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低温养生”最佳时机,4招让衰老来得晚一些
2018/1/2 生命时报

    

     生命时报只提供权威、靠谱的健康资讯关注

     苹果放在冰箱里,两三天后依然鲜美如初。虽然人不可能躲进冰箱来求得永葆青春,却无意中触及到中医养生的一大法宝———“低温养生”。

     中医巨著 《黄帝内经》中就提出:“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说的就是高处寒冷地、人的寿命长;低处气温高、人的寿命短。

    

     目前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多生活在亚寒带和寒带,比如日本和北欧。

     总人口只有500万人的格鲁吉亚,百岁以上的寿星竟有2000人之多,就是受益于低温的生活环境。

     研究表明,生活在寒带的人,寿命比热带人平均要长10—30岁。

     同样在自然界中,蛇等冷血动物的寿命都很长,而鸡的寿命就短,因为鸡体温高。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之一的海龟,也是冷血动物。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特邀权威专家为你解读“低温养生”的奥秘,教你从饮食、环境、睡眠、运动4个方面,拨慢你身体衰老的钟。

     受访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 温长路

     中医养生名家、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中医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孔令谦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杨力

     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 吕沛宛

     现代人需要“降降温”

     “低温养生,并不能简单理解为降低人体温度,而是以降低细胞代谢速度,进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寒冷使细胞分裂慢,新陈代谢也慢,所以衰老来得晚,寿命自然长。”杨力这样解释。

     孔令谦认为,相对中医主张的悠闲与恬淡生活,当下都市生活中的压力,也可说是一种燥热。就如同一个开关,你来回开关次数多了,寿命自然变短。

     人类生命活动是遵循能量的消耗规律而运作的,消耗越快,寿命越短;

     低温养生则能调控“生命能”的消耗速度,使其慢些再慢些,寿命便可随之延长。

    

     温长路认为,现代都市人群因精神压力过大、熬夜以及过食肥甘厚味等诸多原因,使其体质大都以内热为多,尤以阴虚内热者更为常见。

     内热、火旺成为许多都市人的体征,也成为百病之源

     低温养生则能培养更为合理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节身心的作用。

     如何做到低温养生

     这可不是少穿一件衣服那么简单,要从饮食、环境、睡眠、运动等四个方面着手。

     1

     从饮食着手

     低温烹调

    

     低温烹调能减少高温烹饪时致癌物出现的几率,又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食物中的养分,可谓一举两得。

     少吃偏热的食物

     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做调节,麻辣烫、火锅等现代人爱吃的食物会给身体“火上浇油”,凉性食物有助于身体气息平衡,去除燥热。

     比如水鸭、鱼虾等体温偏低的肉类食物,稻、藕、笋等水生植物,大白菜、萝卜等蔬菜,冬菇、蘑菇等背阴处生长的菇类,冬枣、苹果等秋冬季成熟的水果,可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

     饭吃八分饱

     进食越多,产生的热量也越多,易使体温升高。

     国外研究显示,少食可使动物体温下降,使其死亡几率降低1/3以上。

     2

     从睡眠着手

     睡个“低温觉”

     我们的体温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晚间9—11点开始下降,凌晨1—3点降到低谷,清晨8点左右开始缓慢上升,晚餐后(晚7—9点)达到顶峰。

     夜间睡眠是“低温养生”的好时机,必须杜绝熬夜,每晚要确保7—8个小时的睡眠,切忌夜生活过度,甚至通宵达旦地疯玩。

     避免“光压力”

     在灯光中入睡会导致体温上升,使人体产生“光压力”,影响正常代谢功能,因此最好在黑暗的环境中入睡。

     3

     从环境着手

     多接近绿色植物

     室外多栽种树木与绿色攀爬植物,如绿萝、爬墙虎、金银花和瓜豆类植物,室内可摆放吊兰、水仙、茉莉等盆花或盆景,以降低环境的温度。

    

     植物蒸腾吸收热量的贡献大于树木遮挡太阳辐射所减少的热量,“双管齐下”效果更好。

     弃用厚重的窗帘

     换成薄些的、看起来淡雅清爽的轻纱或者棉质窗帘。

     家具也降温

     多采用造型简洁、色调偏冷的藤、竹、木制品,达到吸收部分热量之目的,发挥辅助降温作用。

     尝试冷光灯

     在保证必需的阅读亮度的前提下,不妨多用局部照明的台灯、落地灯,或用低瓦数的冷光灯替换暖光灯。

     4

     从运动着手

     来一场自然之旅

     多到河湖、高山、森林、峡谷等处做深呼吸。

     这样可以更多地采吸自然阴气,以收滋阴之功。

     常温沐浴

     平时洗澡时,无论盆浴或淋浴,水温不必高,桑拿时房间的温度也不宜太高。

     温泉有滋润身体之功效,但不宜长期频繁浸泡热温泉。

     多做瑜伽、普拉提、太极拳等慢运动

    

     游泳也是值得推荐的好运动,因为在水中消耗的热量要明显高于陆地,降温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类人宜低温养生

     冬季气温低,正好是进行“低温养生”的最佳时机,以下几类人群更加适宜。

     1

     心烦的人

     阴虚内热的人怕热,常表现为手心、足心发热,心烦,口舌生疮,“低温养生”可帮助降体温,涵养“阴”。

     2

     脑力工作者

    

     大脑是人体最怕热的部位之一,脑力工作者时常情绪紧张,导致体温升高,头脑发热,细胞代谢速度加快,而低温有助于大脑清醒,减少高温状态下的高损耗。

     3

     女性

     “护阴”是女性一生的保健之道。

     “阴”包括女性体内的所有液体物质,如唾液、血液、消化液、眼泪、阴道分泌物等,尤其对20~40岁的女性来说,它们充足与否,决定着女性健康状态。

     适当“低温养生”,可使女性之“阴”免于高温状态下出现的损伤。

     低温养生避开4个误区

     “低温养生”不能简单理解成一味的贪凉,温长路提醒,践行低温养生,要避免四个误区。

     少穿衣

     低温养生不是简单的少穿衣服多贪凉,在气温低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保暖。

     开空调

     “低温养生”注重的是自然环境下的“低温”对人体的调节,大热天开空调有悖“低温养生”的原则。

     喝凉水,吃冷饮

    

     少吃麻辣、易上火的热性食物,并不代表要多吃冷饮。中医讲究少食“生冷”,与人体温度接近的食物才更养生。

     不分人群

     老人和儿童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季节交替时要注意保暖;

     孕妇、经期的女性要少吃凉性的食物;

     阳虚体质的人,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畏寒怕冷,手脚冰凉,不适宜低温养生。▲

     觉得文章不错?别忘给生命君点个赞?

    

     本期编辑:付唯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 近期热门文章

     早晨有个“黄金十分钟”,坚持做几天全身都舒服了

     冬天是心脑血管的“魔鬼季节”!专家教你躲过一劫

     午睡是门“技术活”,科学家实验揭秘最佳午休时长

     原来医生眼中的“清淡”是这些!饿肚子的人才容易生病”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