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抱怨的人永远是打工的命
2017/3/9 生命时报

    

     工作重复不停,休息越来越少;人际错综复杂,抗压能力近乎崩溃……调查显示,近九成职场人每天都会发出不同程度的抱怨。

     很多人明知“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可一有机会,还是忍不住“碎碎念”。这样的人常被称为“职场幽怨族”

     虽然抱怨是应对问题的一大方式,但在管理心理学看来却是下下策。

    

     抱怨——最无效的沟通方式

     抱怨时主语是“你”,所以抱怨是指责别人的不是。

     主观上说,爱抱怨出于维护自尊的需要,是种自我保护。与其让自己体验自责、抑郁、焦虑的负面情绪,人们更倾向于将矛头指向别人。

     而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重复消极的心理暗示,将不良情绪传给他人,让问题越来越复杂。

     抱怨有理,必须有度;但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规则的制定者,也没有一份工作能尽善尽美。

     出了问题,强硬对抗或者委曲求全都不是最佳处理方式,与其抱怨,不如调整心态,冷静思考如何拿出问题和领导好好交流。

     如何沟通不打折扣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有项研究表明:“从上到下传递的信息,最终只有20%-25%能被传达并正确理解;而从下到上传达的信息,能被正确理解的不超过10%。”

     导致这种“沟通的位差效应”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年龄差异等各方面的差距。

     所以,与上级有效地沟通也是一门艺术。

     相处的艺术

     了解行事风格。领导有不同的类型,有的独断专行,有的优柔寡断,有的目光长远,有的则更在乎近期利益。清楚办事风格,有利于克服位差,使自己的观点与上司思维同步,将沟通效果最大化。

     了解情绪周期。大部分领导的情绪高低、好坏往往也有迹可循,且呈周而复始的状态。了解情绪的周期和波动,可以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语境下提出什么意见或沟通什么样的问题最有效。

     避免直接否定。无论受到的批评是否合理,直线顶撞最容易让对话迅速终止,还可能让关系恶化。所以,回应方式最好是迂回的。

     不要将公司矛盾私人化。可以心平和气、共商解决的问题, 就不要使争论的焦点上升到赌气、谩骂、侮辱,脱离理性解决的范畴。明白人要懂得将公司问题与私人矛盾分开,理性看待意见冲突,就事论事,切忌散播对领导的不满。

     沟通的艺术

     该说话时别“藏着掖着”。说错话的员工有价值,因为错了可以改;不说话的员工没价值,不是脑袋空无一物、就是懒散。只有通过沟通才能使信息流动,向下执行计划;向上反馈异常。

     废话只是浪费时间。沟通是为了传递有价值可支持决策的信息。若一句话不能指向决策或没有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信息,就是浪费彼此时间的废话。

     空话比“哑巴”更可怕。“说一套,做一套”就让沟通从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变成了传递错误的信息,给决策造成误导比不传递的损失更大。所以,要对自己的信息负责,随时汇报、反馈。

     这样的人自身就是说服力

     足够的“亮剑”资本。能力是职场最有用的敲门砖,也是你意见最有力的证词。

     目标清晰。人们很难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和自己的目标联系在一起,而内心笃定、目标清晰的人所说的话更能引起“共鸣”。

     “空杯心态”。“新”思想和“旧”思想的碰撞能让人更加清醒睿智。进入职场后仍能保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态度的人更能让人信服。

     责任感强烈。责任就是对自己、对工作、社会敢于承担,勇于负责,这样的人能赢得更多的信任,也更能坚定不移地完成目标。

     编辑: Heroine 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

     心理智囊团香港城市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岳晓东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旗下“读心研究所”(微信号:duxinyanjiusuo)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询

     010-65363786

     010-65363768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