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面临「呼吸机」告急!一线专家详解:呼吸机是如何救命的?
2020/4/12 7:59:00 生命时报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截至4月12日上午6时52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病例超170万例。由于新冠病毒主要攻击肺部,导致低氧血症,患者如不马上接受氧疗,病情就会恶化,造成多器官衰竭。

    

     因此,呼吸机成为当前人类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重要“武器”。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呼吸机存在巨大缺口,各国都在努力生产、抢购呼吸机,使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为什么疫情中要用到大量呼吸机?《生命时报》(微信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权威专家为你解答:呼吸机如何挽回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受访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解立新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高阳

     本文编辑|王璐 徐梦莲

     全球都缺呼吸机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八成新冠患者症状较轻,20%左右出现低氧血症。一旦出现低氧血症,氧疗就非常重要,对危重症患者而言,正压呼吸机是必不可少的生命支持。

     目前,美国累计确诊新冠病毒感染者超过52万。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析显示,美国医院约有16万台呼吸机,国家战略储备有1.27万台。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官网数据

     而美国医院协会估计,在疫情流行期间,美国将有近100万人需要使用呼吸机。

     由于呼吸机短缺,美国匹兹堡大学研发了一套评分系统,用于评估哪些患者可得到优先救治。处于癌症晚期或失智症、慢性肺病等患者,较难获得足够的医疗救治,当评分相同时,优先考虑年轻患者。

    

     CNN报道截图

     欧盟委员会披露,全欧洲呼吸机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0%。意大利、西班牙分别做出不再为60岁以上、65岁以上患者提供呼吸机的决定。

    

     在意大利,累计确诊病例已超14万例,按世卫组织公布的5%的危重症转化率计算,至少需要6500台呼吸机,但只有约3000台。粗略估计,仅美、德、英、法、意5国就要至少100万台呼吸机。

    

     据路透社,瑞士一医疗公司正在加紧生产呼吸机

     为应对疫情,一些国际企业不得不尝试跨界制造呼吸机,但其生产壁垒高,对精确度要求严格,保量也得保质。

     抢救成功率提高一半以上

     解立新介绍,肺有两个主要功能:通气和换气,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一旦呼吸受阻或衰竭,供氧不足,人在四五分钟内就会脑死亡。

     一个视频告诉你:呼吸机如何救命?

     1832年,苏格兰医生设计出第一款负压呼吸机。但使负压呼吸机流行起来的,是1928年美国哈佛大学两位专家发明的“铁肺”,人们用它治疗脊髓灰质炎患儿。

    

     患者躺在一个厚重的铁箱内,只露出头部,机器尾部有一个“泵”,负责制造正负压使肺部扩张。由于负压呼吸机无法解决气道通畅和肺有效氧合等问题,正压呼吸机应运而生。

     一般来说,临床患者只要有呼吸衰竭或继发呼吸衰竭风险都可能用到呼吸机,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脑血管病、哮喘、多脏器衰竭、重症感染、全麻手术后恢复等。

     疫情中为什么需要大量呼吸机?

     解立新表示,因为新冠病毒破坏了肺泡腔,氧气就无法进入毛细血管、再被输送到身体各处,人就会出现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

     呼吸机就像智能化的自行车打气筒,通过正压让肺泡打开,把肺泡腔中的液体压进肺泡间隔,减轻肺泡水肿,让氧气进入肺泡腔;

     并通过增加肺泡腔内的压力,促进氧分子进入肺泡间隙的毛细血管。呼吸衰竭时,呼吸机通过辅助呼吸,还能帮助缓解呼吸肌疲劳。

    

     目前,常用的医用呼吸机主要有无创、有创两种。

     1. 疫情中普遍应用的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在原理上也属于呼吸机,主要适用于有自主呼吸的轻中度低氧血症患者。

     2.无创呼吸机针对的是有自主呼吸的中度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时戴上口鼻面罩或全面罩。

     3.有创呼吸机主要用于治疗重度呼吸衰竭或没有自主呼吸的患者,需要经口、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以上3种呼吸机,都只能解决部分氧合问题,当病情恶化、心肺失去作用时,就要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支持。

     美国呼吸病学会统计,呼吸机的使用可使抢救成功率提高55%左右。解立新说,在这次疫情中,呼吸机可使60%~70%的重症患者得到抢救。

     关于呼吸机的四大疑问

     一提到要用呼吸机,患者和家属往往很害怕,尤其会让家属在决策时感到犹豫。针对一些常见疑问,解立新进行了解答。

     01

     医生如何判断患者要使用呼吸机?

