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法 | 供奉佛像的目的
2018/6/27 17:46:00 龙泉寺龙泉之声

    

     上周与您分享了《百法》开示第十四讲第九节,法师谈到:皈依三宝是有标准的,《广论》中讲到:若皈依三宝,是谓正近事。终不应皈依,诸余天神等。皈依正法者,应离杀害心。皈依于僧伽,不共外道住。皈依三宝有三种应该学的和三种不应该学的。

     这周继续与您分享第十节 ,法师讲到,我们供奉佛像,对佛像要执为可敬田。这样来观想就容易建立三宝的形象,就容易修皈依。

     世亲菩萨《大乘百法明门论》

     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

     ──《大正藏》第31册,第855页

     学诚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系列开示第十四讲·第10节

     讲|学诚法师

     那么下面《广论》里面又告诉我们三种应该学的。

     107页第二段,“第一,谓于佛像,若塑若画,随好随丑,不应讥毁,置尘险处及押当等。不敬轻毁,皆当断除。应当思维是可敬田,犹如大师。”皈依佛,佛已经灭度了,那哪里有佛呢?怎么皈依佛呢?佛像,佛像就是佛,佛像无论是泥巴塑的、纸绘的、石头打的、木头雕的,无论是庄严、或者是不庄严,都不应该讥毁。“置尘险处”,就是不能有很多的灰尘,卫生不干净啊,或者放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不安全的地方,佛像会损坏。有灰尘的地方,就是不干净、不卫生的地方,不清净、不庄严的地方。“及押当等”,不能拿佛像去作抵押,拿到当铺里面去当。有金的佛像、有玉的佛像,这个佛像是古董,可能是没有钱了,拿去抵押,这些都是不允许的,不可以用钱来寄转。“不敬轻毁”,就是不恭敬,“皆当断除”。“应当执为是可敬田,犹如大师。”也就是我们看到佛像,“犹如大师”,大师就是佛。

     你说那我们眼前木头雕的佛像,你说他是佛吗?他是佛。为什么说他是佛呢?佛的化身。“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佛有三身,法报化三身。法身遍一切处,法身就是法,也就是你如果把佛像当成佛的话,那就是佛的法身,就是法了,就是佛了。你如果把它当成木头了,那就不是。

     那么历代祖师大德做佛像的目的,供奉佛像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容易观想是佛,如果没有佛像,我们就不容易观想。那么我们看到佛像本身,就是需要我们这么去观想,而不是说它佛像本身是不是佛?我们要把它观想成是佛,我们要这么想,我们要这么作观,我们要这么作意,这个就是皈依了。我们才会有这种殷重心、虔诚心、恭敬心,信心才能够培养起来。这个修皈依就是这么修的,不是说哪里有佛啊?都是佛像,哪里有佛啊?

     皈依而不是说,把它念三遍就皈依了,它是告诉我们,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你就是要这么想。你不这么想,就是你皈依没有修好,你方法不对路,那你三宝的形象建立不起来,你三宝的功德不能忆念,我们人的心都是烦恼,烦恼在挡道。

     学诚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十四讲第10节

     讲于北京龙泉寺德尘居

     2009年10月2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龙泉寺龙泉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