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 | 离惑业苦 得究竟乐(五)
2018/7/16 17:45:56 龙泉寺龙泉之声

    

     上周,我们与您分享了学诚法师2007年在《法音》杂志发表的文章——《离惑业苦 得究竟乐》第四部分。法师谈到,佛陀的修证经验告诉我们,苦痛是可以彻底解除的,方法就是摆脱所有烦恼、恶业和痛苦,获得清净、恒常的安乐,并且能够生死自在,利益一切众生。

     今天,我们与您分享本文章的第五部分。法师谈到,我们作为学佛者,在积福修慧时,不要忘了终极目标——大般涅槃。

     文 | 学诚法师

     《大智度论》说:“涅槃有三分:声闻涅槃、辟支佛涅槃、佛涅槃。般若能与大乘涅槃故,名无等等。”(卷第七十)“声闻辟支佛法中,不说世间即是涅槃,何以故?智慧不深入诸法故,菩萨法中说世间即是涅槃,智慧深入诸法故。”(卷第十九)“如人闭狱,破坏桎梏,伤杀狱卒,随意得去;又有怖畏,盗穿墙壁,亦得免出。声闻者但破吾我因缘生诸烦恼,离诸法爱,畏怖老病死、恶道之苦,不复欲本末推求、了了坏破诸法,但以得脱为事。大乘者破三界狱,降伏魔众,断诸结使及灭习气,了知一切诸法本末,通达无碍,破散诸法,令世间如涅槃同寂灭相,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将一切众生令出三界。”(卷第三十一)“法性生身大菩萨,是中无有结业生身,但有变化生身,灭三毒,出三界,教化众生、净佛世界故,住于世间。”(卷第七十二)

     《瑜伽师地论》说:“菩萨如是戏论灭故,能证大乘大般涅槃,于现法中胜真实义所行处智极清净故,普能获得一切自在,谓诸菩萨于种种化获得能化神通自在,于种种变获得能变神通自在,普于一切所知境智皆得自在。若欲久住,随其所乐自在能住,若欲终殁,不待害缘自在能殁。由诸菩萨得如是等无量自在,于诸有情最胜无上。

     菩萨如是普于一切得自在故,获得五种最上胜利:

     一者,获得心极寂静,由住最静故,不由烦恼寂静故;

     二者,能于一切明处无所挂碍,清净鲜白,妙智见转;

     三者,为利诸有情故,流转生死无有厌倦;

     四者,善入一切如来密意言义;

     五者,所得大乘胜解不可引夺、不从他缘。

     当知如是五种胜利有五种业:

     一者,菩萨成就最胜现法乐住,能灭一切为趣菩提精勤加行所生身心种种劳倦,当知是名心极寂静胜利之业;

     二者,菩萨普能成熟一切佛法,当知是名于诸明处无碍清白、微妙智见胜利之业;

     三者,菩萨普能成熟一切有情,当知是名流转生死无有厌倦胜利之业。

     四者,菩萨能正除遣所化有情随所生起疑惑,护持如来妙正法眼,令得久住,于能隐没如来圣教像似正法,能知能显,能正除灭,当知是名善入如来密意言义胜利之业;

     五者,菩萨能摧一切外道异论,精进坚牢,正愿无动,当知是名大乘胜解不可引夺、不从他缘胜利之业。

     如是菩萨所有一切菩萨所作,皆为如是五胜利业之所摄受。”(卷第三十六)

     因此,我们作为学佛者,在积福修慧时,不要忘了终极目标——大般涅槃。尤其出家人,要信解涅槃,真心希求涅槃。

     《大智度论》说:“一切众生中,佛为第一;一切诸法中,涅槃为第一。”(卷第四十三)“如众川万流,大海为上;诸山之中,须弥为上;一切法中,虚空为上;涅槃亦如是,无有老病死苦,无有邪见、贪恚等诸衰,无有爱别离苦,无怨憎会苦,无所求不得苦,无常虚诳、败坏变异等一切皆无。以要言之,涅槃是一切苦尽,毕竟常乐,十方诸佛菩萨弟子众所归处,安隐常乐无过是者,终不为魔王、魔人所破。如阿毗昙中说:有上法者,一切有为法及虚空,非智缘尽;无上法者,智缘尽,所谓涅槃。是故知无法胜涅槃者。”(卷第五十五)

     《瑜伽师地论》说:“由五因缘当知涅槃是无上法。何等为五?一、集谛寂灭故;二、苦谛寂灭故;三、离怖畏、灾横、疾疫,大安隐故;四、无上现法乐住所缘故,谓无相住故;五、常住、究竟、安义、乐义,不虚诳故。如是五因,非于余处总集可得,唯于涅槃一切可得,是故涅槃名无上法。”(卷第六十六)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菩萨不应忻乐涅槃,应于涅槃而生厌背,于诸烦恼及随烦恼,不应怖畏而求断灭,不应一向心生厌离,以诸菩萨三无数劫流转生死求大菩提。若作此说,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何以故?如诸声闻于其涅槃忻乐亲近,于诸烦恼及随烦恼深心厌离,如是菩萨于大涅槃忻乐亲近,于诸烦恼及随烦恼深心厌离,其倍过彼百千俱胝。以诸声闻唯为一身证得义利、勤修正行,菩萨普为一切有情证得义利、勤修正行。是故菩萨当勤修集无杂染心,于有漏事随顺而行,成就胜出诸阿罗汉无杂染法。”(卷第四十一)

     “云何名为最初恶受尸罗律仪?谓如有一王所逼迫而求出家,或为狂贼之所逼迫,或为债主之所逼迫,或为怖畏之所逼迫,或不活畏之所逼迫而求出家,不为沙门性,不为婆罗门性,不为自调伏,不为自寂静,不为自涅槃,而求出家,如是名为最初恶受尸罗律仪。”(卷第二十二)

     弘一大师在《征辨学律义八则》说:“南山律祖《行事钞》云:《善见律》檀越请比丘,沙弥虽未受具,亦入比丘数。《(大般)涅槃(经)》:乃至未受十戒,亦得受请。灵芝律师《资持记》释云:论约法同(沙弥),经听形同(出家优婆塞);无非皆为解脱出家,即堪受供。故知不为解脱出家,虽是比丘,亦应云虚消信施。若为解脱出家,虽优婆塞,亦堪为人世福田。”

     以上内容为《离惑业苦 得究竟乐》第五部分

     原载于《法音》2007年第7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龙泉寺龙泉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