     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停止或减弱(<10次/分),以及呼吸窘迫伴严重低氧血症(动脉氧分压低于60毫米汞柱),应及时用呼吸机。

     然而,临床上也有患者动脉氧分压没有低于60毫米汞柱,动脉血氧饱和度还维持在相对正常水平(95%),但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大汗淋漓,也需使用呼吸机,治疗时机宁早勿晚。

     02

     用呼吸机时,患者很痛苦吗?

     第一次使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仪、无创呼吸机,很多患者可能感觉不舒服,甚至要求马上停用。

     湿化器温度过高会使患者憋闷,适当调节温度可减轻不适;在鼻导管型号选择上,一般会选择小于鼻孔内径50%的鼻导管,以保证鼻导管与鼻腔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在用有创呼吸机时,患者都会先用镇静、止痛药以减轻痛苦。

    

     03

     如何保证呼吸机使用安全?

     正常人吸气时是负压,但呼吸机给的是正压,与生理呼吸相反,使用不对可能引起肺部气压伤,但临床上可以避免。

     使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仪的患者,若有口呼吸习惯需尽量避免,如不能配合且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各种原因引起呼吸功能障碍,导致缺氧,使得二氧化碳增加、堆积),可用转接头将鼻塞转变为鼻/面罩方式进行氧疗。

     无论患者使用的是哪种呼吸机,医护都会注意观察气道分泌物情况,保证湿化,按需吸痰,同时留心病人意识、呼吸幅度等情况。

     04

     一旦用上就摘不下来了?

     呼吸机依赖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患者脱机后出现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大汗等。这主要是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因素造成的。

     前者包括原发病治疗不彻底、呼吸肌疲劳、营养失衡等;后者是指患者对撤机恐惧、紧张等。通过对因治疗和处理,患者都能顺利脱机,恢复自主呼吸,不会产生依赖性。

     脱机前后做好康复训练

     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应量力进行呼吸康复训练,以便日后成功脱掉呼吸机。比如,可以在床上握拳、举起上肢、抬高腿部、每隔几小时翻身侧卧,或从躺着慢慢变为坐立位,每天3次。

    

     当患者呼吸功能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和病情稳定,即可考虑撤机。

     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

     不应直接撤机,而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逐步撤机:逐渐降低压力支持水平;逐渐减少治疗时间;联合以上两种方法。

     接受有创呼吸机治疗者

     需进行自主呼吸试验,评估患者自主呼吸能力。

     成功脱机后,患者也应定期复查身体,由专业康复医生对其呼吸肌、肺功能、吞咽能力等进行评估,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康复方案。患者本身也要有意识地进行以下训练。

     1.胸廓扩张训练

     坐位,双手置于双侧肋弓,经鼻缓慢深吸气,感觉双侧胸廓向上向外扩张,吸气末端停留2~3秒,然后缓慢呼气完全;每组重复5~6次,共3组,每日可多次练习。

     2.咳嗽训练

     有效咳嗽由3步组成,充分深吸气-屏气-用力咳嗽。体力的恢复要循序渐进,运动“少量多次”,以不感到疲惫、有负担为目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科普

     (上下滑动查看)

     屋里太干燥,呼吸道病毒传得快!世卫组织给「健康湿度」划了标准

     天暖能阻止新冠病毒吗?专家:这两个因素增加了难度

     猫感染新冠会传染人?别慌,病毒学家的解读来了

     关于“无症状感染者”的10个疑惑,专家一次性解答清楚

     营养专家一份「复工带饭攻略」,解决上班族的午饭难题

     欧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意大利,病死率为何居高不下?

     国内疫情是否会“二次暴发”?一线权威专家是这样回应的

     全球首个确诊超20万国家!美国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暴发”局面?

     心理学角度解释:为什么人戴上口罩就变好看了?

     日媒:确诊数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日韩疫情真的控制住了吗?

