来访的客人很多都用韩国产的手机。我也摆弄过几天,确实很方便。用户能想到的和不能想到的他们基本都想到了。还有汽车,做的也挺不错的。

     当然,这些都是世间法,也不是出家人真正要探索的。我们探索的是无我的智慧、温暖而慈悲的心。

     在这个基础上,一切制度、非制度都可以成为利益他人的工具,成为觉悟的机缘,创造优秀产品和服务的动力。过去跟西方快餐的经营者打交道时,发现他们创造的制度大多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很惭愧,都这么大了,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我制定和执行的制度都是为了为难我的朝夕相处的师兄弟们,自己的一点点的管理上的小方便,背后是别人楼上楼下的辛苦奔波。

     其实,这个话题还是挺长的,在佛门里,很多很多具体的训练方法,因为,明白一个道理并不难,难的是落实到我们的内心里,并成为我们行为的一部分,然后养成习惯,不仅仅讲传承、更讲创新。而且不仅仅是少数人能做到,让大多数人都做到。一个团体、国家、社会,就更加的有力量。

     当然,在制度和圆融之间拿捏的恰到好处需要很高的智慧,确实也挺难的,人在训练和成长过程中会有一些代价,我就总是犯错,犯了就会挨师父批,后来,有一次,犯错犯的自己都烦了,就生了退心,师父就跟我讲,要敢做敢当。

     后来,师父还教给我一些很实用的解决困难的办法,包括以后出去弘法没饭吃饿肚子了怎么办,请客没钱怎么办,还开玩笑说跟人打架打的过怎么办,打不过怎么办。因为,太不理论化了,就不写在文章里了。用的东西,直接用就可以。写就没意思了。而且,他还半真半假地告诉我,不许告诉别人。

     耳提面命,教外别传。

     人的心,如果没有很高级启发和教育以及训练,就会顺着自私的本能而变的越来越冷漠和麻木,慢慢地就不是为了方便谁的问题,因为有我执吗。

     过去有人很坦率地跟我讲过他的一个匪夷所思的痛苦,当年他管一个库房,每当别人来领东西的时候,特别是领走那些在他看来是好东西的时候,内心里就会非常的痛苦,道理都明白,他明知道库房里的东西都不是他的,只是他临时管一管而已,但别人一领走他就难受的不行,最后不得已而离开那个单位,这个竟然是原因之一。

     其实,这份痛苦我是能够理解的。也有体会。在内心深处的那份对物质的贪着并没有因为懂得了道理就立刻消亡。

     但是,出家人就是有反省的功夫,也没有人怎么着,自己就能领悟过来,在我们音像中心开始反省和调整的时候,库房里管裤衩背心等杂物的师兄来找我,问,降温了,领一件棉衣吧,我说,我还没办手续呢。

     他说,你先领,回头再补手续。

     让我觉得很温暖。

     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主动发邮件问一下那些正在使用电脑做经典校勘工作的师兄们,最近有什么需求,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有什么我们可以帮忙做的。然后,简化物品领取的程序,尽量以方便别人为目的,留下的一些管理上的麻烦事,我们慢慢处理。

     当然,这只是个计划而已,还得一步步地做。能不能做好,做到什么程度,还得看自己的发心和用心。

     文:摘自《学诚法师博客》

     图:神奇九寨 摘自【龙泉论坛】

     各位读者: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longquanzhisheng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龙泉寺龙泉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