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法 | 皈依僧宝离误区
2018/7/11 17:49:01 龙泉寺龙泉之声

上周与您分享了《百法》开示第十四讲第十一节,法师讲到了皈依法的正确心态:不是佛法需要我们恭敬,而是我们应该去恭敬,才会学的进去。如果没有恭敬,内心就不容易产生力量。
这周继续与您分享第十一节 ,法师谈到皈依僧是皈依法界一切贤圣僧。“于一切种不应分党”,所谓一切种,就是对所有的出家人,不能分党。
世亲菩萨《大乘百法明门论》
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
──《大正藏》第31册,第855页
学诚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系列开示第十四讲·第12节
讲|学诚法师
“第三若于僧伽,或出家众,持沙门相及于其相不骂不毁,又于一切种不应分党,视如怨敌,云汝等我等,应当敬重,犹如僧宝。”就是说对出家众,或具足沙门相的,不骂不毁。不能谩骂、不能轻毁。“于一切种不应分党”所谓一切种,就是对所有的出家人,不能分党。
皈依僧是皈依法界一切贤圣僧都包括进去了。他不仅仅是说我们眼前的这些僧,这种功德,它是包括一切的,一切贤圣僧都包括进去了。那么你分党,乃至视如怨敌,哪个法师对我不好,哪个法师不给我说法,哪个法师说的,我听不懂,不喜欢听,都是毛病。
“云汝等我等”,这个我的法师,你的法师,等等。这都是有问题。你对这个法师有恭敬,对那个法师有恭敬,对第三个法师也有恭敬,你这也没什么损失,有什么损失?不能说,我对我跟他学法的法师我恭敬,对不学法的,就不恭敬。恭敬心嘛,对不对?他只是我们人的心。不等于说你对他恭敬,你一定要给他钱那才叫恭敬,那两回事。那个就是供养了,恭敬跟供养,那两回事了。那你说这个法师跟我不相干,我不需要去恭敬他,那我们人就没有平等心,我们皈依就会有问题。“应当敬重,犹如僧宝”,这个问题我们常常会发生的毛病。
这佛教为什么不容易发展呢?就是会有很多的党执。很多的党执怎么产生?我们听法的时候,这个法师讲的究竟了义法听不进去,最后他会把不究竟、不了义的法听进去。不究竟、不了义的法怎么听进去呢?比如说听有些法师说,最近佛教很乱,最好不要乱跑庙,对不对?或者说现在有些法师讲,这里有问题,有错误不能听。那他这里面是有前提的,不是说对所有的,是有前提有这种因素我们要注意,他是给我们提醒,而不是我们对出家的法师不应恭敬。所以是说可能有这种问题。跟你对出家的法师不恭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个是不了义的说法,并且是有一定的界定,有一定的前提的情况下。那么你把前提不要了,只是要一个结论,那你就会有问题,就会出很大的问题。我们皈依心就培养不起来,不仅培养不起来,我们的分别心会增长,不断增长分别心,那就麻烦。
学诚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十四讲第12节
讲于北京龙泉寺德尘居
2009年10月2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龙泉寺龙泉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