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医生提醒:给孩子买鞋一定不能漏的步骤
2017/10/21 生命时报

    

     生娃后,隔三差五去逛各式各样的母婴店,成了宝爸宝妈们的一种习惯。最让人挪不动脚的,恐怕要属宝宝的鞋子了。

     一双双可爱到爆的样子,分分钟想让人“剁手”。然而给宝宝选鞋子,只看颜值你就亏了。

    

     由于儿童的足部骨骼可塑性很强,一双不合脚的鞋子就足以造成孩子脚部畸形,比如扁平足、内八字、拇外翻等。

     鞋底材料硬,鞋型窄、后跟高、前跷大的鞋都可能造成骨骼畸形、足肌受损。

     塑料、合成革等透气性差的鞋,会使脚处于闷热环境中,引起足肌松弛无力,不足以支持足弓,导致平足。

     鞋子虽小,却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双脚健康及良好走路姿势的养成。那么,一双合适的鞋子究竟该怎么挑呢?

     挑鞋第一步:测脚长

    

     长时间穿一双不合适的鞋子,后果如同慢性自残。选鞋前,一定要先测量宝宝的脚型,包括大小、胖瘦、足背高低等。

     将一张纸平铺在地上,让孩子将脚轻踩在纸上,用笔垂直将轮廓画出,然后取脚后跟中点到脚最前点,这就是脚的长度。

     挑鞋时,前头应留出适当空间,可以让宝宝将脚抵到鞋后跟处,翘起大脚趾,家长用手指按压鞋头,有一指空隙即可。

     一般而言,一双适合宝宝的好鞋子应满足以下标准:

     鞋头:圆头、系带式的鞋子比较适合宝宝。这类鞋子可以自由调节高度和宽度,鞋后跟有包口,能有效护住宝宝的脚。

     鞋面:要透气,避免闷脚、滋生细菌。鞋垫则应注重吸湿、排汗性。

     鞋底:防滑,前1/3要柔韧、可弯曲,后2/3则应稍硬、不易弯折。这样既能锻炼足底神经发育,有利于脚趾抓地,又能充分发挥后跟的减震功能,避免创伤。

     不同年龄段的挑鞋要点

    

     发育期的孩子,脚长得很快,家长不需要买太贵的鞋,以舒适为主,并且要根据孩子不同学步时期的特点选鞋,一旦不合适,及时更换。

     7~12个月

     爬行和初学走路的宝宝,协调性和稳定性较差,走路时脚抬得很高,落地很重,磕磕绊绊。

     这个时期应给宝宝选择鞋帮、鞋面较柔软的学步鞋,鞋底应具有一定弹性,鞋脸较深长,能很好地包裹脚部,不容易掉下来。

     七八个月前,穿鞋的主要功能是保暖,以透气、保暖性好、柔软为主。有时,可以用厚毛线织的袜套代替鞋子。

    

     1~3岁

     此时是儿童足部发育较快时期,身体平衡机制还未发育完善,3岁后,跟骨开始骨化(形成或转化成骨),足弓显现出来。

     这个阶段选鞋除了注重轻便、柔软、舒适,还要注意鞋底应有一定摩擦力,还应有一定的厚度和硬度。

    

     4~6岁

     儿童足部已经发育到成年人的60%左右,行走速度、步态也基本接近成年人。此时,孩子下肢力量还不强壮,走路时足部推进力量较小,足弓出现,需要格外保护。

     这一阶段鞋的稳定性尤为重要,鞋后跟应具有一定硬度以达到稳定效果,保护踝关节。

     鞋前部折弯区应与脚趾折弯位置对应,可减少走路时的蹬地受力。

     若此阶段孩子比较好动,足部发育过快,家长应注意观察鞋子情况并及时更换。

    

     7~9岁

     小孩已掌握基本的运动行为,向学习技能性运动发展。这一阶段,要为孩子多备几双鞋。

     运动时选择稳定性较好的运动鞋,日常生活选择透气性良好的皮鞋或布鞋。

     此时,也应注意鞋的稳定性、后跟的支撑性和鞋头的保护性。

    

     10~15岁

     孩子足部发育基本停止,骨骼长度基本接近成年人。但骨骼骨化和关节发育还在继续,此时孩子的体重和运动量急剧增加,给踝关节带来很大压力。

     选鞋时要看是否能保护跟骨、是否有减震功能

     这段时期孩子脚长得快,不少家长会选择大一码的鞋,但其稳定性较差,走路时脚会向前冲,造成损伤,或者因此形成内八字、外八字。

    

     本期

     母婴智囊团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李晔

     北京服装学院人体工学研究所副教授 姜蕾

     编辑:毕可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旗下“母婴日报”(微信号:muyingribao)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生命君开小号啦更多实用、有料的育儿知识请移步“母婴日报”翻牌子(ID:muyingribao)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