     时评 | 他们生来未必是英雄,只因患者需要才赴汤蹈火

     权威解读病毒8大“疑点”:全球病例为何暴增?一人会感染两次吗?……

     致敬!17年前他们抗击“非典”,如今再披铠甲战“新冠”

     「免洗洗手液」能杀死病毒吗?专家:这4种可能无效

     多国效仿中国“封城”,一文说清「封锁」为何能控疫情

     宅出来的身体“时差”,是时候学一套「生物钟调整法」了

     中医药抗疫有一套!专家揭秘“三药三方”到底牛在哪?

     疫情期间有这5种表现的人,你体内的维生素D“余额”不足了

     无意识“摸脸”增加染病毒风险!你可能每4分钟就摸一次……

     感染科专家N条“复工”建议:让病毒不复燃,疫情不反弹

     事关14亿人安危!中国怎样守住境外输入这条红线?

     日本节目实测:这里是办公室最“脏”的地方,马桶圈反而最干净

     为什么洗手一定要用肥皂洗20秒以上?看过这个实验就明白了

     【疫问医答】新冠肺炎患者会留下“后遗症”吗?

     灾难是最好的「教科书」:保护动物也是人类的一种自保

     【疫问医答】“身体素质过硬”的运动员,为什么频频感染新冠病毒?

     这场疫情“教会”我们的9件事,事关每个人以后的生活

     亚洲人人都戴的口罩,为何欧美人却有“抵触”心理?

     【疫问医答】抗疫中药方,黄芪为何被多次“提名”?

     护肺第一步:防止室内空气污染!4个房间要重点“排查”

     抗疫MV《呼唤》:愿所有的病痛都会被春天治愈

     超1亿人正接受“隔离”!为何欧洲成为新冠肺炎大流行震中?

     H5丨疫情结束后,我最最最想做的是这些事……

     距离“摘口罩”的日子还有多远?一线专家回应了

     美国抗疫让人看不懂!”中国为西方争取了时间,西方却把它浪费了“

     疫情让礼仪悄悄改变,看各国首脑如何“花式”打招呼

     这些菜在家就能“种”!疫情期间不方便买菜的人有救了

     日本实验:病毒沾附手机上可存活24小时!手把手教你给手机消毒

     心理学家告诉你:谣言是怎样让你深信不疑的?

     运动专家的「疫期户外运动」指南,拯救“宅”了一冬的你

     钟南山院士喊你用公筷!经此一“疫“,让公筷摆上每一张餐桌

     【疫问医答】研究称病毒已“变异”,是不是更容易被感染了?

     “医生,我体温总是偏低,这是种病吗?”

     从“封城”到“封国“,解析意大利新冠死亡率为何全球最高?

     禁食野生动物后的疑问:到底都有哪些动物不能吃?

     密闭空间新冠病毒可传至4.5米!一份「公共交通指南」平稳度过复工期

     为什么一定要找到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病毒专家分析传播路径

     “37℃”成了历史:人类的体温为什么比一百年前低了?

     “隔离14天”变“马上回家”!一线记者接到志愿者的求助电话……

     一线重症专家:解读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提到的8种疗法

     告急:新冠肺炎境外确诊近3万例!李兰娟院士呼吁全球重视并行动

     不刮胡子,口罩白戴!美国疾控中心:漏气几率增20-1000倍

     日本测试:外出回家忽略这件事,2小时病毒“感染”全家人

     张文宏医生喊你把窗户打开!收下这张疫情期“通风时刻表”

     身体每天上演的「消化道大剧」,远比食物本身更精彩……

     医生亲自示范:疫情期怎样出门买菜更安全……

     哪有什么超级英雄,她们只不过是挺身而出的平凡姑娘

     解剖报告再添“罪证”:不仅肺部,新冠病毒是如何“侵害”全身的?

     每个吃腻了家里饭菜的人,跟营养专家学5招“改造”家常菜

     武汉一线的“她”力量!记者还原抗疫女将们的温柔坚守

     新冠比非典狡猾的多!一线专家解读17年抗疫有哪些进步

     从死神手里抢人!北京协和援鄂医疗队讲述战疫“红区”的32天

     别再传谣了!这5种「抗病毒食物」,营养专家一个都不认可

     新研究:烟民更易感染新冠病毒!吸烟到底有没有“安全量”?

