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换手机不是你的身份象征!发达国家早就不这么干了
2018/1/2 生命时报

    

     生命时报只提供权威、靠谱的健康资讯关注

     把时间往回调15年,你可能会觉得“手机一年换一次”是件非常疯狂、任性的事情。

     而如今,在这个满是“低头族”的时代,换手机的速度比换手机壳的速度还要快。感觉屏幕不够大,换!性能没有别人的好,换!颜色没有别人的靓,换!

    

     在实用价值之外,手机渐渐成为一种“装饰品”。而这背后,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企业利益间的一系列问题。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权威专家,共同探讨中外手机消费差异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

     受访专家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秘书长 唐爱军

     上海木爷机器人技术公司 吕威

     我国是手机淘汰大国

     一般来说,价格越贵的电器,更新换代周期越长,但这个规律并不适用于手机。与家电相比,手机更像是快速消费品,只要有新款上市,人们就会考虑换掉旧货。

     这一现象在我国尤其普遍,比如自2010年iPhone 4上市后,苹果手机开始得到国人狂热追捧,甚至出现了通宵排队抢购的现象。自2012年,中国便稳居全球智能手机消费市场第一名,保持年均4.5亿部以上的出货量。

    

     近年来,国人手机消费热情稍有回落。企鹅智库发布的《2017中国手机消费报告》显示,国人更换手机频率正在下降,但与国际上平均36个月换一部手机相比,我们12~18个月的频率,让中国仍成为手机淘汰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废弃手机存量超过20亿部,并且将以每年2亿的速度继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损坏、丢失等不可抗因素并不是人们换手机的主要原因。《旧手机回收价值调研报告》显示,因“手机不流行了”“功能落伍”换手机的占到了七成左右。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秘书长唐爱军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尤其是年轻人,将手机当作时尚消费品,甚至视它为身份的象征。”再加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让人难以抵挡新手机的诱惑,产生跟风购买的冲动。

     国外手机不追“新”

    

     瑞典

     瑞典是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早在2004年,手机用户数量就已超过人口总数,其中智能手机占八成以上。瑞典早已进入无钞化时代,公共交通工具不设投币处,许多店铺也停收现金,消费基本靠智能手机电子支付。

     尽管如此,瑞典人换手机的速度却落后于不少国家,许多需要手机的人甚至倾向于买二手机或翻新机。

     德国

     德国手机持有量也在人均一部以上,但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人们每隔两年半才更换一次手机,且时间间隔越来越长。柏林自由大学环保专家维恩里希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十年前还是间隔一年多,未来可能三年才换一部。”

     日本

     日本人在电子产品方面十分“喜新厌旧”,不论电视机还是汽车,一般在八成新时就会送到二手市场卖掉,再添些钱买最新款。

     但是日本智能手机普及率却不高,占50%左右,比中国、新加坡、韩国等低很多,即使在整个亚洲也是排名靠后。虽然日本使用苹果手机的年轻人很多,但他们通常不会追随苹果手机更新换代,很多人仍然使用着老款。

     俄罗斯

     俄罗斯人更换手机的频率也不高,他们对待手机的态度十分保守,一般不会遗弃还能正常使用的手机,每年换一部的人更是极少数。俄罗斯各大电视台的手机广告不多,人们对手机新功能也没有太大的兴趣。

     相关调查显示,苹果手机在俄罗斯受追捧的程度不断下降,早就失去了销量第一的地位,每年推出的新产品只能吸引部分追求时尚的年轻人。

     印度

     印度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正经历从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的转变,对价格极其敏感,因此定价过高的手机在印度市场从不被叫好。例如,苹果手机市场占有率不足3%,并且多数是iPhone 6以下的老旧款,最畅销的也是过时的打折款。

     埃及

     埃及的经济状况正处于缓慢的恢复期,手机普及率出现增长停滞甚至少量的负增长。在埃及商场的手机柜台,很少有消费者驻足、咨询的状况。

     条件比较差的人会考虑购买廉价的二手机,满足日常通讯需求即可;条件较好的城里人多青睐物美价廉的中低端安卓智能机,但不少人即便手机屏幕碎了也舍不得换;至于苹果手机,在埃及是彻头彻尾的“奢侈品”,整个国家连一个苹果直营店都没有。

     经济、环保是主因

     无论这些国家贫富、科技发达与否,人们对新手机的“渴望”都不高,很多人想尽办法延长手机“寿命”,原因有许多方面。

    

     1

     价格太贵

     埃及经济水平有限,多数人没能力支付iPhone等智能手机;部分印度人则把买智能手机看作家中大事,十分慎重,需要逢年过节家长拍板,全家大小集体出动采购,毕竟一部“千元机”就相当于家中主要劳动力半个月的收入。

     2

     拒绝被圈钱

     日本消费者中,批判苹果手机靠不断推陈出新来赚钱的声音占据主流,民间还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称“苹果手机是吃钱的老虎机”。