     时评丨禁野味就得“一刀切”

     为何胖人和癌症患者易感染新冠病毒?北大医学部:跟体内这种酶有关

     时评 | 坏情绪也是防疫的敌人

     一首原创漫画MV,用160秒定格了战“疫”中的催泪瞬间

     从黑暗,到曙光……听治愈患者讲述抗“疫”经历

     美意日韩多国现本土传播病例!新冠病源究竟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食品专家推荐一份「囤肉指南」,提高疫情期间的吃肉品质也能

     【疫问医答】口罩戴久了,“闷”出皮肤问题怎么办?

     一线抗疫护士口述:重症病房的20多天,我们是这样度过的

     高速摄像机还原“咳嗽”瞬间,7个止咳法拯救不安的你

     好好吃饭也能“抗病毒”,专家开出7个「中医汤方」

     心理学专家:疫情让人更加宽恕善良,国人这10项品格悄然提升

     新冠疫苗还要等多久?世卫组织:全球20多种疫苗正在研发

     专访国博方舱护士长:我从不害怕患者抱我

     防疫期,老人的一天怎么度过?这张漫画安排的明明白白

     “遗体解剖”揭开病毒真面目,专家:可能颠覆现有诊疗方案

     美国致1.4万人死亡的流感中有新冠肺炎?最新回应和专家分析来了

     宅在家也要“勤洗手”吗?医生提醒:8个时刻必须要洗

     时评丨“停课不停学”别走形式

     【疫问医答】新冠病毒会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吗?

     时评 | 隔离病毒,不能疏离人心

     援鄂日记丨独家探访辽、皖、川、湘四大医疗队的动人故事

     研究发现:华南海鲜市场并非病毒发源地,专家解析下一步如何找到源头?

     实拍保洁员的“舱内六小时”:工作四班倒,每晚处理50桶垃圾

     免疫系统如何战胜病毒?7件事护好抗疫“防火墙”

     “二月二龙抬头”,这套「零失误理发攻略」送给在家剪发的你

     记者实拍医生“穿防护服”流程:9个步骤花30分钟,泡汗水里6小时

     疫情期间每个被迫下厨的人,都需要一份「零厨艺」指南

     中医专家:新冠肺炎5个病期各有最佳“治疗方”

     @天天戴口罩的人:一组训练操让每次「呼吸」都顺畅

     为什么呼吁康复者捐血浆?一文为你揭开「血浆疗法」的面纱

     “婚礼延了他却走了……”我们用独家镜头记录同事眼中的彭银华医生

     封城30天|15239位武汉读者,你们还好吗?

     独家曝光朋友圈,护士深情撰文悼念:小彭医生,很荣幸护理你!

     时评 | 科学素养是最有效的“抗体”

     把7件事“顺序”搞错了,感染病毒的风险也就高了

     古人怎么战胜瘟疫的?从古至今5个朝代各有经验

     时评 | 阻断谣言也是全民战

     生命熄灭那一刻寂静又凄美:四分钟「人体内旅行」,向死而生

     时评 | 抗疫情,容不得一丝侥幸

     疫情期间的“囤菜指南”,这样做帮食材延长保鲜期

     时评丨感恩医者,不能只在当下

     日本一项口罩测试:这样戴,外部细菌“泄露”率100%

     专访北京第一例“非典”收治专家刘又宁:病毒传染力何时能减弱?

     病毒是如何“悄悄”传播的?病毒学家详解8种途径

     生产一个口罩仅需0.5秒,为何口罩还不够用?

     闷在家胃口不好的你,跟营养专家学7招打开“食欲”

     句句有用!老人防疫的7条“专属提醒”,转给爸妈

     比病毒更有“传染性”的,是这些在朋友圈热传的9个谣言

     首度曝光!新冠病毒「高清彩照」,一组图看清显微镜下的真面目

     推荐!一位84岁院士的纪录片:“敢医敢言“钟南山

     漫画战疫 | 这场“战疫”,你从来都不孤独

     这8个真实的故事,致敬战“疫”中的爱情

     “拐点”究竟何时来?一文梳理国内外专家的权威预测

     两千多年历史告诉你:面对传染病,人类为什么选择「隔离」?

     H5 | 听,野生动物的悲歌

     【疫问医答】我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

     测体温没注意6个细节,别怪测出的结果不准……

     【疫问医答】“假阴性”频现,核酸检测还可靠吗?

     卫健委发布「心理调适指南」,帮10类人群走出“疫情困境”

     【疫问医答】轻症患者为何病情会突然加重?