     日前,美国五名消费者指控苹果通过更新操作系统令手机变慢,意在引诱消费者购买新手机,涉嫌消费欺诈。

     苹果公司后来承认,在iPhone 6、iPhone 6S和 iPhone SE等旧款手机上,使用了“人为减慢手机速度”的技术,目的是避免手机电池老化引起意外关机。

     上海木爷机器人技术公司吕威批驳说,苹果的说法太牵强,其他手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但并未像苹果一样私自降低速度。

     3

     手机绑定运营商

     德国手机一般都与电信运营商绑定,价格比裸机要优惠很多,合同期为两年。德国人因此不会轻易换手机。

     4

     对智能手机没兴趣

     在俄罗斯,即使是生活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的年轻人,对智能手机令人眼花缭乱的功能也没有多大兴趣。再加上商场里很少有促销活动,客观上阻止了俄罗斯人更换手机的冲动。

     德国人对手机新功能也不感兴趣,例如中国近几年流行的移动支付系统,在德国至今还没有展开,他们宁愿支付现金。而且,以朴素著名的德国人对手机外形不是很在乎,即便已经磨损老旧也不急着换。

     5

     老年人口比例高

     日本有一半人使用着老式手机,这和中老年人口比例大有关,绝大多数老年人不习惯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

     日本企业聪明地把握住国民消费需求,开发出的老人机十分简单方便,老人们自然不愿更换成新型手机。

     6

     担心破坏环境

     瑞典人十分看重环保,他们认为旧手机的功能足够日常使用,频繁更换手机是一种浪费,对环境不利。这种想法在德国等国家也十分普遍。

     浪费资源,危害环境

     瑞典、德国的担忧并不是无中生有。唐爱军认为,大量手机被闲置就是对资源的浪费。

     有数据显示,一吨矿石能够提炼出5克黄金,而一吨手机电路板的含金量可达一两百克。尽管有如此高的利用价值,废旧手机的再利用率仍不尽如人意。全球被废弃的手机中,只有9%~10%进入了回收中心。

    

     联合国环境总署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手机电子废弃物将比2007年时增长600%。然而,我国至今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废旧手机回收制度,回收率还不足2%。

     此外,唐爱军认为,担心手机中的隐私被泄露,手机贬值快、回收价格低,也是消费者放弃回收的原因。

     废旧手机回收后的去向也令人担忧。唐爱军表示,目前,国内可以无污染地拆解和处理手机的企业为数不多。

     小作坊常用简易焚烧方式提取废旧手机的少量金属,却使零件中的铅、镉、汞等重金属严重泄漏,污染土壤与地下水。

     资料显示,一块手机电池含有的镉就能污染6万升水,相当于3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而1000块废旧手机电池的污染能力抵得上一个小型造纸厂。同时,在被焚烧处理的过程中,废旧手机的塑料外壳、线路板都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损害人体健康。

     国人应回归理性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手机主要是用来接打电话、收发信息、定闹钟、上网等,偶尔会用其拍照,大部分“新功能”都只是摆设。

     手机坏了换个新的无可厚非,但好好的被抛弃就说不通了。唐爱军希望,人们能够将钱花在更有用的地方,而不是将手机当作时尚消费品。国人应正确、理智地对待一波又一波的手机更新浪潮,同时关注资源回收,减少消耗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以及环境影响。

    

     “我们还应建立起完整的废旧手机回收处理制度,形成手机生产制造、销售、回收、处理的产业链。”

     唐爱军介绍,发改委已将手机列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目录,希望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规范手机的回收与处理。

     在这方面,国外有很多做法值得借鉴:

     德国中小学、高校、医院等社会性机构,都设有手机回收箱;

     消费者也可将废旧手机免费寄给回收网站,用于循环利用,所得收益将捐给德国环境帮助组,用于环保项目;

     德国法律规定,销售商有义务无偿回收旧手机,因此手机专卖店内都会设立回收柜台,如果客户购买新手机,还可折价数十到数百欧元(1欧元约合7.8元人民币)。

     德国还有专业的废旧手机处理企业,回收后首先会检查手机能否继续使用,性能良好的可能会转卖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报废的将被送给垃圾处理商,删除里面的数据,回收利用其中的金、银、铜、钴等宝贵原材料。▲

     本期编辑:刘云瑽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徐文婷 谭卓曌 倪浩 生命时报驻印度、埃及、瑞典、德国、日本、俄罗斯特派、特约记者 云天明 韩晓明 沈沉 青木 李珍 汪嘉波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 近期热门文章

     早晨有个“黄金十分钟”,坚持做几天全身都舒服了

     冬天是心脑血管的“魔鬼季节”!专家教你躲过一劫

     午睡是门“技术活”,科学家实验揭秘最佳午休时长

     原来医生眼中的“清淡”是这些!饿肚子的人才容易生病

     ”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