     西汉至今抵御了300多次瘟疫的中医,为抗疫提供了什么思路?

     著名呼吸科专家刘又宁:一文解答你关心的10大“肺炎”疑问

     “战时”蔬菜也讲“战术”,营养专家推荐一份「囤菜指南」

     【疫问医答】疫情期“感冒”了怎么办?

     家里“口罩荒”了,这3种省法帮你再坚持一下

     找到“新冠病毒克星”为何这么难?专家告诉你背后真相

     【疫问医答】关于“气溶胶”传播,解读你最困惑的7个疑问

     这份“居家消毒指南”,把你的消毒困惑一次说清了

     《成语解“疫”》:9组词帮你给肺炎防护划重点

     免疫系统如何帮你抵抗病毒的?一定要做好这4件事

     【疫问医答】为什么病毒易对“心脑血管差的人”下手?

     漫画战疫|谢谢你,为我们拼了命

     为什么要建「方舱医院」?一文读懂它在抗疫救治中的重要性

     张文宏教授讲传染病:一节18分钟的“硬核”公开课

     “求求你,我不会传染病毒,请别抛弃我“

     【疫问医答】中央空调会不会导致疫情扩散?

     BBC纪录片揭秘:对人类来说,最致命的病毒存在于哪里?

     最小确诊病例仅1个月!一套“全方位防疫指南”给儿童最科学保护

     19名院士学者联名呼吁:立法禁食野生动物!敬畏自然才是珍爱生命

     【疫问医答】我家小区/附近有确诊或疑似病例,该怎样保护自己?

     病毒在飞机上的传播概率多大?一张示意图带你看清

     钟南山院士:办公区这个地方最“高危”,3招教你躲开病毒

     国家卫健委发布“口罩使用指南”,口罩问题有了权威答案

     WHO推荐的见面姿势:戴口罩+一米线

     收藏!最新版“新冠肺炎公众防护指南”,50个重点帮你划好了

     洗热水澡能不能抗病毒?感染科专家告诉你真相

     营养专家10个「居家饮食处方」,教你科学“吃”出抵抗力

     @在家憋烦了的人,这6件事可以帮你再坚持一下

     这件和「戴口罩」同样重要的小事,一直都被你忽视了

     手机也可能是新冠病毒载体!疾控专家1分钟演示「手机消毒法」

     疫情下的老年人如何避免感染?这18个建议转给爸妈看

     【疫问医答】即将返岗工作的我,该如何预防感染?

     疫情下的“宅”家锻炼指南,让你不出家门也能动起来

     多家中医院实名推荐:7个方子有助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疫问医答】手机、超市物品、扶手……可能间接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吗?

     冠状病毒与人类“纠缠史”

     【疫问医答】哪种特征的发热需要警惕?

     一座一座城“封”了,别一颗一颗心“崩”了

     【疫问医答】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怕冷or怕热?

     致敬!疫情一线拍下的这12组图,每张都让人泪目

     卫健委:病毒传播力似乎有所增强,疫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疫问医答】宅在家的我们,怎样做好“居家消毒”?

     疫情笼罩下的春节怎么过?六大呼吸科专家权威提醒

     【疫问医答】一份新型肺炎轻症患者的“居家隔离指南”

     漫说疫事|这个春节,我们打一场特殊的战“疫”

     【疫问医答】“重大突发公卫事件一级响应”意味着什么?

     爸妈,听话!预防新型肺炎,请听儿女6句劝

     请扩散!面对疫情,我们有9个呼吁

     【疫问医答】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吗?

     除了不去武汉、戴口罩,我们还能做什么?

     【记者直击】疫情中的春运回家路

     汽车、火车、飞机……这份“防肺炎交通指南”助你安全回家

     社评:必须向顾全大局的所有武汉市民致敬

     【疫问医答】怎样分清“普通感冒”和“新型肺炎”的区别?

     关于新型肺炎的13个疑问,卫健委专家给出了答案

     权威解读: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从动物传染给人的?

     划重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8问钟南山院士

     扩散周知!多科权威专家:春运如何严防新型冠状病毒

     戴口罩能否防住新型冠状病毒?一篇文章全都说清楚了

     生命时报公众号矩阵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内容合作:010-65363786

     喜欢,就点个“在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